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海|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很可能错怪了他

 北极熊788 2018-11-18

兰海|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很可能错怪了他

兰海|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很可能错怪了他

特别多父母在后台留言

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今天旧话重提来谈谈这个问题

兰海|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很可能错怪了他

关于“注意力”的真相

我是一个总想直接找到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人,如果我直接接受父母的判断(听父母表述孩子有哪些问题),我会觉得不太放心,唯恐这样会给出错误的解决方案,所以我必须要经历自己的思考过程才可以给出答案。

我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最容易误贴给孩子的一个标签,所以,在信息提供不全的情况下,我先给大家做一点科普,了解一下关于“注意力”的科学规律。

我们先来看一下注意力的发展,注意力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无意注意,一个是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什么呢?记得孩子在六岁以前,父母在看电视,孩子在旁边玩他的玩具,我们并不认为他听到了电视剧里面所谈论的内容,我们会认为这些内容对孩子没有影响。

但是过了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之后,突然孩子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居然和那天看的电视内容是一样的!我们会很惊讶,其实在六岁以前,孩子们的记忆就属于无意注意的阶段。

六岁以后,就会朝着有意注意去发展了。有意注意指的是,我知道今天要上课,我要记这些东西,我要有意识的去进行某件事。

在这个阶段一个有目标的进行学习的孩子,他的注意力在这个时候就能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个阶段他还没有有目标的进行学习,还靠着他六岁以前无意记忆的那些能力,帮助他去吸收课堂上的内容,孩子就会很吃力。

三年级以前,是处于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共同持续发展的这个阶段,所以,在三年级以前可能我们需要去告诉孩子,你上课需要听什么,你的目标在哪里。

对于三年级以后的孩子,我们需要他逐步建立自己能够知道我要去注意什么,帮助他朝着有意注意这方面去发展。

五年级以后的孩子,慢慢开始有意注意已经逐步取代无意注意,也就说如果他没有有意识的去记某一件东西的话,他会记不住,而且他也会不是那么很在意。

兰海|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很可能错怪了他

学会帮孩子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

那再来看,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会不集中呢?这和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有关。

现在,很多孩子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都会被学校老师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你需要去看多动症之类的。

我们需要知道,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递增的。

如果用国际上的标准去看,孩子在五到七岁的时候,他的注意力能够保持在15分钟就是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在七到十岁的时候是20分钟左右;10岁到12岁是25分钟左右;13岁以上是30分钟。

因此,现在所有的教学,如果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讲,教学方法、包括课程设计都是在延长孩子的注意力时间。

那怎么来延长这个时间呢?在这里,我可以透露一下我们上濒的研发内幕。

上濒的成长顾问课程,时长是120分钟,而且中间是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的。在这120分钟里,我们的课程设计在每到35到50分钟的关键点上,都会有一个教学形式的转变。这个转变可能从“老师讲”变成“看视频”;可能从“坐着听”变成“站着说”;可能会需要做一个团队的游戏;

更进一步,我们针对每个孩子的注意力时长,都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措施,例如:在哪个环节需要让哪个孩子和C.D互动,在哪个环节让哪个孩子来代表团队做总结……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孩子在学校里,40分钟都坐不住,但是在上濒可以坚持120分钟。

我们通过在教学上的设计变化,来帮助孩子们渡过他的疲惫期。

当然这120分钟的课上完之后是很累的,虽然孩子是在玩,但是他的大脑高度集中。我们也会看到,有些学校优秀的老师,他也会帮助孩子们去渡过这个疲劳期。

那在家里面呢,当我们知道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他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0分钟左右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要求,让他坚持完成作业,甚至帮助孩子们把他做作业的时间延长到30分钟40分钟?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提高这个环节,在低年级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你休息的时间是在你做20分钟作业以后,在中年级这个阶段可能是30分钟才让孩子去休息。

对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们也可以逐步的提出要求,例如:我知道你很难在课堂上坐那么长时间,我们试试看先坚持20分钟不说话、不离开座位怎么样?我相信你能做到。当孩子做到了,即时给予鼓励,再提高要求到30分钟、40分钟……

所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是我们的一个判断,而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要遵循孩子的科学的成长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逐步的提高“有意注意”的能力,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哦!

兰海|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很可能错怪了他

如果没有学习孩子的成长规律

就很可能会对孩子进行了误判

这是每位父母都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