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进行艰难的对话

 指月軒 2018-11-18

 文 | Joy Liu

编辑 | Zoe

图 | 网络

 本文版权归 Joy Liu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因为我们太善于站在彼此的对立面,太善于争吵,互相指责,冷战,和互相伤害了。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的这些年里,我看到这是我们最擅长的一件事情之一。

 

我们真正需要的那些,比如生命教育(让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死,尤其是死亡的课题),亲密关系教育(教我们如何去好好爱一个人,而不是一味地索取爱),对话教育(学习如何好好跟彼此对话,如何真正尊重和聆听到另一个人,而不是遇到困难了就吵架或者冷战),所有这些真正对我们重要的东西,在成长历程中,几乎没有人好好地教过我们。

 

我们像在人生大学里胡乱上选修课的学生,很多时候都是这里学一点,那里拼凑一些,因为可以好好聊这些事情的机会太少太少,所以学了很长时间,还是不知道怎么面对死亡和丧失,不知道怎么好好爱一个人,不知道怎么能好好对话。

 

今天Joy想邀请你一起聊聊对话教育的一部分:

怎样在非常困难的情境下,可以跟彼此好好说话?

 

 

01

          “应该”和“必须”的冲动      

          

现在请你回想一下,你在生命中发生的那些艰难的对话,都是关于什么的?

 

是什么让这些对话变得特别的艰难呢?

 

对话中,几乎所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都来源于对话双方(或者多方)都自动化地有一些“就应该这么做”,“只能这样”,“绝对必须要这样”的想法。当这两个想法彼此冲撞时,因为两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是“绝对的必须”,没有人愿意听到对方在讲什么,也因此陷入了对话的僵局。

 

好消息是,这样的僵局无人能够幸免:只要我们在关系中感觉到足够安全到可以袒露自己的这些“绝对的必须”,两个人或者多个人相处的时间足够长,这种僵局就几乎必可避免的一定会出现。

 

坏消息是,我们还没有学会怎么面对这样的僵局。

 

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做法是:

(1)认定自己的“应该”和“必须”是正确的

(2)指责对方是傻子,就是看不到我们有多么在理

(3)如果无法说服对方,就索性不理睬,避开重要的话题,甚至直接放弃关系

(4)勉强听完了对方的那些跟我们对立的“应该”和“必须”,觉得他们毫无道理

(5)指责对方的那些“应该”和“必须”,觉得他们是傻逼

(6)继续不断试图改变对方,让对方达成跟我们一致的想法

 

以上这些方法在你的生活中有奏效过吗?

 

我猜从来没有。

 

上面的话听起来很傻对不对,现在举个例子,我们来仔细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傻。

 

经常有已经成年的孩子(包括我自己),抱怨父母不支持自己的梦想。比如我想起之前我去学画画,每次的费用是400块钱,有一次我妈打电话给我,发现我要花这么多钱去学画画,却没想着攒钱跟她一起买房子(那个时候她一心想要在北京买房),顿时原地爆炸了。我听完她对我的指责,也原地爆炸了......

 


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为何我们闹得特别不愉快呢?

 

我的“应该”和“必须”是:父母应该和必须支持孩子的梦想,我想学画画,还花的是自己的钱,你怎么可以不支持,反而指责我呢?她的“应该”和“必须”是:孩子应该跟母亲全力以赴的配合,好好攒钱买房,你怎么可以乱花钱在这么没用的事情上呢?

 

我们都活在这些自动化的“应该”和“必须”里,我们觉察不到它们在我们身上的力量,这些想法,变成了一种无明的冲动,我们就被这些冲动支配着,毫无自由可言。

 

如果我们可以按下一个暂停键,发现自己有这些“应该”和“必须”的想法,然后问问自己:“这些 ‘应该’ 和 ‘必须’ 真的就是应该和必须吗?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可以不这样吗?”,生命就一下子有了更多的选择。

 

比如如果我停下来问问自己:妈妈就必须来支持我的想做的事情吗?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她可以不支持我的梦想吗?

 

如果我可以完全接受她就是不支持我想做的事情,我就不会感觉到她触犯了一些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东西(我的那些“必须”),这件事情,就可以更温和地被讨论。

 

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这样的必须应该,它们都是自动化,都是没有被我们觉察的,也因此对我们有莫大的力量,甚至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就是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充满了被迫和无奈。

 


02

你需要一个暂停键

 

 

暂停键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让你去看到和觉察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直接一头栽进自动化的反应当中。

 

每当我们在对话和关系中陷入到僵局的时候,也许都是一个可以按下暂停键的时机。当然我说的暂停键,并不是指你们就不对话了,不跟彼此交流了(虽然这是很多家庭和关系选择的方式,逃避总是比面对容易),而是说你需要在自动化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悲伤,恐惧,或者焦虑之前,停下来,听听自己的这些想法,像照镜子一样,照见自己的这些想法。

 

然后你就有机会问问自己:

 

—我有哪些对方必须或者应该怎样的想法?

—这些想法都来自于哪里?

—如果我按照这些想法去要求对方,而对方做不到的时候,我们的关系会走向哪里?

—这些个“必须”真的那么“必须”吗?

—对方的“必须”又是怎么来的呢,我能不能听到他们必须的后背,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当然这很困难,我自己也在很多时候都做不到。

 

所以我们也不用指望自己每次都可以停下来,有机会像照镜子一样照见自己。

 

有的时候,当我们停不下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看,当自己就按照这些自动化的想法去说话和行动的时候,对方是什么样的反应。这个时候,对方就变成了我们的一面镜子。

 

比如在一个家庭里,丈夫可能会要求妻子必须理智地表达她的期待或者不满,但妻子就是做不到,当丈夫看到妻子很难过地哭泣或者比较愤怒的时候,他就会因为妻子没有达到他“必须理智”的要求,而选择沉默或者走开。

 

妻子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有她的“必须”,她可能要求丈夫必须在她生气的时候来哄她,如果丈夫没有按照她期待的样子去做,她就会更加难过和愤怒。所以当丈夫选择走开或者沉默的时候,她也会因为丈夫没有满足她“必须来哄我”的要求,从而感觉到更加难过,委屈和愤怒。

 

两个人就会因为各自的“必须”和“应该”,一次次走进同一个僵局之中。

 


我们的第一个暂停键,就是停下来,看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必须和应该,然后问问自己,这些必须,真的对方必须每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吗?

 

我们把自己的“必须”和“应该”拿出来,不评判它也不压抑它,而是给自己一个时间和空间,好好地看看它,多问问自己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好像在我们身上有巨大的力量,这些力量给我们和我们的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些必须真的真的是必须吗?还是说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它们的必要性?

 

03

请悬置你所有的评判和假设

 

 

在这个暂停键中,你还需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悬置你所有的假设和评判。

 

什么叫悬置呢?

 

悬置的意思跟上面说的,我们对于“应该”和“必须”的态度一样,就是我们既不压抑它,也不“释放”它,而是把它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有机会去看看它。

 

其实在我们所有这些“应该”和“必须”的自动化反应里,都伴随有对别人的假设和评判。我们觉得对方必须要这么做,所以当对方没有这么做的时候,我们的脑中就会出现很多假设和评判的声音,这些声音一方面捍卫着我们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攻击着对方。

 


举个例子。比如当你的男朋友一下午六七个小时都没有回复你的信息,你脑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假设:他不在乎我,他都不想我,他究竟在忙些什么,他是真的忙还是不屑于理我,他是不是在跟其他女生聊天等等。

 

这些想法,不管是假设还是评判,如果没有暂停键,可能你会直接去质问他:“你为什么都不回复我的信息?你是不是一点都不在乎我?” 你在直接把你的假设和评判付诸行动。而如果这个时候他真的是因为忙得焦头烂额没有回复你,他大概也不会很nice的跟你解释,而有可能觉得你很烦。

 

我们可以把自己所有对于对方的假设和评判拿出来,摆在自己面前,既不去压抑它们,也不去行动。这么做有一个前提,是我们能意识到这些想法是我们的假设和评判,而不是“事实”。如果我们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的这些想法就是“现实”,而对方就是我们想的那样,那新的可能性就不会产生。

 

所以你在暂停键里,除了要看到自己的那些个“必须”和“应该”之外,还要看到和悬置自己的评判和假设。

 

我知道你现在大概在翻白眼,觉得我说的这些太难了,但是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所有这些想法都让我们充满了各种各样无明的冲动,它们是一点点被我们内化的,也就需要一点点被我们解构。

 

因为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就陷入到这些想法编织的框框中,看不到框框以外的世界和可能性,我们的对话和关系,就要经常陷入到这些想法和对方想法对抗的僵局中,没有自由和生机。

 

难,真的特别难,但我们还是要做,因为这份难,要比困死在僵局中,让我们失去自由和失去关系的难,重要的多!

 

 


04

只有不再制造“问题”了,

我们才不用去“寻找答案”

 

 

很多问题都是我们的“应该”和“必须”创造出来的:

 

—我们的伴侣必须要理解我们的困境和难题

—我们的伴侣应该在任何时候照顾我们的情绪

—我们的伴侣应该无条件地爱我们支持我们

—我们的伴侣应该在任何我们想要空间的时候给我们空间

—我们的伴侣应该在有争吵的时候首先认错并且保证以后不再犯“错误”

—我们的伴侣应该看到我们的时候随时都想跟我们做爱

 

如此完美并且不分场合和情境的要求,作为普通人类的我们的伴侣,自然是做不到的。于是我们就给关系制造了很多“问题”。

 

“我希望我抑郁的时候,你也是无条件的爱着我的。结果你跟我说,我这个状态弄得你也很累,你怎么能这样,说好的无条件爱我呢?” 可是亲爱的,你抑郁的时候,对方很可能因为担心你也很抑郁和焦虑啊,他不是不想无条件地爱你,而是这个时候,他自己也在泥沼中挣扎。

 

正如我们必须承认自身的局限一般,我们也需要承认关系的局限。再伟大的爱情,再伟大的关系,也不是万能的,就像有句话说的“关系不是解药,而是一门功课”。很多时候爱情并不能让我们从困境中走出来,反而因为关系的复杂性和我们的不成熟,一段长久而深入的关系,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我们对于关系完美主义的设想,还有我们从主流文化中汲取的那些所有对于关系的“应该”和“必须”,都并不会指导关系变好,反而它们变成了我们制造出来的“问题”。我们先制造了“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却没有停下来问问,这些问题是怎么变成了我们的“问题”的。

 


所以在艰难的对话中,我们要做的事情反而是(下面的话听起来会很奇怪,但请耐心地慢慢看完):

(1)在对话的开始不再设立任何目标,任何终点,放弃一切想要改变对方,影响对方和说服对方的意图。

 

换句话说,放下任何提前预定的意图和目标。

 

我知道听起来还挺吓人的,我们在没有目的的对话中,开始总是会觉得焦虑和不安,让跟你所有的焦虑和不安呆在一起,继续对话,重要的东西就会慢慢浮现出来,对话就会慢慢从表面一点点深入下去。

 

(2)在艰难的对话中,你们一定会出现观点和假设的不同。容许这些不同存在,请记住,不要在对话中追求一致,就让所有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矛盾的假设都呈现出来,不去说服彼此,也不追求彼此的赞同和最后要达成一致。

 

这也是特别难的部分,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想要达成所谓的一致,或者让对方来赞同我们的假设和观点。用戴维伯姆的话说,达成一致并不重要,人们不同意彼此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件冲突的事情,同意或者不同意都不重要。我们在对话中,不给彼此必须要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压力。

 

(3)在对话中创造空间(通常是要慢慢来),不急着立刻回应,同时也不要缄默不言。

 

太急着回应,我们就会落到自动化反应中(说出的话可能还是评判),而如果我们缄口不语,又错过了让对方听到自己的机会,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有自己被排除在对话之外的感觉。

 

先请按下一个暂停键,觉察自己所有的评判和假设,看看能不能把它们悬置到一边。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这些评判和假设,然后慢慢想想,在这个情境下,如果不去评判,我们会对别人生出怎样的好奇?

 

(4)觉察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必须”和“应该”,我们对对方的哪些期待,需要和要求,带着一种“必须”的意味?

 

问问自己,它们真的是必须的吗?真的只能这样吗?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我的这些必须的想法(“我下班累了回到家,你必须已经把饭做好了”,“吃完饭之后你必须立刻把碗洗了”)是怎么来的?它们现在在多大程度上掌控着我?换句话说,有多少时刻别人满足不了我的这些必须,我就会“原地爆炸”?

 

(5)注重对话的过程和关系,而不仅仅是对话的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都过分强调对话的内容,而忘记了其实对话中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暗流”,那是对话的过程和对话中呈现出来的关系。

 


如果我们都不设定一个结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悬置自己的评判和假设,如果我们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追求彼此的认同,你就会发现,在对话的过程中,所有的想法都可以被呈现出来,我们的对话,就有了一个共享的意义(shared meaning)既有你的观点,也有我的想法,所有的想法都被摆在了桌面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聊下去。

 

神奇的是,有了这样的过程,自然而然,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生出一些新的东西。它们既不单纯是你的价值观或者想法,也不单纯是我的偏好或者观点,而是共同属于我们的想法。

 

在这里,悬置了对彼此的评判之后,我们就停止了互相攻击。而既然我们不会被对方攻击,也就不用自我防卫或者自我保护了。我们的精力就可以用来好好地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部分,以及听到对方最想让我们听到的部分。

 

有了这样的彼此听到,你会发现,你们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你们从彼此对立的关系,变成了彼此合作的关系。所以过程和关系,要比表面上交流的内容,重要得多。只是我们平时太关注内容层面的交流,往往忽略了更深层和更整体的过程和关系。

 

 

对话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双方有完全不同的假设和“必须”时,我们要面对的艰难的对话。今天的文章仅仅是一个开头,Joy会在后续的文章里跟你继续探讨!

 

今天的问题是:

在关系中,你是怎样跟别人进行困难的对话的?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