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永信,谁给了你电击孩子的权利?

 鹿文康金 2018-11-19

 他被一些人称为「全国治网瘾专家」,是一些家长眼中的「救世主」。


同时,他也是另一些人眼中惨无人道的「电击叫兽」、行「地狱之恶」的虐待狂。


他就是杨永信。


图片来源:网络


他所在的网络成瘾戒治中心 13 号室,既是一些人口中数万顽劣孩子的救赎之所,也是另一些人口中新时代的「集中营」。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杨永信,是这十二年里一个奇幻的存在。


杨永信做了些什么?


2006 年 1 月,杨永信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了网络成瘾戒治中心,提出采用电击可以戒除孩子网瘾的说法。


2008 年 7 月,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战网魔》,将杨永信推上了一些家长心中的神坛。


成千上万「拿管教孩子没办法」的家长,或哄骗或强迫地把孩子送到杨永信那里,期望孩子戒除网瘾、变得听话服管。


2009 年 6 月,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发布了杨永信不顾本人抗议、持续电击「患者」的事件,并用了「最恶名昭著 the most infamous」一词,来描述杨永信的电击行为。


图片来源:Science 网站截图


同年,央视的又一档节目《网瘾之戒》,让更多人开始质疑杨的治疗手法:


所谓「行为矫正治疗」到底是科学的治疗方法还是变态的虐待手段?


这场舆论风波后,杨永信和他的电击疗法好像逐渐销声匿迹。


然而前不久,有网友在临沂市第四医院录下一段让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并发布到网上,配文「疑似网戒中心又有人被电击」。


这一小插曲,重新把杨永信推到大众的视野中


尽管后来医院声明网戒中心早已关闭,并澄清、解释了网上的相关内容。


但这时人们才发现,杨永信带来的恐惧和争议从来没有真正散去,他的治疗理念也从来没被讲明白过。


电击虐待还是行为矫正?


抛开各种争议,「行为矫正」的效果看上去似乎还不错:


不管上网成瘾有多严重,不管孩子之前有多么反抗父母意志,只要被送进行为治疗室,出来的时候一定乖乖地向父母道歉认错。


这也被家长们称为「奇迹」。


但这「奇迹」背后,有隐藏些什么吗?


在访谈节目《网瘾之戒》中,记者柴静采访了接受过戒瘾治疗人:


治疗是什么感觉?


已离开网戒中心的「盟友」(在网戒中心治疗的人统称为盟友)是这么说的: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亲自体验的记者是这么说的: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正在接受治疗的盟友的说法,稍有不同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对于这种「治疗方式」的效果,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家长们觉得: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正在接受治疗的孩子是这么想的: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那位已经离开网戒中心的盟友,他认为: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而这种顺从的「恐惧」让杨永信觉得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这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是有效、合法的吗?


今年 6 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游戏成瘾被列入国际疾病分类。


这是不是说明,杨永信的戒网瘾理论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事实上,医学上的确有电休克治疗(ECT)的方式。


图片来源:UpToDate


但「电击治疗」本身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止使用的条件,在临床使用时,通常也会在患者全麻状态下进行。


也就是说,电击是一种治疗方式,但至于它究竟能不能治疗网瘾、应该如何运用来治疗网瘾,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研究和确切的证据。


有人说:


不足够、不确切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啊。


退一步说,杨永信算不算是在探索一种新的诊断方式和可能的治疗方式呢?


可以算!


事实上,杨永信真的发表过关于网络成瘾的学术论文,包括 3 篇英文文献和数十篇中文文献。



图片来源:@博士圈微博及数据库检索

右滑可看到更多图片


这些文献,多是在论述大脑解剖结构变化与成瘾性之间的相关性,或是对成瘾性疾病病因的探索。


我们不知道杨永信是否针对「研究电击疗法」向伦理委员会提交了研究申请。


再退一步说,假设伦理委员会批准杨永信可以以临床实验的方式而展开目前的一系列干预行为,是否就表示:杨永信是程序正义、有理有据地进行现在的做法了呢?


显然不是!


《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是在 1964 年提出的一个医学伦理学宣言,它围绕医学研究运用于人体时,设立了一些基本的原则。


其中就包括:


图片来源:《赫尔辛基宣言》部分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