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杂草,有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雀麦、节节麦、看麦娘等,以及阔叶科杂草如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麦家公等。针对阔叶科杂草我们田间是容易识别的,但针对禾本科杂草,如一旦识别出现失误,选用除草剂不对路,可能直接就影响到除草效果。那到底如何进行杂草识别呢?除草剂又该怎么选择,怎么喷施呢?读完本文,你便豁然开朗。 一、田间杂草识别 野燕麦 ![]() 野燕麦成株期 ![]() 野燕麦苗期 野燕麦田间识别要点: 1、 与小麦一样,野燕麦根茎处也发白。 2、 叶片颜色淡于小麦,且叶片有逆时针扭曲现象,小麦则是平展的叶片。 3、 对着光亮处看,叶片两面均疏生白色绒毛,小麦叶片无毛。 雀麦 ![]() 雀麦成株期 ![]() 雀麦苗期 ![]() 雀麦全株密生细毛 雀麦田间识别要点: 1、 根茎处呈红褐色。 2、 全株(茎、叶)密生细小绒毛,对着阳光看尤为明显,这是区别于其他杂草之处。 3、 须根细而稠密,根系特别发达。 节节麦 ![]() 节节麦成株期 ![]() 节节麦幼苗期 节节麦田间识别要点: 1、 根茎处呈淡紫红色。 2、 幼苗暗绿色,叶片狭窄,分蘖后平铺生长。 3、 须根细弱,易拔出,带有圆柱形顶端截平的种子。 阔叶科杂草 ![]() 播娘蒿 ![]() 荠菜 ![]() 猪殃殃 ![]() 婆婆纳 ![]() 牛繁缕 ![]() 麦家公 ![]() 泽漆 二、除草剂如何选择? 针对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的成分有炔草酯、唑啉草酯、精噁唑禾草灵、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甲基二磺隆、肟草酮等,每种杂草对各种成分的敏感性如下图: ![]() 注:√表示有效,√+表示效果显著,√-表示效果一般,√--表示效果较差或不显著。 从图中可以看出,节节麦,当前只有甲基二磺隆有效;对于雀麦,氟唑磺隆与啶磺草胺效果比较突出,同时甲基二磺隆亦有兼治效果;而对于野燕麦、看麦娘、硬草、菵草,大多数除草剂都对其效果较好。 针对阔叶科杂草,可选择的除草剂更为繁多,我们按照其作用机理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苯氧羧酸类:包括2,4-D 类(2,4-D丁酯、异辛酯等);2甲4氯类(2甲4氯钠盐、异辛酯、丁酸乙酯等),属激素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主要是通过高浓度的激素,干扰杂草体内激素平衡,多使其根部生长畸形。 2、 磺酰胺类: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甲氧磺草胺,属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这类除草剂可破坏植物体内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合成,进一步抑制细胞分裂,导致植物组织失绿、黄化,植株生长受抑,最后逐渐死亡。 3、 Protox抑制剂类:唑草酮、吡草醚、氯氟草醚乙酯、乙羧氟草醚,属触杀性除草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光合作用,使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导致杂草叶片枯萎死亡,施药温度越高,活性越高,杂草中毒死亡越快。 4、 其他:氯氟吡氧乙酸(激素类)、溴苯腈、辛酰溴苯腈(触杀型) 在阔叶类除草剂选择上,建议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进行组合,比如2甲4氯类/2,4-D 类+唑草酮/吡草醚+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 三、除草剂何时喷施好?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管是禾本科杂草,还是阔叶科杂草,都有两次出土高峰期,第一次是冬前,小麦播种后15-40天,第二个时期是次年春季小麦返青期。禾本科杂草,尤其是野燕麦、雀麦、节节麦等,基本80%以上都在冬前出土,而阔叶科杂草则与当年当地的温度及田间墒情关系较大,年前温度偏高或温度下降慢,田间墒情较好,则年前杂草出土量比较大,否则年后出土量较大。 因此,对于禾本科杂草,建议冬前进行化学除草,而对于阔叶科杂草,根据其出土情况,可年前同时兼治,或于返青期防除。 年前施药好处多。首先,年前杂草个体较小,抗药性差,杂草不容易反弹;其次,冬前麦田没封行,便于杂草着药,因此,用药量少,药害风险低。 化学除草有哪些注意事项? 1、 除草时间:年前除草需在阳历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进行;年后除草需在返青期进行,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越早越好,进入拔节期后禁止施药。 2、 温度条件:不管年前还是年后喷施除草剂,请选择晴天无风的中午11-14点间喷施,用药温度不低于8℃,且用药后5天内无明显的低温寒潮天气,因此施药前先看近期天气预报。 3、 兑水量:为达到良好的地面覆盖及杂草叶片着药效果,建议每亩地按照50-60斤水喷施,勿重喷、漏喷,最好倒行喷雾。 4、 晚播苗、弱苗地块不喷,霜冻来临前不喷,大风天气不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