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是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人体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肠胃炎。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急性肠炎夏季多发,与天气炎热、食物易腐败有关。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急性肠炎会大大减少。 1饮食不当 常因暴饮暴食,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饮酒、饮冰凉饮料过多,或受凉之后。或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热消毒,臭鱼烂虾,不新鲜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内的肉类食品,发酵变质的牛奶及奶制品。主要由于有刺激性、生冷及腐败污染食物等因素引起。 2肠道感染 如常见的嗜盐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感染。 3全身性感染 如伤寒、副伤寒、肝炎及败血症等。 4药物所致 如水杨酸制剂、砷、汞及泻药等。 (1)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呕吐起病急骤,常先有恶心,继之则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严重者可呈阵发性绞痛。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有恶臭、多为深黄色或带绿色便,很少带有脓血,无里急后重感。
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菌感染可作血培养。 病毒性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 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 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一般应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
1.去除诱因,卧床休息,保暖,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2.如找到致病菌,应按药物药敏试验用药。 3.对症治疗。脱水病人应予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发生休克者应按休克处理。
注:在门店,遇见剧烈呕吐或明显脱水者,应建议立即去医院就诊。
1.调理肠道菌群的药物与抗菌药同服可减弱其疗效,应分开服用。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饮食宜清淡,不要进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忌过冷、热、硬食物、忌不洁饮食。多吃蔬菜。 温馨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