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3年,叶卡捷琳娜大帝下令修建一座剧院,以供贵族观赏歌剧和芭蕾,于是这座富丽堂皇的剧院在圣彼得堡正式开业。 1836年,剧院重新设计建造成为一个木质新拜占庭风格的马戏院,1859年遭遇火灾后再次重建成为歌剧院,并配有当时世上最大的舞台,于次年开业,并以皇后之名命名为“马林斯基剧院”。 马林斯基剧院刚开业便进入了“黄金时代”,柏辽兹、威尔第、柴可夫斯基、格林卡等大师纷纷为之创作和指导,并将欧洲最伟大的歌剧引入俄国。 1886年,皇家芭蕾舞团和歌剧团纳入马林斯基麾下。如今马林斯基剧院已成为高雅艺术领域的一大标杆,剧院制作的歌剧、芭蕾、交响乐项目代表着世界最高的水平! 1.最顶级的芭蕾舞团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 马林斯基剧院见证了俄罗斯芭蕾舞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普罗科菲耶夫等作曲大师的绝大多数芭蕾舞作品都是为该剧院所创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留斯·彼季帕编舞版的老柴三大芭蕾名作《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是剧院的镇院瑰宝。 马林斯基剧院麾下的基洛夫芭蕾舞团是当今最顶级的芭蕾舞团,有着“世界芭蕾航母”的美誉,无数名垂青史的舞蹈大师和编舞大师都发迹于此,包括尼金斯基、巴兰钦、巴甫洛娃、卡萨维娜、乌兰诺娃.....这支技艺精湛的舞团不仅在古典芭蕾领域臻于完美,对现代芭蕾的探索与演绎也精彩绝伦,舞团的不少优秀舞蹈演员们凭借着出众的相貌、完美的身材和精湛的舞技成为了高雅艺术圈的时代偶像! 2.最强悍的管弦乐团 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 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成立至今已超过两百年的历史,比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纽约爱乐等名团更加悠久。柏辽兹、瓦格纳、汉斯·冯·彪罗、柴可夫斯基、马勒、拉赫玛尼诺夫等名震乐坛的大师都曾登台指导过这支俄罗斯“天团”,可以说,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拥有着最纯正的浪漫主义音乐DNA,以及极为深厚的乐团文化积淀。 战斗民族的交响乐团,就像军队一样,有着无比充沛的精力和体能。1988年,捷杰耶夫大师(中国观众昵称其为“姐夫”)从老一辈指挥大师尤里·特米尔卡诺夫那里接手乐团后,乐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杰基耶夫及大地拓展了乐队的演奏曲目范围,同时极力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俄罗斯音乐。 捷杰耶夫常带领乐队在世界范围内巡演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等作曲大师的交响全集,乐队高强度连轴运转,音效之宏伟壮丽、气势之豪迈豁达是任何一支乐团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在处理戏剧性强烈的浪漫主义作品时,拥有歌剧和芭蕾音乐演奏经验的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极大发挥出作品深刻的感染力! 3.最具实力的歌剧团 马林斯基剧院歌剧团 马林斯基剧院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发祥地,格林卡、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诸多歌剧名作在此首演。《沙皇的新娘》、《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黑桃皇后》、《叶甫盖尼·奥涅金》等俄语歌剧是马林斯基剧院歌剧团的拿手好戏。 马林斯基剧院歌剧团也是最早将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莫扎特等西方经典歌剧引入俄罗斯的团体,威尔第本人就曾在此首演他的不朽名作《命运之力》。剧团培养了大批顶级的歌唱家,并积极与世界最顶级的歌唱艺术家合作演出,每年都有大量精彩剧目呈现给世界观众。 ![]() 马林斯基剧院的强大阵容,将带来芭蕾舞剧《天鹅湖》、歌剧《托斯卡》与《麦克白》、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以及一场交响音乐会,共12场不容错过的艺术盛宴! 《天鹅湖》是芭蕾舞剧中的传奇经典。音乐旋律优美,用交响乐构建宏大的音乐场景,如泣如诉的管乐呜咽,表达公主纯洁的内心;华丽明朗的舞曲,表现王子的阳光与活力;故事取材于民间童话,彰显爱情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主题;震撼的舞技发生在黑天鹅奥吉莉娅独舞变奏中,黑天鹅要一口气做32个“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这一绝技成为衡量芭蕾演员和舞团实力的试金石。 《托斯卡》是普契尼上演出次数最多,也是广受人们欢迎的经典歌剧。普契尼注意音乐的感情渲染和戏剧性效果,全剧始终强调声乐,精彩唱段繁星灿烂。例如第二幕托斯卡的咏叹调,“为了艺术,为了爱情”。第三幕卡瓦拉多西咏叹调,“星光灿烂”等。音乐将人物性格深刻刻画,具有极强艺术感染力。 普罗科菲耶夫在创作“大作品”同时,经常为儿童创作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就是典型代表。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划人物和动物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奏出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射击声等。长笛高音区表现小鸟灵活好动;弦乐奏出彼得机智勇敢的神情;双簧管模拟小鸭蹒跚步态;单簧管低音区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大管浑厚粗犷声音,表现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而节奏和音调模拟着老人的唠叨;狼阴森可怕的嚎叫,则用三只圆号来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