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传奇】我是米芾 我是“颠”不是“癫”

 圣教书院 2018-11-18

玲珑八面写秋深

书法传奇|八面出锋是米芾 




官方认证:书画博士

米  芾

别名

    米襄阳、米南宫、米颠

生平

    1051年——1107年

主要

成就

    “宋四家”之一

    擅行、草等书体



颠痴独行


米  颠

我是“颠”,不是“癫”

“博文尚古,性好洁,世号‘水淫’;违世异俗,每与人忤,人又名‘米颠’;伟岸不羁,口无俗语,欣然束带,一‘古君子’”。

——《书史会要》

米芾生活中,有两大爱好一是石,二是砚,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米芾在安徽做官时,见官署中有块石头生得十分奇特,便命人取出官袍,手执朝笏对着奇石行跪拜礼,口里还叫它“石丈”。言官们听到这事后进行评议,一时在朝廷中传为笑谈。对于拜石一事,米芾自己倒是很得意,他曾自作《拜石图》,以为纪念。后世也喜欢用这个题材来作画,很多著名画家都作有《米颠拜石图》。

《米颠拜石图》

米芾酷爱奇砚,连皇帝的砚台都垂涎。有一次,徽宗召米芾写字,用的是御案上的端砚。写完后,米芾捧着端砚跪下,对皇帝说:“这方砚石,臣下已经用过了,恐怕不好再供御前听用了……”皇帝哈哈大笑,就把端砚赐给了他。米芾高兴不已,抱着砚石退出,衣服上沾满了墨汁也不在乎。

米芾《紫金研帖》

米芾的很多行为虽然乖张怪癖,但实则暗含智慧。他的颠狂,是他内心真率和矫饰、狂傲和谦卑、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却无法轻易实现等矛盾的外在表现。这些行为不但没有影响他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反而造就了他的独特风格。



集古推新

八面出锋



他人评价

  “集古大家”

“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米芾

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八岁学书法,扎根传统,初学颜真卿;后学习柳公权、欧阳询,分别吸收其书法骨力劲健、笔力险峻的特点;再后转学褚遂良,褚书丰富的用笔变化、生动的结体令米芾倾倒赞赏;同时他还仰慕段继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直到在黄州拜谒苏轼,在苏轼的点拨下,他开始转向晋人法帖,终“入晋魏平淡”。

《方圆庵记》局部

米芾先学唐人,后取法晋人,又旁及石鼓、钟鼎、竹简等,在学书过程中集百家之长,不断从古人书法中取其精华,并融汇贯通,为其后期书法集古出新,形成自我独特书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我评价

  “刷字”与“八面出锋”

海岳以书学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少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何如?”对曰:“臣书刷字。”

——《海岳名言》

米芾自称“臣书刷字”,一个“刷”字很好的概括了其行书、草书作品中用笔沉着痛快、尽兴尽势尽力的特点。

米芾“刷字”运笔迅捷、劲健,通过笔毫的铺和聚,使得笔锋产生“万毫齐力锋抓纸”的力度。

他强调“八面出锋”,注重中锋、侧锋和露锋等多种变化,不拘一格,表现了动态的美感。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蜀素帖》局部

《苕溪诗卷》局部

《研山铭》局部

《伯充帖》局部

《贺铸帖》局部

《晋纸帖》局部

《来戏帖》

《适意帖》

《戏成诗帖》局部

《致伯修老兄尺牍》局部

《丹阳帖》局部

《吴江舟中诗卷》




cheng

扎实的基本功是推陈出新的基础,取法乎上是最好的选择。

特搜集了相关教学课程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米芾学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