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中山国信仰与祭祀的再认识

 空谷天籁 2018-11-18

■刘亚军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信仰,并伴随着丰富甚至繁缛的仪式。在古代中国,这种程式化的仪式主要体现在祭祀中。这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后形成的集体行为范式,更是民间与官方在意识形态领域达成的具有强制性的国家信仰、国家典仪。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国家主要有两件大事:祭祀和战争,而祭祀是国家日常工作的头等大事,其真实目的是统治者为了增强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巩固其执政的合法地位,所以祭祀对古代国家而言具有政治和文化的双重意义。

与欧美不同,中国是个多民族、多神祇的国家。在民间既有原始的动物崇拜,也有后世的儒、道、释宗教信仰。从秦汉到明清,历朝历代帝王都祭祀天地君亲师,祭祀岳镇海渎。可以说古代中国的信仰与祭祀对象包罗万象,不一而足。

那么,两千多年前的中山国在信仰与祭祀方面是什么情形呢?

鸟可能就是

中山国崇拜的山神

中山国虽然是由白狄鲜虞为主体的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但是由于它长期受到周边诸侯国的政治、文化影响,到定都灵寿后已经开始走向全面华夏化,其国家祭祀活动也在全面仿效当时诸侯大国通行的规制。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中山国考古大发现中,考古人员在灵寿城遗址的西南部、滹沱河北岸就曾经发现了由500多个祭祀坑组成的大型祭祀遗址。

在清理王墓封土时出土硕大的陶制建筑构件,在墓内发现了著名的铜版兆域图,说明王墓上曾经存在气势宏大的享堂。

另外,考古人员还在城内的冶炼炉作业坑遗址发现了一套陶人俑拜山组合。

这些发现都指向一个事实:当年中山国存在着定期的国家祭祀活动,而且祭祀场所在分工上有所不同:王墓上的享堂里祭祀的是王族成员,包括去世的国君和历代先祖;冶炼炉作业坑遗址前祭祀的是给工匠们提供矿产、木材等各种资源的山神,而在滹沱河北岸常设的国家祭祀台上,祭祀的主要是河神。

那么具体而言,山神的物化形象是什么样呢?

考古人员曾经在1号和6号王墓中各发现一组体型硕大的山字形青铜器。因为与帐篷在一起同时出土,所以被专家们认定曾经立于王帐前,作为中山国的国徽。

北京大学教授孙华先生为此曾经做过深入研究。他发现“山字形礼器”中间部分是玉圭的造型,两边部分分别是鸟的造型。他认为:这种“山形器”是从商周以来就流行在华夏区域内的一种祭祀礼器——翣(shà)演变而来,经过中山国工匠改造成了这个样子。这种祭祀礼器,可能有沟通地上的人和天上的神的功能。我们以为,孙华先生的研究结论应该是成立的。

而且在中山王墓和陪葬墓中出土了大量以鸟为造型的器物,比如龙凤玉佩、玉鸟、鸟柱陶盘、鸟柱铜灯,还有著名的十五连盏铜灯上各种情态的鸟。那么,为什么中山人对鸟情有独钟呢?

众所周知,中山国的祖先来自游牧的白狄族鲜虞部落,他们长期生活在崇山峻岭中,因此大山中的精灵——鸟就成了他们的图腾。

在中山国祭祀坑考古中,除发现了当时流行的祭祀礼器——龙形玉器之外,还发现了大量鸟形玉器。

上述这些发现都在佐证着一个结论:鸟,很可能就是中山国崇拜的山神。

羊可能就是

中山国祭祀的河神

既然山神的形象搞清楚了,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山国祭祀的河神是什么形象呢?

还是首先从出土文物说起。

在中山国1号王墓中曾经出土过一顶帐篷,与帐篷配套的是一组3个屏风。屏风底座为错金银青铜材质,主体造型分别是虎噬鹿、犀和牛。当时虎、犀都是很难驯服的动物,是人类的天敌,是暴力、邪恶的象征。

但是,经常被大家忽略的是,这三个动物背上的长方形銎,其两侧的纹饰是山羊面纹。羊,是人类的朋友,是善良、正义的象征。

在一个器物上同时显示出两类相生相克的动物形象,而且羊居上位,是否可以理解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善良必将战胜暴力呢?

说羊是善良的象征很好理解,为什么又说它是正义的化身呢?

《山海经》上提到滹沱河源头泰戏山上有一种神兽,“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禹贡》中记载,帝尧的执法官皋陶经常使用一种名叫獬豸的类似羊的独角兽断案。如果嫌疑人有罪,此独角兽就会顶触他,无罪则不顶触。因此,后世人们把这种颇有灵性的神兽作为正义的化身。

在滹沱河流域,历代民间都把羊神作为河神修建庙宇进行供奉,并得到了官方认可。当沿岸百姓因争夺水源发生冲突,往往双方首先要到庙里请羊神评判。《畿辅通志》等志书上对羊神庙有明确记载,而现在滹沱河沿岸还残存着一些羊神庙的遗迹,比如繁峙县泰戏山脚下的白爷庙、代县的羊头神祠、五台山的五爷庙、正定的大鸣泉羚羊神祠等;祭祀羊神的风俗在滹沱河流域也曾一度盛行,比如已经失传的平山县五岳山“黑羊贡”民俗、下游流传的打羊神的民俗;滹沱河流域还保留着许多纪念羊神的地名,比如平山县白羊关、义羊村等。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历史上的白洋淀是太行山山前的永定河与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众多洼地之一。宋金、宋辽时期滹沱河曾是两国的界河,白洋淀曾在方志中被记载为“白羊淀”。这一史实是否说明白洋淀一带曾经存在过祭祀羊神的民俗或者建有羊神庙?也许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最近,在滹沱河下游的沧州市内古河堤里发现了一尊石羊,为滹沱河的羊神研究又平添了实物材料。

上述文献与实物资料在佐证着一个结论:羊,很可能就是古代滹沱河的河神,就是中山国国家祭祀的河神。

综上所述,我认为以鸟为代表的山神、以羊为代表的河神,在中山国不仅已经成为国家信仰,更走上神坛成为国家祭祀的对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