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摘要)

 楚湘子 2018-11-19

一、2017年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概述

(一)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2017年全省大健康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产业体系加快完善。贵州多措并举推动大健康产业前延后伸、高位嫁接、跨界发展,围绕“医、养、健、管、游、食”,初步建成包括健康医药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健康药食材等产业,串联三产、特色鲜明、互动融合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贵州大健康产业增加值为1143.21亿元,分别较2015年、2016年增加383.21亿元、201.09亿元,2015-2017年均增速达22.7%;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7.2%、2016年的8.0%提升至8.4%。

产业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大健康产业机构13800余家,其中,企业类机构6000余家,非企业类机构7000余家。上市企业19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3家。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环贵阳健康医药产业圈”规模不断壮大,“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等健康养生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加快发展,贵安新区、乌当区等14个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市、区)、集聚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

项目建设持续加力。全省 “6个50” 重点工程完成投资由2016年的415.86亿元增加至449.39亿元,增长了8.1%。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17年,贵州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营业成本下降,盈利水平提升。

(二)六大领域全面开花

贵州着力打造“医、养、健、管、游、食”大健康全产业链,六大领域多点发力、全面开花。

医药医疗产业快速增长,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医药制造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明显,以苗药为代表的“黔药”品牌优势凸显。医疗服务产业供给能力增强,“互联网+”健康医疗快速发展,特色民族医中医服务能力增强。

养老产业供给持续增加,新模式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医养结合模式不断创新,社会多元办养老格局加快形成。

运动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蓄势待发。户外健康运动基地不断丰富完善,精品赛事影响力持续提升,体育教育培训配套发展。

健康管理产业加快发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逐步建立完善,健康监测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商业健康保险提供有利补充。

休闲旅游产业业态丰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温泉养生旅游高质量规模化发展,休闲养生旅游方兴未艾,以中医药保健为特色的健康旅游业态初现,“山地康养旅游胜地”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药食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品质大幅提升。中药材种植规模化、集中化发展,药食材产品多样化、品质化发展,现代化专业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三)区域发展特色集聚

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大健康产业特色业态,初步形成六方面特色发展、集聚发展态势:“黔中”区域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增强。“环贵阳医药产业圈”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火车头”。“一南一北”健康养老基地快速发展。“黔西南”区域健康运动产业亮点突出。“黔北”“黔东南”生产区药食材种植领跑全省。休闲旅游产业形成多组团特色化发展。

(四)健康扶贫精准有力

全省医疗健康扶贫力度加大,完善多重保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健康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中药材产业扶贫效益持续释,休闲旅游产业扶贫带动成效日益突出。

二、2017年贵州大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与成效

(一)着力“增量”“提质”“融合”扩大有效供给

一是深入实施“六大产业行动计划”延链拓幅增供给。巩固发展“医”供给,以中医药民族药制造为基础,完善医药全产业链;巩固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特色健康医疗。壮大发展“养”供给,重点延链推进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和旅游度假养老发展。跨步发展“健”供给,大力实施“3个100”工程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水、陆、空”山地户外休闲运动基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发展“管”供给,积极探索发展以家庭医生、个性化体检、疾病筛查、检测评估、咨询服务、慢病管理、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发展智慧健康管理和个性化健康管理业态。创新发展“游”供给,以 100 个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温泉旅游基地,发展冬季健身旅游业态,提供全季休闲旅游供给。衍生发展“食”供给,积极推动道地大宗药材进入药食两用原料目录和新资源食品目录,开发药食同源保健品,推进地理标识保护和绿色、无公害、有机认证。二是大力推进“三品工程”提质创牌优供给,扎实开展大品种培育工程、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品牌提升工程。三是深度推进大健康产业与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融合,开拓供给新空间。智慧制造、互联网医疗、中医药保健旅游、生态养生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二)聚焦“主体”“平台”“创新”提升供给能力

全省大力实施健康产业“大企业、大平台、大创新”工程,推动大健康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实施“大企业”工程健强主体实力。紧扣“千企改造”工程,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医药产业优化升级,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强强联合,鼓励龙头企业跨领域、跨行业、跨省兼并重组。紧扣“千企引进”工程,积极开展“招大引强”,围绕精准医疗、生物医药、数字影像等重点领域,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和知名民营企业,集中引进一批标志性大健康项目。二是实施“大平台”工程增强供给支撑。实施“六大示范创建工程”,扎实推进产业集聚、示范平台建设,加快侗乡、梵净山省级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开放合作平台。三是推动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支持已布局建设的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产业监测、区域性技术研发、大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支撑能力。围绕制约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立项开展科技攻关。

(三)突出“改革”“要素”完善供给保障

围绕大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制度性问题,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机制和要素保障。一是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改革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二是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减少大健康领域经济活动的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下放部分审批权力,消除市场壁垒。三是加快完善政策规划和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十三五”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建立了《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统计监测报表制度》。四是优化供给方式提升资本要素效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创新建设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用好用活产业扶贫子基金。五是培养引进人才推动劳动力要素升级。建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支持省内各高等院校围绕大健康产业紧缺人才开设专业,稳步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

三、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国内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等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经济持续增长使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更加广阔,居民收入增长推动健康消费需求多层次、多元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促使居民健康需求不断释放。二是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和保健意识的提高、环境变化等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创造广阔需求。人口老龄化给大健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空间,亚健康状态和保健意识的提高激增了前端化健康服务需求,环境等变化带来对新兴健康产业的巨大需求。三是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提高大健康产业发展水平提供有力支撑。生物技术为新的治疗方式增长提供了科学支持,信息技术为大健康产业过程管理和新产品开拓提供了技术支撑,材料等前沿技术为推动新型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增加供给、确保质量、改革创新等为重点的产业政策为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围绕加大健康产品供给、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财税政策保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二)大健康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是产业规模扩大。国内大健康产业规模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正成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健康产业的产值规模有望占到GDP的10%以上。二是产业集聚与融合。大健康产业与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企业集中趋势明显,区域集聚发展特色突出,大健康产业与信息技术加快融合,不断拓展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健康支付、健康管理等领域。三是产业模式创新。全产业链、产业联动、互联网+、IOT等多种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消费转型升级。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消费升级带动大健康产业升级态势明显,消费升级促进高端特色医疗、高端创新药、消费类医疗器械、健康消费品、康养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五是资本市场活跃。大健康产业成为VC/PE投资并购热点。营收增长迅速,政策持续利好,投资平台完善,资本与大健康产业的对接途径多元化,各界资本纷纷涌向大健康产业。

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整体趋势向好,健康医疗产业潜力亟待挖掘,健康养生产业前景广阔。健康医药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健康药食材六大子产业预测数据可观、发展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巨大。

(三)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供给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凸显,与“广覆盖、多层次”的健康市场需求不匹配。六大产业发展规模差距悬殊,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装备水平不一。区域之间产业发展规模不平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装备水平区域差距大。二是产业融合层次低、路径单一,与“融合化、高端化”的新型健康产业体系不相适应。大健康产业内部延伸融合不够,六大产业之间协同发展较弱,细分行业产业链发展尚不成熟。大健康产业与大数据、大生态等产业渗透融合还不够,融合范围不广,融合程度不深。三是空间集聚能力弱、特色不明显,与“集聚化、特色化”的区域竞争格局不匹配。产业集聚能力还较弱,产业发展未能以“特”制胜,资源产业化能力弱,发展趋同化。四是产业主体发育不充分、创新能力弱,与“品牌化、创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不相适应。领军企业少,现代治理能力弱,许多企业“一股独大”,研发不强,低水平“仿制”重复的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推高企业成本。五是,产业政策不健全、要素配置不合理,与构建“协调、平衡”的产业生态系统还不相适应。政策支撑不足,新药审批、进医保、进基药、进招标等准入门槛难以突破,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养老、体育场馆建设领域不足。对外开放不足,大健康企业招大引强缺乏,宣传引导不够。要素保障不足,大健康领域人才支撑不够,相关部门监测评估较弱。

四、构建贵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框架。

(一)发挥“资源组合、产业基础”两种优势,加快构建大健康全产业链

做强以苗医药为重点的健康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化学制药,积极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培育拓展医药衍生产业,做大现代医药流通业。做精以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为特点的健康医疗产业。完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加快发展高端护理、康复疗养服务,积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做优以医养结合为方向的健康养老产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中高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有效推进“医养结合”。做亮以山地户外运动品牌为引领的健康运动产业。完善山地健身休闲服务体系,大力打造山地健身休闲运动品牌,培育壮大山地健身休闲市场主体。做新以模式创新为动力的健康管理产业。加快发展个性化健康管理,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做强以业态融合为关键的健康休闲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以避暑度假为特色的休闲养生业态,以温泉疗养保健为特色的温泉养生业态,以绿色有机健康产品为特色的滋补养生业态,以健康养生、中医药保健为特色的健康旅游业态。做大中药材种植为支撑的健康药食材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及产区经济,积极推进绿色食材种植及研发生产,实施健康药食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

(二)探索“联动发展、产业融合”两大路径,推进形成融合型产业新体系

构建大扶贫与大健康产业联动新模式。大力实施医疗健康扶贫,加快推进健康产业扶贫。开辟大数据与大健康产业融合新路径。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加快发展智慧健康管理,积极发展智慧养老产业,积极推动智慧运动发展。创新大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新业态。围绕旅游“食、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推进旅游与健康产业不断融合创新,创新康养、康旅融合业态。探索大生态与大健康产业融合新途径。推进气候资源与大健康产业融合,水资源与大健康产业,生态文化与大健康产业融合。

(三)立足“集聚态势、地域特色”两大基础,不断推动区域质量水平整体跃升

根据贵州大健康产业初步形成的集聚态势和地域特色,整体上构建“一核、一带、四区、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实现核心区统领、产业带集聚、功能区支撑、组团区协同,达到功能互补、有机整合,形成辐射延伸式的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发挥核心区统领作用,大力构建贵阳—遵义—贵安大健康产业创新引领核心示范区。促进特色产业带集聚,大力推进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大健康养生养老民族药特色产业带发展。坚持四大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推进安顺黄果树健康休闲产业集聚区、六盘水“凉都”品牌康体养生养老产业集聚区、毕节亚高原绿色康体养生集聚区、铜仁梵净山生态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形成错位发展的态势,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发。推进组团区协同发展,依托各地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业态,加快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品牌。

(四)突破“市场主体、技术创新”两大短板,持续提升大健康产业发展动力

针对贵州大健康产业市场主体发展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短板,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以科技创新为主题,推进实施“大企业”和“大创新”工程,打造质量标杆、产业领军企业,推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实施产业“大企业工程”,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大型通讯设备制造商、运营商投资举办智慧医疗运营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医药制造业百强企业投资苗药产业。加快培育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积极孵化培育大健康产业中小微企业,实施大健康产业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和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实施产业“大创新工程”,实施一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全面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加快建设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民族药孵化基地。

(五)加大“政策供给、要素保障”两大支撑,加快构建高质量的产业生态

一是优化政策供给。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合力。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着力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强大力培养医药、医疗、护理、运动健身等大健康产业人才,加快打造一支满足贵州大健康产业需求的人才队伍。完善健康筹资机制,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市场融资为基础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体制。三是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医疗卫生制度。强化区域合作,以建设长江经济带为契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经济区域大健康产业合作。加大招大引强力度,把大健康产业列为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强化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大健康产业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的统计监测。强化宣传引导机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强势宣传阵地和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