分享

【专题笔谈】慢性便秘合并心理障碍的处理(下)

 许馆421 2018-11-17

作者:朱丽明 

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 2015,54(07): 593-595


三、慢性便秘的心理治疗

慢性便秘病因复杂,精神心理因素在便秘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从脑–肠轴互动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心理社会因素在慢性便秘中的作用。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患者的正常排便生理功能,同时也要兼顾恢复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功能。治疗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分级治疗。


对继发性便秘患者重要的是找到原发疾病,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去除诱因。对功能性便秘的患者,根据病情程度、便秘类型,结合以往的治疗及其反应,制定治疗方案。多数轻~中度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饮食方式、药物治疗使病情得到缓解。对于那些便秘症状顽固、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需要关注其精神心理状态,全面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应对方式、生活环境、自幼排便习惯、基础疾病、体力活动、饮食习惯以及便秘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等带来的影响等。


精神心理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认知治疗的要点:与患者一起分析便秘产生的原因,从胃肠道的感觉、动力和分泌等生理现象来解释精神心理状态对胃肠道功能和便秘症状的影响,理解患者对便秘症状的感受;强调长期的、严重的便秘对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带来的影响,治疗便秘的同时改善情绪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同时指导、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和不妥当的应对方式。

在对慢性便秘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的治疗中,应兼顾胃肠道症状和精神心理状态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使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全面评估病情,抓住主要问题或问题的主要方面,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尽量避免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加重胃肠道症状。


对伴有明显抑郁、焦虑障碍和睡眠障碍的患者,需要选择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前要向患者解释抗焦虑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的治疗反应(包括通常需要2~3周起效,2~3个月疗效方明显,部分患者需要巩固治疗3~6个月)。治疗过程尤其是初始阶段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对有明显睡眠障碍和焦虑情绪者,短期辅以苯二氮类药可使患者的睡眠和焦虑症状尽早得到改善,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建议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药物的选择需考虑不同抗抑郁焦虑药物的疗效特点[14],同时借鉴药物对胃肠道的作用特点,可以减轻消化道症状,如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中,便秘患者可优先选择舍曲林,腹泻患者可优先选择帕罗西汀,米氮平增强食欲、增加体重的不良反应明显,适合进食量少、体重轻的患者。在抗焦虑抑郁治疗同时,辅以有效的通便治疗,使患者能体验到整体治疗的有效性。药物减量或停药均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避免突然停药,病情反复。


对伴有严重精神心理障碍的便秘患者,不能接受或经过4~6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应安排精神心理专科医生的会诊[6]。让患者和家属理解精神心理专科医生会诊的重要性,并为他们提供会诊的方便,是这类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保证。通过精神心理专科医生肯定或修正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诊断,调整治疗方案(加量或联合用药)。消化内科和精神心理科共同随诊,适时调整通便和抗抑郁焦虑药物,可提高疗效,也提高消化内科和精神心理科医生对慢性便秘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