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岭-淮河成为南北地理分界线是巧合吗?

 潇潇雨ekg9m5f4 2018-11-18

作者:北度 部分配图来源:网络

美图:Harry 校注:小五 编辑:三疯

南辕北辙、南鹞北鹰、声东击西、东奔西走……

南辕北辙【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鹞北鹰【出处】《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声东击西【出处】唐《通典·兵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东奔西走【出处】元《沁园春·留别张周卿韵》:「东奔西走,水送山迎」。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中正对芦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看来「东西南北」这样的方位词古来有之,其实世上本没有东西南北,只是说的人多了就约定俗成了,可见人类的强大之处,就是能自己定义周围的一切。

EARTH 地球的南北分界线是赤道

球哥表示你们怎么说都是哦

虽然现在东西南北都定了,但是地图横竖方向,你怎么拿却大不一样!

我国出版的竖版地图

日本人播报新闻用的地图

这样地图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有点颠覆了我们对正经地图的认知。所以说思维定势是一堵隐形的墙,会禁锢我们的思维,就会把约定俗成的共识看作成是权威。

类似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的选择,地域的划分,都会给人群贴上不同标签。皮肤颜色,人有黄黑白之分;财富多寡,人有穷富人之分;生活区域,人有南北之分。

那么问题来了,肤色有谱系,穷富有对标,南北方靠什么做参照?

这样是不是够简单

这样就够了嘛,显然对这样简单粗暴的分界,大家并不买账,于是不少国家的国民会把本国地域划分为南方、北方,并将自己按格填空或归于南方人,或自视北方人。比如意大利、德国以及150年前的美国,两情欢悦时南方嘲笑北方,或者北方揶揄南方,不但无伤大雅,反而增添不少乐趣。若是实在相看两厌则极有可能一拍两散、大打出手,对于这种国民心理我们称其为“南北意识”,由地理产生的地域意识。

一些国家南北方的界线多数由历史习惯形成,并不存在显著的天然地理分界,但我们中国却是个例外。一条横亘东西的秦岭山脉,再加上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天然形成了中国东部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带)。

1黄河、长江流域是文化体系上的南北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只有文化上的流域之分,北方与南方这种有特指意义的称谓似乎也只是相对而言。

自豪一小下就行,别傲娇

上古时代的部落、氏族经过长期融合,大约在商周以后形成了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核心的南北两大文化区系。北方文化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到春秋战国则以北方中原诸国为代表;而南方文化以长江流域为核心,到春秋战国时则以楚王国为主要代表。

梁启超的《中国历史地理大势论》里把中国按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分为三个板块,即北、中、南,但珠江流域开发较晚,故历史上的南北指的就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地域分野是在对峙融合中先有东西后有南北

先秦时期中国的区域分野并非南北,而是东西。这个观点最早是傅斯年在《夷夏东西说》里提出来的,即所谓“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武王伐纣、平王东迁都是自西向东。战国时秦与六国的对峙,楚汉战争时刘邦与项羽的对峙,甚至南北朝时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的对峙都属于东西相抗的范畴。那么为何如此呢,看战国的地图就明白了。那时部落之间以及方国之间的对抗、对峙还只是局限于黄河流域文化体系

黄河流域文化体系内东西对抗

南北对峙是东汉末年才形成的,主要源于南方人口的急剧增长,南北人口数量、经济实力的差距开始缩小。真正意义的南北对峙则起于三国,魏国与吴国、蜀国的政治军事分界线大致是在秦岭、汉江、淮河一线,而这一线也恰恰是中国现代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所以东汉之前,平定黄河流域等同于统一中国;而三国起,只有打过长江才能定鼎天下

三国时期对峙界图

3北岭淮水是大一统下的自然地理南北界分区

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学》中首次提出“北岭淮水”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当时,与南岭相对应的北岭,即是现在的秦岭。但张相文以“秦岭—淮河”划线分南北的想法,在实际中却很难实现。因为秦岭不只是东—西向一字排列的众多山头,而是南北纵横数十、数百公里的庞大山系;淮河,尤其是淮河下游,已难寻滔滔主流,所见的只是南北数十公里的水网。

“秦岭—淮河”分南北两大迷雾:一是“秦岭不知分南北”;二是“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

秦岭不知分南北

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

而当代学者多认为,“秦岭—淮河”不单纯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而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带”(简称“中国南北分界带”)。此带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直到陕西的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同时,此带的南北,自然条件、地理风貌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淮河干流图,实际上黄淮流域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秦岭南北纵横数十、数百公里的庞大山系

插个段子:大部分省份区分南北方好歹有本省的共识,唯有有江苏,区分南北方省内各市的看法各不相同,苏锡常认为出了苏锡常都是北方,宁镇认为长江以北都是北方,南通扬州淮安认为过了淮河就是北方,剩下的城市则认为出了江苏都是北方。

4秦岭-淮河是大自然的分布规律选择

事实上不是我们人为的选择了秦岭淮河,而是自然的分布规律被人类发现后,人类就最近的找到了秦岭和淮河这两个标志物作为界限。为什么要用山脉和河流作为界限?很多时候是因为山脉和河流能够天然的阻隔,而且范围比较大也好确认。

秦岭地带

淮河流域

在我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巨大山脉——秦岭,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干流全长约1000公里。秦岭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使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等自然环境明显不同,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也带来了秦岭南北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人们以秦岭、淮河为界,在中国版图上画出一道东西向的横线,作为我国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我国北方。

一条红线化繁为简

5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最核心方面:零度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为什么说零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最为核心,下期再讲,敬请关注!

由此衍生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当然也由此派生出:植被方面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河流水文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农业方面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以北以小麦为主;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以北以甜菜为主;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还有开玩笑的咸豆腐脑与甜豆腐脑的分界线。

至于西北的划分不是秦岭淮河的延伸,而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差别。因为过了季风和非季风的区的界限后,降水基本就在400mm以下了。这时候要是没点儿额外的水比如河水冰雪融水啥的做补充,单靠老天爷下雨是比较难再发展种植业了,所以非季风区西北主要的农业方式是畜牧业。当地人生活也受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总而言之就是位置决定气候,气候决定自然环境特征,而不同区域正是根据自然环境差异来划分的。所以说真的不是人为划分了区域,自然早都分配好了,人去发现规律并合理运用就行了。

作者注:以上内容只适用于地理爱好者科普简述,如有异议请留言交流。

-END-

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