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逛上海 || 富民路上的银行家、名妓与夜总会……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18-11-18

富民路跨静安、徐汇两区。北起延安中路,南至东湖路。

富民路街景

自延安中路至长乐路的一段属于静安区,长乐路至东湖路段则属于徐汇区。该路辟筑于1913年,初名“古拔路”,以法国海军将领古拔名命名。

法国海军将领古拔

1917年,全路北起延安中路,南至今巨鹿路。1918-1921年间,南端延伸至今东湖路,成现状。1943年10月改今名。

富民路街景

现在的富民路有点无声无息,除了沿路开设的一些有点名气的餐馆,很难引起时尚人士的瞩目。但在老上海,这里乃藏龙卧虎之地。寓居于此的有银行家、达官贵人、文化界名流等。这条路上还有一些小公馆,乃是昔日上海滩大人物金屋藏娇之地。

富民路街景

银行家俱乐部、上海最顶尖的夜总会也曾设在这条路上,一些神秘人物出入神秘场所,使这条路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现在这一切已随风飘去,但那些房子还在,借此可以寻觅到一条穿越往事的通道。

银行家吴震修的避难地

富民路38号有一家名为“椰香天堂”的泰国餐厅,进门是个小酒吧,再往里是一条流水石板路,沿着石板路走到深处是一个露天小花园。

富民路38号大门

屋内灯光昏暗,沿着旧时的木制楼梯上去,是餐厅的二楼,似在刻意营造一种旧日上海老房子的氛围。这里曾是旧上海大流氓顾嘉堂的寓所。

富民路38号顾嘉堂旧居内

嘉庐是顾嘉堂常住的地方,富民路38号的住宅较小,顾嘉堂只偶尔来住住。

富民路38号内小花园

当年,附近的富民路上还住过原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经理吴震修,不过,这里并非他本人的寓所,而是他弟弟的家,具体地址无可考证,只知道现已是民居。

银行家吴震修

吴震修曾留学日本,是江浙财团亲日派中的灵魂人物。“八一三”事变后,原住在南京的吴震修因自己所住的公馆被贴上反日标语,警告他若再勾结日本人就要吃枪子儿, 吴震修惊恐之余携妻儿前往上海法租界富民路弟弟家里躲避。在这6年里, 吴家发生了诸多不幸。他的儿子患伤寒死去,妻子因而精神失常,再加上发生南京大屠杀,吴震修在承受压力和郁闷中开始信佛,闭门不出。

富民路街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特务机关的小林以校友身份邀其出任上海市市长,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坚决推辞。1942年5月,中国银行被强行改组复业,他任董事长,回到了南京寓所,挂名汪伪政府中央储备银行参事及汪伪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领薪水度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将吴震修看管在家候审。最后法院以“吴震修汉奷嫌疑一案证据不足,本院不予审理”了结。新中国成立后,吴震修应聘去北京,担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任职期间,为团结海外机构人员、发展中国保险事业作出了贡献。

富民路43号上海华东模范中学

富民路43号现在是上海华东模范中学。这座外表普通的中学里面藏着一幢漂亮的洋楼,这幢房子的原主人是近代上海著名银行家、复旦大学校董郁震东,房子是郁震东的父亲郁芑生建造的。

郁芑生(中)与梅兰芳(左),张骞(右)合影

这是一幢具有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洋楼,菱形屋顶上有老虎窗,房子为竖三段,中间为圆弧形,有12级台阶通往。门厅有贯通一、二层的4根石柱托起二楼阳台,有宝瓶状护栏,三层为八角形塔楼,四周有红色百叶窗。

富民路43号内的郁公馆

两侧底层有柱廊,二楼为阳台,有水泥围栏。楼前有大花园。室内以精致的木装修为主,有花玻璃窗。这幢房子在抗战后曾被国民党三青团占用。原先这里是一条新式里弄,曾经居住在弄内的名人有篆刻家陈巨来等。1996年至1999年里弄陆续被拆除,保留下来的只有这幢洋楼了。

田汉笔下的古拔路

富民路的两侧多是一些建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的新式里弄,如富民新邨、裕华新村等。

富民新邨大门

富民新邨包括富民路148弄、156弄、164弄、172弄,原名“古拔新村”,建造于1911-1936年间,内有楼房110幢。

富民路182弄裕华新村

富民路182弄坐落着的裕华新村建于1937-1948年间,内有36幢2层建筑,这幢新村的建筑密度较低,弄道设计宽畅,住宅之间有宽绰的绿化庭院。

裕华新村内

裕华新村的东半部建有面积较大的四坡顶住宅16幢,每4宅为一组,成“田”字形布置;西半部则是面积相对较小的两坡顶住宅20幢,成行列式布局。

裕华新村内

这两种住宅虽样式规格不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采用短进深、宽正面的双开间式布局。建筑外墙面都是水泥粉刷兼有泰山砖贴面,红色平瓦屋顶。

裕华新村内

住房庭院的围墙低矮,高仅2米左右。由于建筑内部的空间变化而形成建筑外轮廓高低错落,立面平凸变化,特别是四坡顶利用烟囱的造型,使建筑外观风格突出。

裕华新村内

室内扶梯、休息平台的墙面上开有圆形窗户,丰富了立面的构图。新邨里有棵足有3层楼高的大树,枝繁叶茂,从树干到树冠都攀满了藤蔓植物,十分引人注目。裕华新村里有李鸿章孙儿的住所,至今仍住着李家后人。

富民路197弄古柏小区大门

富民路197弄“古柏小区”原名“古拔公寓”,是1931年在上海滩上十分知名的四行储蓄会为本银行职员所造的里弄公寓,大花园的四周围合着74幢三四层建筑,每幢建筑都带有一个小天井,当年在上海滩也算名声显赫。

富民路197弄古柏小区

这个公寓弄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位于弄内69号的昔日银行家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原是一幢4层楼高的建筑,后加盖1层。建筑整体端庄、简洁,是带有装饰艺术派风格的现代派建筑。一层为辅助用房,由门前台阶可直接进入二层,里边是气派的大厅,西侧原有凉廊现已封闭。原先里边还有舞厅、健身房等设施,在旧上海时名流汇集,一度风光无限。

富民路197弄69号原银行家俱乐部

20世纪50年代,这里被改建为附近古柏小学的礼堂;60年代以后,这里又被改为服装厂和服装展销厅,以后又曾作为舞厅、托儿所等。

2011年1月,这个昔日的银行家俱乐部的二层被修旧如旧,基本恢复了20世纪30年代老会所的面貌,并以“福民会馆”的名称重新亮相。开馆的第一周,就引进了“鲁庵印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式熊老先生的收藏品,供市民免费参观。

富民路197弄69号内

二层以上作为办公和公寓使用。从2011年以来,上海评弹团每周一、三、五上午会定时来福民会馆为社区居民免费表演高质量的评弹艺术,迄今为止,福民书场已走过4年,让许多社区评弹爱好者变为了评弹票友。

福民书场

1995年,上海戏剧家协会在富民路、长乐路路口的三角花园内,建起了一座田汉铜像。

剧作家、诗人田汉

田汉是剧作家、诗人、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一生创作电影剧本20余部,话剧、歌剧6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其作词的电影插曲《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富民路口的田汉铜像

铜像表现的是穿着风衣端坐在椅子上的田汉,他两手放在膝盖上,目光望着前方,亲切、稳重、大气。田汉曾在他的散文《月光》中这么描述过这条路:

那时的古拔路,

一边是洋房子,

一边却是一条小港,

小港的那边是几畦菜园,

还有一座有栏杆的小桥,

桥头有几株垂杨低低地拂着桥栏,

桥下水虽不流,

却有浓绿的浮萍,

浮萍里还偶然伸出一两朵鲜艳的水仙花。

靠着菜园那边,

还有一带芦苇,

参差有致。

名妓含香老五的香巢

“含香老五寓所”和“保罗酒楼”其实是一点不搭界的,只是因为它们互相靠得很近,而且都是一样的名闻遐迩。当然,时下知道保罗酒楼的人大概要多于知道含香老五寓所的。

富民路259号

含香老五寓所在富民路259号。这是一幢米黄色的2层西班牙风格小洋楼,红瓦坡顶,门窗呈弧形,在门前法国梧桐掩映下,显得静谧安宁。

富民路259号胡慧琪旧居

这里是昔日杜月笙的“藏娇”之处。屋里住着的“金丝雀”因是会乐里含香家的红人,唤作“含香老五”,这个风尘味十足的名字几乎取代了她的真名胡慧琪。这个女子身世不凡,父亲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襄理,姓辛,在北京也任过职。她母亲是北京八大胡同的青楼女子,嫁给辛某做了侧室, 后来沦为下堂妾,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上海,为生计所迫,再入青楼,并把才十来岁的大女儿也卖给了青楼。于是,胡慧琪就成了会乐里含香家的老五。

会乐里原貌

这个女子天生具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举止高雅,谈吐不俗。有意思的是这位容貌清丽、娇小玲珑的女子脚上永远只穿绣花鞋,走起路来步步莲花,在十里洋场别具一格,赢得群蝶缠绕,其中不乏上海滩名流。

绣花鞋

20世纪30年代初,含香老五做了杜月笙的“小”。富民路上的这幢房子就是含香老五选的,她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妓女身份,就选了这个僻静之地,杜月笙还为她买了一辆绿色别克小轿车,但含香老五不是愿意招摇之人。大部分时间,这辆小车都静静地躺在车库里。

抗战爆发后,杜月笙去了香港,含香老五失去了保护伞,却依旧活得滋润,可见其周旋于世的本事。在富民路上,含香老五一住就是20年。1951年,含香老五去了香港,留下跟随她多年的保姆和她为杜月笙生的儿子仍住在那里。现在这幢小楼早已成了多家合住的民居。

富民路271号保罗酒楼

上海吃客们津津乐道的人气餐厅“保罗酒楼”就在毗邻含香老五寓所的富民路271号。保罗酒楼开设于1992年,刚开始门面只有一开间大,且朴素之极,几乎没有任何装修,让人以为只是一家小餐馆,可是进入大厅却是真正地别有洞天。

富民路271号保罗酒楼

一楼大堂十分宽敞气派,经由漂亮的欧式楼梯上去是二楼包房,三楼阁楼里还设有包厢,老式天花板是坡顶,很有老上海的气息。

保罗酒楼内

装修采用上海70年代老房子的风格,桌椅、桌布都是那个年代的样子。

保罗酒楼内的包厢

据说保罗酒楼的老板原先是在弄堂口修自行车的,后来随便在弄内开了这家小餐馆,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大,从小小的一个门面,到租下整幢小洋楼改造,成了现在的规模。保罗酒楼的本帮菜做得地道而有创意,很多人都喜欢来这里举行家庭聚餐。

保罗酒楼招牌菜

保罗生煎、瑞士牛排、青豆泥和海鲜油条卷等招牌菜受到客人们的青睐。对于老上海人来说,在“保罗”吃饭,会萌生在自己家石库门房子里吃饭的感觉,对于异乡客来说,则可以体验一下上海人家吃饭的氛围,加上菜价又不算贵,所以生意不错。

当年时尚:“爱埃令”夜总会

跳舞去

富民路长乐路路口现在坐落着8层高的悟锦世纪大楼,但老上海都知道这里当年是一个名叫“爱埃令”的夜总会。

“爱埃令”开设于1946年,当时正逢抗战胜利,大批沦陷时期进川滇大后方去的上海人复归,再加上大批“接收大员”驾临上海,一时间,十里洋场的舞池歌厅都客满为患,“爱埃令”也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的。

“爱埃令”的老板据说是一个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逃亡到中国来的白俄贵族后裔,他在富民路长乐路转角处租下一幢英式花园洋房,改建成夜总会。这个夜总会就叫“爱埃令”,是英文 Airline的音译,意思是“航线”。这个夜总会楼下是舞厅,楼上是赌台。每三圈舞过后,就会有白俄的歌舞表演,有时候是赤脚跳踢踏舞,有时候是火辣辣的夏威夷草裙舞,别有情趣。

白俄歌舞表演

当年,这里是当时富家子弟最时髦的娱乐交际场所之一,它与其他舞厅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个舞厅里没有一个固定的舞女,所有的舞客都必须自带舞伴。这无形中又形成了种特殊的时尚,去“爱埃令”跳舞的富家子弟都带西洋女郎去跳舞,这些西洋女郎都是在上海洋行或大型企业里工作的葡萄牙、阿根廷等西方国家的女郎,她们下班后就到“爱埃令”陪华人富家子弟跳舞。

老上海舞厅

因当时的上海流行菲律宾乐队,老板特地不惜重金从马尼拉聘请了颇有名气的乐队来演奏。乐队好,加上里面考究的装潢和良好的服务质量,爱埃令夜总会不久就火了起来, 其高雅的氛围还吸引了圣约翰、沪江、震旦和东吴法学院等知名大学的学生前来。

据说当时,如果男学生能邀请到女学生和他一起去爱埃令夜总会喝咖啡、跳舞,听马尼拉乐队演奏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如果能带着女伴在爱埃令夜总会参加一场圣诞通宵舞会则被认为是身份的象征,是件值得在同学中炫耀的大事了。

老上海舞厅

新中国成立后,有些舞客去了港台地区或海外,爱埃令夜总会就成了“告别信息发布所”,一些认识却不一定相熟的人在“爱埃令”见面后,会相互告诉或询问:

“你知道吗?某某前几天走了。”

“某某走了没有?”

“你打算走吗?到哪里去?”

“爱埃令”的生意就这样一天天清淡了起来。1952年“爱埃令”关门停业。后来这里成了上海警备区大礼堂。1983年起改建为“沪警会堂”,1987年10月竣工使用。

富民路口沪警会堂原貌

沪警会堂有1450个座位,可放映电影和供剧团演出,并设有咖啡厅、卡拉OK厅。2008年原址造起了8层高的悟锦世纪大楼。

悟锦世纪大楼

悟锦世纪大楼一楼是翠华餐厅

悟锦世纪大楼一楼

一楼是翠华餐厅,二楼的DIVA,原名“88酒吧”,是一个全新的夜店品牌,囊括了餐厅和酒吧,据说是上海最In的音乐流行热地,并结合了国际最潮、最先锋的顶级设备与技术支持,以全息光影技术,演绎耀目的流动盛宴。

悟锦世纪大楼二楼DIVA酒吧

这个全新的上海夜总会选择开在当年爱埃令夜总会旧址上,多少会勾起当年老上海的一些回忆。

本文主要文字资料来源于《永不拓宽的小马路》

东方出版中心发行,惜珍著,发表前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