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无数年轻人变得平庸的观念陷阱:存量思维陷阱

 吴光于营销笔记 2018-11-28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风险?有人说是观念风险。

一、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前途的重要指标

是否大气,是判断一个人未来发展好坏的重要信号,为什么?

因为大气不是无缘无故的,大气的背后是对自己未来的高预期,是敢于舍去存量、敢于从头开始的勇气和自信。

而有经验的人常常告诉我们,越大方的人越有钱,越小气抠门的人越穷。

人生有哪些常见的存量?

学历、知识、技能、关系、资金、经验、名声等等都可能成为一种存量资源,这些东西都可能成为前路上最大的障碍。

 
 

二、什么是存量思维?

存量思维就是面对未来做决策时,受到存量依赖、损失厌恶等心理的绑架,只考虑怎么用好已有的东西,而忽视了拓展自己目前没有的东西。

例如,排队买票,当一个新窗口打开时,最先跑到新窗口的人大多是原有队伍中末尾的那一波,因为他们没啥存量,处于原有队伍最前头的人不会动,因为没有必要,排在队伍中间的人往往处于想动而不敢动的境地,眼睁睁看在新窗口被后来者居上。

例如,有人大学毕业就不学习了,进入社会,一直想着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做事,结果是,他们发现自己能做的事会越来越少,很多年后自己沦落为边缘人群,因为社会高速发展,要做的事很多都是新长出来的,原有技能知识根本就不够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在固有的能力圈内找事做,但凡有点难度的事都觉得“不可能”,他会发现能做的事越来越少,最终把自己逼着去谁都能做的最简单最底层的工作。

例如,一个大哥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的某个朋友在公司打工,由于公司效益不好,老板说这个月的工资暂停发放,等公司效应好了,后面补上,一个月之后,有同事主动提出辞职,两个月之后,又有几个同事主动辞职,就这样,他在公司呆了将近一年,最终公司还是倒闭了,而他的这个朋友没拿到一分钱。

例如,有些人耗尽了所有的时间、金钱、心力和关系,就为了打赢20年前的某个价值1万元的大官司,1万元在20年前是笔大钱,抱有存量思维的人认为自己花时间去争取是对的、值得的,但20年后一看,这显然是一场悲剧。

例如,有人交了一笔钱进入传销组织,即使后面发觉不对劲,他们可能还是会坚定地做下去,因为毕竟交了几万块钱呀?他们还觉得换做任何人,这些投入(时间+金钱等)都是不能不考虑的吧?

例如,有人被骗子骗了几万块钱,还整天、整月、整年地想着找骗子把钱要回来,他们没有看清楚事情的本质,还以为自己的钱不是被骗了,你给他说,别傻了,放了吧,他会说,这是我的血汗钱呀!这不是小钱呀!

金钱是一种贬值很快的存量资源,学历、知识、技能、经验、关系、名气等等又何尝不是?不进则退,这就是固守存量资源的人势必会越活越惨,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原因。

而心怀侥幸,不能及时止损、斩断厄运链,势必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厄运。

 
 

三、放弃存量,追求增量

存量思维太重的人,必定走不远,还很容易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

罗永浩说,他年轻的时候从来不存钱,因为他觉得这辈子会有忧愁,但不会为了钱而忧愁;后来他在公司里发现了一个和他相似的年轻人,并且鼓励这个年轻人说,你做得对,不要存钱。

雷军获得了一百多万的奖金,他直接分给了下面的兄弟;金山上市的当天,雷军却感觉很郁闷,换做另外一个人,这应该是人生的巅峰时刻了。

扎克伯格高中就放弃了将音乐软件卖给另一家公司获利一百多万的机会,他直接把软件在互联网上免费共享了;面对雅虎数十亿美元的收购,扎克伯格一怒之下撕碎了收购合同;一次节目中,吴伯凡老师说,幼小的Facebook面对谷歌、微软等巨头的竞争,扎克伯格这个年轻人的状态却好似闲庭信步。

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你对存量思维陷阱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区交流。


作者简介:

吴光于,公众号《吴光于精进笔记》作者,聚焦思维精进、网络运营的创业老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