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知识】高 血 压 常 识

 长庚书库 2018-11-17

【健康知识】高

 

一、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的侧压力。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血管内的血液,犹如自来水管里的水一样。水对水管的压力,犹如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水的压力取决于水塔里水的容量和水管的粗细,水塔里的水越多,水管越细,水对水管壁的压力就越大,反之亦然。血压也是如此,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即动脉血压调节系统,主要通过增减血容量,或扩缩血管,或两者兼而有之。当心脏加强收缩射血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压力称为收缩压,也称“高压”;心脏舒张回血时,动脉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又叫“低压”。

  血压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近年来在我国曾一度实施了法定单位千帕(kPa)。1毫米汞柱=0.133千帕,也就是7.5毫米汞柱=1千帕。换算口诀:千帕换算成毫米汞柱,原数乘30除以4;毫米汞柱换算成千帕,原数乘4除以30

  血压常使用血压计测定,血压计以大气压为基数。如果测得的血压读数为90毫米汞柱(12千帕),即表示血液对血管壁的侧面压力比大气压高出12千帕(90毫米汞柱)。

 

二、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正常的心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有节律地搏动着。心脏一张一缩,使血液在循环器官内川流不息。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高,这时的血液称为“高压”;左心室舒张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低,故称为“低压”。平时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是指对上臂肱动脉即胳膊肘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

 

三、血压自身如何调节?

  人体的血液压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常常随着人们的饮食、起居、脑力活动、体力活动及情绪变化而自我调节。例如在睡觉时,大脑和肌肉处于休息状态,人体消耗的能量相对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心跳、呼吸次数减少,血液流动变慢,血压也降到一天的最低值。

  早晨起床之后,又一天的新生活开始,新陈代谢活跃起来,为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心跳、呼吸变快,血流加速,血压也随之升高。有人做过实验,24小时最大血压差值可达40毫米汞柱,睡醒时,血压值可立刻上升20毫米汞柱左右。这种突然的变化,也会给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有人推测,冠心病猝死多发生于清晨,可能与这些因素有一定关系。人们在不同的状态下,血压变动幅度也不一样。例如谈话时,血压可上升10%;婴儿啼哭、学生朗读、演员唱歌时,血压可上升20%;劳动或体育运动时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可上升50%以上。天气变化也会引起血压波动,一般是寒冷的天气会使血压升高,酷热的天气会使血压降低。

  人的血压之所以会发生这些波动,主要是由于心脏、血管运动神经及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血压进行调节的结果,从而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由此可见,血压值的波动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四、季节、气候会影响血压吗?

  血压的升高是遗传基因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外界环境会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的神经、体液方面的适应性改变。季节会影响血压的变动,老年人更是如此。夏季血压会轻度降低,冬季血压明显升高,一般冬季血压要比夏季高12(收缩压)/6(舒张压)毫米汞柱。这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影响,夏季皮肤血管扩张,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有证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收缩压升高 1.3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冬天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肾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这样几方面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夏天外界环境炎热,体表血管舒张,阻力下降,血流增加,同时也由于夏天出汗、血容量下降等原因使得血压发生下降。因此,有些高血压患者常会因寒冷、刺激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

 

五、怎样算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JNC)制定的血压最佳标准为<120/80毫米汞柱,并规定血压>130/85毫米汞柱同时伴有糖尿病时必须进行药物治疗,没有症状的高血压不仅必须治疗,还需要选择具有保护心、脑、肾的降压药。

测量血压应注意哪些问题

  准确测量血压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右臂肱动脉,以坐位血压为准。测时上臂不要被衣袖所压迫,手掌向上,不要捏拳,手臂的高度应相当于心脏的高度。

2)测量前情绪要安定。静坐休息15分钟,不要紧张,尽量放松,否则会影响血压。

3)初次被测者血压数值如果很高,应休息1小时再测。

4)每次测血压,必须量2次。

  如2次舒张压相差4毫米汞柱以上,则应测至连续2次舒张压相差4毫米汞柱以内时为止,取平均值为准。

 

六、高血压患者为什么要经常测量血压?

  目前高血压病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许多病人因缺乏应有的自我保健知识,不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严重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升高时,常会感到头晕、头痛、乏力等,但有些病人由于长期处于高血压或血压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会逐渐适应高血压状态,头晕等症状并不明显。若不定期检测血压指导用药,在某些诱因的促发下,很容易发生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报道,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占70%,其中没有定期检测血压者占八成。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人平时定期检测血压是多么重要。

 

七、高血压的先兆信号是什么?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患了高血压病有无症状取决于血压的水平、内脏器官有无损害及个人的耐受性。如果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因此,首先应该想到找医师测量血压。如血压不高,再找其他原因。早期突然发生的高血压常伴有较明显的症状,随着对高血压状态的逐渐适应,自觉症状会越来越轻,甚至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因此,没有症状不等于血压恢复正常,这时仍须继续监测血压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八、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因人、因病期不同而异。

  某些病人起初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很像神经症,如不测量血压易造成误诊。特别要注意的是,病人的症状并不一定与血压的高低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不太高,症状却很多;而另一些病人血压虽然很高,但症状却不明显。高血压患者常有的症状是头痛、头晕、头重、失眠等。还有些人常有手指麻木和僵硬感,也有的人在手臂上有像蚂蚁爬行一样的感觉或两小腿对寒冷特别敏感等。

 

九、高血压分为哪几类?

  根据引起高血压的原因,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1)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也叫高血压病。它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伴有血管、心脏、脑和肾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改变的全身疾病。根据统计,有90%~95%的高血压病人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

2)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某些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原发疾病治愈后,血压也就随之下降。所以,这种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10%。患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胞瘤等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

 

十、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基本检查?

1)肾功能评价:包括尿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血钾的测定。

2)血糖测定。

3)检查有无高钙血症。

4)血尿酸水平。

5)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甘油三酯)。

6)心电图评定。

7X线胸片。

 

十一、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是什么?

1)将血压控制到一个适当的水平,消除高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2)尽量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争取逐渐逆转已经形成的损害。

3)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

4)方案应尽量简便,能够长期坚持。

5)坚持个体化,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作出方案。

6)提倡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强调病人与医院、家庭要密切配合。

7)低剂量开始,如血压未能达到控制目标,应根据服药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

8)如第一种药物无效,应进行合理的联合用药,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有效的五类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9)如果第一种药物疗效很差或不能耐受,可换另一类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

 

十二、高血压患者用药治疗的观察点是什么?

  高血压患者应在医师多次测量血压确诊后,经医师指导选择合适、有限的降压药,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效果。坚持长期、规则、按时服药及观察,切忌乱用药、随意增减剂量或擅自停药。睡觉前不宜用降压药。

  用降压药期间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供治疗时参考。起床时要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而引起摔倒。利用利尿剂降压时要注意记录液体出入量,排尿多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和饮料(主要有水果汁、蔬菜汁等),如玉米面、海带、蘑菇、枣、桃、香樵、橘子汁等。

 

十三、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血压不是降得越快越好。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故而有些患者并没有不适的感觉),所以除了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如果超出了调节范围,重要脏器的血供不能保证,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

 

十四、血压降到多少合适?

  首先强调,治疗高血压不能以简单的降压数值为标准,重要的是预防和控制靶器官的损害。目前,认为应把血压降到最大可以耐受的程度。美国关于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6次报告认为:

  血压的最佳标准是<120/80毫米汞柱;

  正常血压标准是<130/85毫米汞柱;

  血压的正常高限是130~139/86~89毫米汞柱;

  糖尿病病人的舒张压高限是85毫米汞柱。

 

 

十五、高血压药物分那几类?

 

    现在的高血压一般都是通过选择降压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药分类目前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滞剂(ARB)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脉粥样应还作用。主要缺点是开始治疗阶段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底下或心脏传导阻滞者患者中应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ACE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时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高钾血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5)血管紧张素二受体抑制剂:常用的有氯沙坦,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稳定。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少,不引起刺激性干咳,持续治疗的依从性高。虽然在治疗对象与禁忌证与ACEI相同,但ARB有自身治疗特点,与ACEI并列为目前推荐的常用五大类降压药中的一类。

 

 

十六、 量血压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高血压患者的家中应使用一台水银血压计,这样才能量得准确。

 

◆清晨起床前测得血压较准确。

 

◆测量血压前患者应先休息几分钟,然后再测量。

 

◆眼睛视线应保持与水银柱弯月面同一水平。

 

◆听诊器的胸件不应塞入袖带中,否则会使血压值偏低。

 

◆放气太慢,使静脉充血,舒张压偏高;放气太快,则听不清声音的变化。

 

◆测完血压后应隔几分钟后再复测血压。如此反复三次,才能确定血压值。

 

◆血压计勿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以避免橡胶变质,金属生锈。

 

◆定期到有关单位进行血压计的检测,以确保测量的准确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