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泽祠庙和寺观(四)

 吴越尽说 2018-11-18

盛泽四周的乡村也有许多寺庵。镇东郊有流福庵,南宋咸淳(1265—1274)中建;老字圩有龙潜庵,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少字圩有下姚庵和积善庵;吕塔村有翠筠庵;粮字圩有云隐庵,明崇祯元年(1628)建。南郊的膳字圩也有一座水云庵,明崇祯(1628—1644)中建;往字圩有韦驮庵;无字圩有善庆庵,又名法华忏堂,宋咸淳(1265—1274)中建;茅塔有奇云庵,宋咸淳二年(1266)建。西郊白龙桥东侧有宝珠庵,俗称白龙庵;焉字圩有源庆庵,建于明代;危字圩的东舍港口有红庵,又称红庙。北郊的红梨湖旁有向善庵;中山桥一侧有洪里庵,建于明代;大钟圩有定慧庵,元泰定(1324—1328)中建,后更名为过溪庵;慈云庵,俗称大钟庵;还有行如庵;北绛圩有大云庵;大牛圩有水云庵,明洪武(1368—1398)时建。

黄家溪曾经是一处繁荣的绸市,因此这里的佛寺也较其它乡村更为密集。庄浪有莲花庵,南宋淳熙二年(1175)建。寨湖的十景塘有观音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建。寨湖的东北面有蕴空庵,明建文(1399—1402)初建。根字圩有圆通庵,俗称姚家庵,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还有西圣堂。委毕圩有喻指庵,南宋淳祐(1241—1252)中建;还有太平庵。苗字圩有邻姑庵,亦名三官堂。东依圩有昙华庵,又称新庵;祥云庵,又称三官堂;还有天与庵和万寿庵。西依圩有睡龙庵,又名南圣堂,明万历三十年(1602)建;慈觉庵,又名骨池庵,元皇庆二年(1313)建。大珣圩有会贤庵,元至正(1341—1368)中建。新填圩有福善庵。凋字圩有鸣水庵和永福庵。南山田有妙珠庵。陆家河有天宁庵。吴泾村有西庵。

相比于佛寺,盛泽的道教宫观要少一些。主要有:

三元堂,旧名明真道院,在充字圩西庙之西侧(今舜湖中路北侧),元泰定元年(1324)建。

碧霞行宫,旧名玉仙行宫,一名宸洲道院,在西肠圩关帝庙以东,明嘉靖十二年(1533)在南宋报慈禅院废址上改建。后面是雷尊殿,上为玉皇阁,右有碧霞楼,下为来鹤轩,前为三教堂。清康熙三年(1664)又在东侧建斗姥阁,下为卫房圣母殿,前为紫苏殿。碧霞行宫的前面是大王殿(金龙四大王庙)。

全真道院,一名沉潜庵,又名澄泉庵,在昇明桥南面的饭字圩东瓜坝,建置无考。

三官堂共有四处,一处在老字圩(今前跃村),一处在膳字圩(今红洲村),一处在大低圩绿葭潭西口(今永和村),还有一处在吴泾村(今黄家溪村)。

洞真宫,在尘字圩程林村(今兴桥村),宋淳熙二年(1175)建。

小宸洲,在洞真宫的南面,建置无考。

明真道院,在洪里村(今胜天村),元至正二年(1342)建。

福德道院,又名上昇观,在上沈村(今黄家溪村),元至正四年(1344)建。清乾隆四年(1739)增建了弥罗阁和客堂,四十年(1775)又增建养素堂。旧时,福德道院有一株江南地区罕见的红豆树,十分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