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不成器到成为亚圣,孟母三次搬家,决定孟子命运的旅程

 渐华 2018-11-19

从不成器到成为亚圣,孟母三次搬家,决定孟子命运的旅程

后来,孔老夫子的第三代学生孟子,出现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他继承了孔子原有的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并加以改进,提出很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在游说各个国家的时候也受到了一些诸侯王的认可和尊敬。比如梁国和齐国都对孟子的思想那是相当待见。

但实际上,孟子在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贪玩非常顽皮的人,不仅不读书还经常惹祸,他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成就也主要得益于他母亲的悉心教导。

下面小编我就给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大家深切体会和感受到孟子在当时那个恶劣的社会环境之中是如何发奋学习的,以便激励自己为人生的理想而奋斗的。相信这个故事足以激励大家努力学习孝顺家长了。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他的爸爸在他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他一直和妈妈相依为命。在如此恶劣的家庭条件下,他的母亲为了让孟子好好学习,学有所成,就为了给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多次搬家。孟子在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的人,并且模仿的能力也非常强。一开始孟子全家住在一个坟场的旁边,每当街坊邻里有人去世,在哭丧吊唁的时候,孟子总会跟在送丧的队伍之中,哭天抢地大呼大叫,仿佛就像自己的亲人去世一般。他的母亲认为这种行为不识大体,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于是他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功成名就为自己争光,光搬家就搬了好几次。

一开始,孟子全家迁移到集市边上去住,因为孟子比较调皮,模仿能力非常强,在长时间的事情生活中,孟子也学会了商家做生意的套路,连街坊邻里杀猪宰羊的手法也模仿的有模有样。他的母亲孟母仍然觉得这样市井气息太强,对孟子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她既没有打孟子,也没有骂孟子,只是觉得孟子天性使然。

于是为了配合孟子善于模仿的天性,孟母决定把家迁到乡村中的学堂旁边。于是孟子每天沐浴在初生的太阳之下和美丽的晨光之中,倾听着学堂中朗朗的诵读之声,也不自觉的模仿起来学堂的诵读。从这以后,孟子的母亲便索性把她送到了学堂念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化的影响下,孟子从一个淘气、顽皮不堪的孩子,逐渐变成一个成熟、稳重、有教养的君子。

此后为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第二个集大成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自己也被称为亚圣。

孟子的老母亲三次搬家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靠近什么人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要想成才,必须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另外就是要对自己的长辈心怀感恩,因为他们或许是对你人生干涉最大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