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总动员:二战美国反间谍宣传战

 dongchang 2018-11-19

尽管美国直到1940 年前后才对英国和苏联提供军事物资援助,但早在罗斯福推行新政期间,纳粹德国的间谍渗透行动就已在美国编织起了一张完整的大网。

 

你的敌人正在聆听!(拉尔夫·伊利甘,1942)


被抓获的德国间谍的在审讯中承认,他们只需要向行人打听几句,便会有不少“好心人”告诉他们被询问目标的大致方位等基本情况,似乎没有人怀疑过他们为何要询问电厂、船厂以及水电站在哪里。得知这一情况后,战时新闻处便在全国范围内号召人们开展“国家安全”的行动:不要在任何场合,哪怕是家中谈及有关军队、工业等方面的机密情况,以维系国家的安全。为响应这一号召,战时广告委员会也开始向民众大力宣传,而“失言”(loose talk)就成了很多战时海报中被画家们用醒目色加以强调的一个词。

 

有人一定多嘴了!(弗里德里克·西贝尔,1942)


美国人的反间谍宣传工作实际上得益于英国人的启发。早在1940 年2 月6 日,英国国内就展开了一次全国性的活动,要求人们在战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要和人谈及任何与战事有关的话题,免得给敌人留下有价值的情报;同时此次活动的口号也被正式确定下来:“失言葬送生命”(Careless Talk Costs Lives)。受此影响,战时新闻处将这一口号引入美国并同时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反间谍口号——“多嘴损失舰船”(Loose Lips Sink Ships)。这个主题随着西格拉姆酒业公司(SeagramDistillers Corporation) 受雇画家塞莫尔· 格弗(SeymourGoff)创作的主题海报的公开张贴而开始成为美国国内的一个流行主题。作为补充,有关部门制定了10 条相应的条例,从各个方面要求人们严守机密:


1. 不要书写军队番号、地点、装备等情况;

2. 不要书写有关军队的人员任命情况;

3. 不要书写任何有关运输设备方面的情况;

4. 不要书写商船的出发地点、时间、行程和护航兵力;

5. 不要泄露军队的调动情况;

6. 不管是否知道,不要提及任何军事计划;

7. 不要对战役的进展妄加评论;

8. 不要谈论军队的损失情况;

9. 不要在信件中用编码或是速记字符谈及战事;

10. 不要在信中说明你的具体地址。

 

失言葬送生命!(约翰·霍尔姆格伦,1942)


在这种宣传攻势下,美国国内的反特意识开始有了明显的加强,除去1944 年11 月德国间谍埃里希· 吉姆佩尔(Erich Gimpel) 和叛逃德国的前美国海军预备役士兵威廉·科尔波(WilliamColepaugh)策划的一起并不成功的间谍行动之外,美国国内基本相安无事。只是民众过分紧绷的神经有时也让负责受理的联邦调查局叫苦不迭:至1945 年战争结束,联邦调查局经手的各式报案中有多达19649 起纯属民众的虚报谎报,与蓄谋破坏毫无干系。

 

闭嘴吧,士兵!柏林正在聆听!(精确资料办事处,1942)


他正注视着你!(格伦·格厄,1942)


同时美国政府十分清楚,一个强大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瓦解的。整个战争期间,在分析了美国社会的各种情况之后,一大批“轴心国莎莉”和“东京玫瑰”就开始凭借无线电波不断地袭扰美国后方,同时也向前线部队频繁发出糖衣炮弹:就职于第三帝国广播公司的美籍女播音员米德瑞·吉拉斯(Mildred Gillars)通过自己的招牌节目“甜蜜之家”对驻欧美军进行攻心战,反复传播蛊惑人心或是谎报战局的虚假信息;而另一位日裔美国人户栗郁子则通过她的“零点时刻”节目不断地向太平洋战区的美国士兵发送英语广播,企图唤起他们的乡愁和厌战情绪。由于这些电台都不在美国本土,所以除了实施信号干扰之外,美国情报部门根本就无法隔绝这类无线电波的渗透。

 

一句不经意的话,一艘不该沉的船(安东·费舍尔,1942)


“但愿……他能安全到达并安全返回。”注意你的言语和书信!(战时新闻处,1943)


你的钢笔是敌人的武器吗?如果你能守口如瓶的话,答案就是否定的(美国陆军部,1943)


有什么新闻吗?他们原本不会知道的!(联合飞机公司东哈特福德分厂,1944)


言论自由不代表畅所欲言!(希拉格姆公司,1942)


失言让他们出师未捷身先死!(赫伯特·斯图普斯,1944)


见鬼了!肯定有人说漏嘴了!(索尔·特佩尔,1944)


不过,有些谣言并非来自对手,而是出自美国本土。这些恶意诽谤、散布流言、杞人忧天的人往往被称为“第五纵队”(Fifth Column)。他们往往捕风捉影,根据一些只言片语就开始四处议论,或是针对时下的战局发表不利的评论,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针对这一情况,政府直截了当地公开表明:“我们正处于谎言和恶意宣传的攻击之下。”为防止对手的负面宣传,引导民众正确的战时态度也成了相关部门在战时应加以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方面,战时新闻处做出的贡献最为突出。由于和好莱坞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故此利用好莱坞义务制作的宣传短片,战时新闻处向民众苦口婆心地进行宣传,希望他们不要阅读敌人的宣传单,不要收听敌人的电台广播,更不要相信对手的前线汇报。这类宣传海报与战争债券、工业生产和招募征兵等3 类主题一起,成了当时美国国内创作数量最多的 4 大类海报。

不要听信敌人的谗言来反对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盟国、我们的各类宗教(杰克·贝茨,1943)

 


国二战海报大集锦!以战争海报为窗口,窥探刀光剑影的第二战场!
堆山积海的作战物资,盈千累万的战争债券,隆隆作响的民主兵工厂……用数以千计的战时海报描绘那条被遗忘的战线!
同仇敌忾的全民总动员:讲述美国在二战中怎样从熟视无睹的旁观者转变为力挽狂澜的主战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