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日,去这里感受上海老味道

 依依书吧 2018-11-19

 

  去了很多次上海,每次都在中心城区匆匆而过、浅尝辄止,今天才发觉,对上海的认识太过肤浅。最近一次上海之行,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上海,感受到了老上海和上海的老味道。这便是我今天要说的新场古镇。


古时候被称作“石笋里”的新场古镇,一直享有“小小新场赛苏州”之美誉。原为下沙盐场的南场,是当时盐民用海水晒盐的场所。后来随着海滩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这个盐场也渐渐演化成了盐民、商贾们居住和做买卖的地方。作为千年古镇,久而久之,它便积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查相关史料,新场大约在我国唐朝时由长江水、钱塘江水冲积而成,建镇则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历史可谓悠久,文化发达,明清时期先后出了19位进士、46名举人,所以镇上老宅子、老桥梁、老街道、老铺面众多,不少还保存完好,比如三世二品牌坊、环龙桥、洪福桥、第一茶楼、十三牌楼等,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难怪大导演李安,把这里选做了电影《色戒》的实景地。



  当我们信步古镇老街,除了没见到以往的老盐场,看到这里仍相当完好地保存着宋、元以来的建筑格局和江南水乡风貌,其中有15万平方米的古建筑旧貌依然。这对于快速现代化的大上海来说,的确难能可贵。所以,早在10年前,新场就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去年又跨入全国特色小镇行列。


  这里有许多地道的老上海美食,尽可以大快朵颐。满街的老字号招牌,不绝于耳的叫卖声,飘散于空气里的各种美食味道,让行走在老街上的外地游客实在是诱惑难挡。除了大闸蟹、红烧肉,这里的鸡汤豆花、番茄酿肉饭、东仓汤包、昂刺鱼菜饭、玉米桃胶羹、老红糖、卤肘子等等,色香味俱佳,更让各色吃货垂涎欲滴、味蕾大开。



  在新场,除了通过看、吃来感受老上海,还可以“听”老上海。


  中午时分,为一阵悠扬的江南丝竹声吸引,从老街上,我们走进了中华楼上的锣鼓书艺术馆。拾级而上,来到二楼,一群老者正在全神贯注地演奏。这是一种民间传统曲艺,系典型的说唱艺术表现形式,它继承了我国唐代变文、宋代俗讲、明清鼓词等多种说唱文艺的形式,以绘声绘色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腔曲调、活灵活现的动作、铿锵有力的锣鼓,使艺术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地政府部门从1961年起,便有意识地对锣鼓书艺术进行了长期的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保护传承力度不断加大,终于在2006年使其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演奏者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最大的一位老爷爷已经70多岁,全是业余出来为人们义务表演的,其传承与弘扬上海传统文化之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总之,在新场,我看到了一个与那个挺立于全球化、现代化潮头的东方明珠完全不一样的老上海,欣喜地感受到了这些保存完好的“老味道”。


  感觉这才是一个完整而真实、面向未来又承继传统的上海!也是我喜欢的上海!






图文作者 / 任维东

总监制 / 晓洁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张燕

制作 / 兰宇 跃升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微信:yuedugongshe01   QQ:2223488253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