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耀探索与实践(24)丨首座海外工厂落地俄罗斯

 道2和 2018-11-18


导读

历时十三年对俄罗斯的考察,同时也是应客户对近距离供货的要求,曹德旺在俄罗斯迈出了海外建厂的第一步。


本文节选自曹德旺自传《心若菩提》

因篇幅受限略有删减


签约克里姆林宫


德国大众汽车是福耀全球合作伙伴之一,他们在俄罗斯建有工厂,装车所用玻璃是由福耀长春公司出口德国转俄罗斯的。这种模式已经三年了,按原供货协议承诺,福耀应在大众在俄罗斯工厂投产满三年后,在俄建厂。2010年8月,经过大众的推荐,俄罗斯卡卢加州副州长率团专门拜访福耀,我们约定了年底的考察计划。


2010年12月中旬,我抵达莫斯科机场,在当地代理福耀产品的曹宗辉带着卡卢加州招商局的人来接我。第二天,他们带我去见了州长,由州长介绍当地的情况。他说,卡卢加紧邻莫斯科,位于其南侧,距克里姆林宫大约200公里。整个州人口有100多万,是一个农业州,自改革后重新规划战略定位,要把其建成美国的底特律,也就是今后要变成汽车城,现在已有德国大众、法国雷诺、日本本田等几家汽车厂入驻建厂,福耀如果在此建玻璃厂,作为配套卫星工厂,对卡卢加将具有非常意义,因此,他代表州政府诚挚邀请并希望福耀能落户卡卢加州。


州长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他大约1.8米个头,圆形脸,双眼炯炯有神,讲话谦和又不失干练。半个小时见面会很快就结束,会后我就随着副州长前去看地。选址确定后,留下的事就是曹宗辉与他们去谈判了。


过了2011年春节,曹宗辉向我报告俄罗斯建厂成本时着实吓了我一跳。厂房用地每平方英尺5美元,设计费按厂房面积每平方英尺是30美元,主厂房建设按成本每平方英尺要200美元,俄罗斯不接受自带工程队,所有建筑商品材料都得在当地买,每吨水泥要300美元,我们找中国驻俄罗斯大型工程公司,请他们帮忙,报价是每平方英尺170美元,但不包干。


这个成本,对工业企业来说是绝对难以接受。我建议宗辉找州政府报告,如此价格,完全是来自州政府的不合理规定引发的垄断式单价,这会使投资者因此而却步。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州政府也认为太贵了,后来通过州政府干预,同意我们钢构厂房从中国买,工程队由我们在俄注册一个工程公司承包,设计也做了变通,允许中国设计,然后在俄罗斯做转换设计。通过这样变通,总体基建成本下压了60%,最后我批准了这个方案。


这个项目是卡卢加州重点项目,刚好中俄首脑会面在即,俄方希望能在克里姆林宫签约。2011年6月15日下午,在中俄双方最高领导人见证下,我签了俄罗斯项目。


▲ 在时任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曹德旺签署俄罗斯项目


收到总理的贺电


在筹建过程中经历了多少苦难就不细说了。因为俄罗斯是由计划经济转型的国家,整个体系都处在改革与建设中,没有成熟可操作的系统,同一件简单的事,在那边就会变得很复杂,特别对我们外国人而言。还好,我们很幸运,遇到了一大批好人,卡卢加州政府上至州长,下至各部门官员,都很支持,很配合,积极地帮助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基建与设备安装在这样的情况下花了18个月时间终于完成。


▲ 竣工庆典上,曹德旺接受中俄两国媒体采访


应俄方建议,2013年9月7日在卡卢加州工厂举行竣工庆典。州政府对这次庆典非常重视,出面邀请了俄罗斯各方面高端人士,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先生更亲自发来贺电。最值得一提的是州长出面安排并邀请,将俄罗斯一年一度的汽车论坛安排在新工厂内举行,我则主要邀请了来自各国供应商以及汽车厂的客人,福耀集团在美国的机构邀请到来自美国的几名客人。


贺电原文:


各位出席竣工庆典仪式的来宾,欢迎你们的到来。


你们所在的新工厂是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项目,这家来自中国的企业目前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提供汽车玻璃。


这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卢布的项目不仅对卡卢加州非常重要,而且将惠泽全国汽车工业。


福耀俄罗斯一期工程将提供超过300个工作岗位,未来,更有2000个工作岗位在规划中。福耀将为全国不同地区的汽车制造商生产符合国际质量和安全标准的产品。


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所有的参与者,包括设计和施工单位,以及今后将在此工作的员工们,愿你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


来参加汽车论坛的嘉宾多为大型企业的CEO、经济学家、政府官员等,他们分别做了主旨演讲,大多数人的发言内容中对俄罗斯汽车工业发展持不乐观态度,只有少数人认为会慢慢好起来。


因为我是东道主,被安排在最后发言,这刚好给我一个相当于对大会主旨总结发言的机会。


十三年考察得到的结论


按惯例客套两句后,我直入主题。


▲ 在汽车论坛上,曹德旺做总结发言



我对俄罗斯的崇拜、敬仰始于我的童年,那时候中国是由毛主席领导,中苏关系十分融合,小学的教科书里有很多关于苏联的故事,包含着列宁、列夫托尔斯泰、米丘林、高尔基等等,我相信有几十个这样的人物、故事。在我成年的时候,中苏关系发生了变化,但在幼小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始终都在,为此萌发了有机会应该去苏联一趟,瞻仰下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的想法。


直到1997年,机会终于来了,应俄罗斯杜马邀请的中国福建省人大代表团之邀,参与该团出访俄罗斯,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俄罗斯。这次访问我看了圣彼得堡、索契、莫斯科红场、莫斯科地铁、克里姆林宫等许多地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俄罗斯真伟大,真富有,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此外,在这次考察访问后,还留下另一个印象,前苏联1991年宣布解体,划分成独联体若干个国家。俄罗斯是其中一个,直接采取了休克疗法,一步到位。他将原来的计划经济彻底砸烂,直接进入市场经济,政治上采用西方体制直选总统。这个方法反映的不是一般的大胆或简单,而是一个国家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也是在这次访问,我看到了莫斯科街上车辆稀少,而且多是破、旧车,物价昂贵,供应紧张,但是走在街上的俄罗斯人却很平静,自若。此时距1991年宣布解体已有7年,我认为俄罗斯这次变革会成功,虽然还有成山的大问题,但是您必须知道,这里发生的不是简单地将政府主管由任命制改为选举这么简单的事,而是在改变一个国家政制,一种文化,涉及政治文化、人文文化、商业文化、分配方式等各方面。这将使多少利益集团受到重创,要知道前苏维埃经营了70多年,全国人民基本适应了旧体制,现在改起来,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到这个水平,已经是十分了不起。此时我告诉同团其他代表,俄罗斯将会在21世纪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自1997年开始,我几乎是每隔两三年会来俄罗斯一趟,每次都看到这里发生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莫斯科市容与物资供应上。2010年冬季,我又到俄罗斯,发现俄罗斯变了,洁净充满文化氛围的莫斯科,变得有点像中国北京。


莫斯科变成了大停车场,交通堵塞胜过北京,堪称世界一堵,马路上满满当当地排满了外国品牌的新车。我从酒店去机场,以前只有一个小时车程,这次走了8个小时,最后还是改坐地铁才赶上飞机。莫斯科像北京一样到处在盖房子,塔吊林立。


通过二十多年时间密切盯着莫斯科的变化,我总结并得出结论,俄罗斯很快会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其理由是:


1、俄罗斯国土面积远超美国,人口比美国少,这造成生活与工作等需要交通工具,最理想的选择是汽车。现在汽车上不去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路不通,二是老百姓购买力不足。


2、莫斯科堵车原因不是城市规划出问题,您得佩服俄罗斯人的智慧,他们在一百多年前修的路,都比我们北京现在的宽,城市建筑物庄严大方、漂亮和谐,无可挑剔。造成现在堵车根本性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央集权过度集中,造成各路利益集团全部挤入莫斯科,志在逐利,因此莫斯科越建越堵,要想拓宽公路又舍不得破坏文物,我认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并分散中央集权;二是将中央政府迁出莫斯科。


3、莫斯科严重堵塞已严重伤害了主流与各界精英的利益,他们感到无奈与烦躁,都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但均苦于无良策,都认为这需要大量资金,所以供不起。而我不这样认为,我对俄罗斯评论是,它已是全世界中最富有的国家,不论是土地、淡水、矿产、能源还是人力等资源方面,都是全球首屈一指,是一个坐在金山上的“穷人”,拎着一大箩筐金子满街叫穷。这主要是分配制度还未完善,市场体制还未成熟所造成。我也认为聪明的俄罗斯人会很快解决这个问题,值得关注的是解决堵车问题最迫切的人群是各界精英,因为他们现在被堵得难受,而主宰俄罗斯命运的正是这一群人。


4、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俄政府已将土地分给农民,不管选择何种手法解决堵车,都离不开修路,而修路就得向农民买地、买砂石等材料,现在农民就坐等你去找他了。修路会让农民富裕起来,到时他们手中有钱了,路也通了大家也想享受了,同时宪法又没有规定农民不能买车……到这时,俄罗斯的汽车就会走向普及,一亿多人口,人均一辆车基本没问题,市场会倒逼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



毫无疑义,我的演讲是成功的,得到许多参会人员的支持与认同,我很高兴。


竣工庆典上的美国来宾


演讲完后,我们公司销售副总带着两个美国来的客人向我介绍,一个是密歇根州经济发展署副总裁Mark Kinsler(马克 · 金斯勒)先生,高个子,人很谦和,给我的印象是很有修养、可靠。另一个是金发女郎,来自俄亥俄州,中等身材,很端庄,眼睛很有神。销售副总介绍,这是Kristi Tanner(葵丝蒂 · 田娜),是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员。


葵丝蒂说:“我这次来这里主要祝贺您新厂投产,同时向您表达欢迎到俄亥俄投资,今天您先忙,我会安排一个时间专程去中国拜访您,并向您报告介绍俄亥俄,希望能让您喜欢俄亥俄,在俄亥俄投资建厂。”


这次会见虽简短却留下很深的印象。回国后,没多久,葵丝蒂 · 田娜果然来访。我也欣然接受邀请安排去美国考察。


(未完待续)


受两位美国客人的邀请,曹德旺对美国的投资环境做了研究,他发现,这正是投资美国制造业的黄金时间。




编者的话:1978—2018,改革与开放,这四个字已整整激荡了中国四十年。


从意识形态到经济体制,从大政方针到民生百态,从机关到乡野,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平台,从群体到个体,从宏观到微末,从东到西,从上到下,从物质到心灵……中国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在摸索前进中迸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


改革开放是一盘大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路数,有的如马,脚踏八方;有的如炮,隔山打牛;有的如車,纵横捭阖,无论是谁都必须走下去。与无数先行者一样,在东南一隅的曹德旺,于1976年开始向未知的荒原挺进,从一名采购员起步,承包乡镇小厂,到联合中外股东成立合资公司,股改、上市,再到“走出去”、布局全球……经过四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如今福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得到宾利、奔驰、宝马、奥迪、通用、丰田、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全球顶级汽车制造企业及主要汽车厂商的认证和选用。棋盘上的福耀不是車马炮,仅是一卒,清晰自己的使命,认定自己的角色,心无旁骛,日日精进。就像曹德旺所言:“入戏者,依愿也;入角者,靠信也。”


一期一会四十年,无数风流度春秋。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我们以曹德旺所著《心若菩提》为蓝本,重拾福耀过往的涓滴故事,希冀汇聚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中,予后来者以力量,予未来以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