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壮游:一场“说走就走”的艺术运动——漫步圣路易斯美术馆之二
2018-11-19 | 阅:  转:  |  分享 
  
壮游:一场“说走就走”的艺术运动——漫步圣路易斯美术馆之二本文转载自:一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一路?2015-11-1611:54发表于
一路,全文3317字在欧洲的艺术史中,风景画是一个相对很新的门类。不少人在谈到这个有趣的现象是都会让大咖米开朗基罗出来背这个黑锅,
因为作为画坛至高无上的泰斗级人物,老米当年曾充满不屑地说,(北方文艺复兴的)风景画“只适合于女人,特别是非常老或非常年轻的女人、僧
侣、修女,或是缺乏真正协调感的绅士。”("Netherlandishartappealstowomen,particul
arlyveryoldorveryyoungwomen,monksandnunsandcertainnob
leswhoaredevoidofanyfeelingfortrueharmony.")或许正是在这种思潮作祟下
,纯粹的风景画被压抑了数个世纪。。在从现实主义到印象派这个新旧艺术世界交接的时刻,风景画终于从画布的角落里走了出来。不过还有一个故
事,发生在这场逆袭的背后。一个属于高富帅的,“说走就走”的故事。圣路易斯的博物馆中有一组比较特别的绘画。这组作品的时间介乎巴洛克(
c.1590-1725)和新古典主义(c.1750-1830)之间。画面中的人物大都已缩在了一角,反倒是风景成为了主角。当然,
这种格局上的巨大创新并没有被传统的艺术史大书特书,因为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画大都并非出自名家之手。或许,与其说它们是艺术意义上的风景画
,倒不如说是商业目的更浓厚的“旅游纪念品”。譬如下面这幅叫《蒂沃利的美景》(FantasticViewofTivoli,17
89)。关心意法瑞线路的驴友们大概或多或少都听过意大利有“百泉宫”之称的埃斯特别墅,那就是蒂沃利的知名景点。不过在这幅画中,画家似
乎觉得那个离他时代并不太远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还太过摩登,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当地的另一个并不那么著名的景点,一座破损不堪的圆形环柱式神
庙。这座古罗马时期的神庙其实叫“维斯塔神庙”(TempleofVesta),有着一个高高的地基和一圈独立的科林斯柱式。它也幸运
地留存至今,而且居然还和画中并无二致。要说起来,这种风格其实还来自于更古老的古希腊传统。还有这幅《湖与山岗上的城堡》(Lakew
ithCastleonaHill),树和城堡的阴影与背后的月色之间的反衬加强了整幅画面的浪漫效果,而水面上倒映的月光也刻画
得相当动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画家JosephWright正是在完成了一次那不勒斯之旅之后,才受启发创作了这幅作品。作为意大利游
不可错过的另一站,那不勒斯同时也是一座音乐的圣城,巴洛克音乐、歌剧、古典吉他、民谣……。同样是描绘那不勒斯,这位JosephVe
rnet画的则是她的海港。这幅画最值得称道的是对四种不同光源的刻画:营地的火光、朦胧的月光、灯塔的灯光,和水面的反光,这种近乎炫技
的做法很有可能是为了讨主顾欢心。而这幅GiovanniPaoloPanini画的圣彼得大教堂,足以以其恢弘的气势震撼每一个没去
过的人的双眼。虽然严格说这样的室内建筑题材并不在风景画范畴内,但是如果我们从“出国旅游照”的角度去看,却很容易把它们归在一类。下面
这幅画名字很直白,叫《泻湖上的小岛、拱门和教堂》(AnIslandintheLagoonwithaGatewaya
ndaChurch)。好吧,如果爱旅游的你恰巧又去过了威尼斯,那你或许知道,威尼斯恰巧就在一个大泄湖上,湖上恰巧就有许多岛。不
过那拱门和教堂其实并不在威尼斯,而是画家为了给自己的作品多加点料从周边城市借过来的。严格点说,这些绘画在艺术造诣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多
值得惊叹的地方,或许对于任何一位受过正规训练的巴洛克画家而言,完成这样一幅“习作”都是小菜一碟。但是从这类绘画当年的流行程度来看,
至少在商业上,它们是热卖的。在这些艺术品的背后,必定有一个消费艺术品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欧洲新土豪们的旅游热,这场旅游热有个相当
响亮的名字:壮游(GrandTour)。壮游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正处在那个最风起云涌的时代,从三级议会到“光荣革命
”,从前的统治者变成了如今的吉祥物。而这场社会动荡的完胜方自然是大贵族们,他们的强势崛起或许可以看作是旅游市场升温的物质基础。当然
,文化并不是钱,而是懂得怎么烧钱。恰恰在这个时候,有人出来为“高格”做了一个注解。1611年,一个叫托马斯·科里亚特(Thomas
Coryat)的英国人第一次挑起了国人嫉妒的神经。几乎徒步走遍了整个西欧。回来之后写了一本“科里亚特徒步指南”的书(Coryat
''sCrudities)。不久又奔赴东方,一路从希腊、土耳其、波斯,最终进入印度,一边走还一边写信回来。最终在印度吃坏了肚子,死
在了那里。而当更多的疯子写手让诸如《人一生必去的99个地方》、《你必须要穷游的99个原因》、《辞职环游99个国家》之类的书开始爆发
式地涌现时,好好呆在办公室上班,已经变成不可能了。英国的富二代们骚动了起来,欧洲游,成为了他们必经的成人礼。事实上对于欧洲的贵族暴
发户们而言,财务自由仅仅是个开始,而绝不是终点。也就是在科里亚特后不久,一个叫RichardLassels的罗马天主教牧师在思想
的高度上为“壮游”做出了重要的指示:一次完满的旅行不能只有行程单,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文化(intellectual)不然就是“再
多的旅行也挽救不了平庸的你”。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欧洲二代典型的旅行计划。有个WilliamBeckford属于那个年代典型的公子哥
,他在当时的驴友圈中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出发前,小贝就已经有过两个大名鼎鼎的老师,一位是英国风景画家AlexanderCozen
s,小贝的同学之中还有当时的威尔士亲王,后来的乔治三世;另一位老师名气更大,他就是建筑大师威廉·钱伯斯(SirWilliamC
hambers)。作为威尔士亲王的御用顾问,他对于中国建筑颇具造诣,还专门写过一本《中国房屋设计》。其后的数年,小贝成为了一个炙手
可热的旅行作家,他从欧洲各地不断发回他的游记和购买的艺术品,他的行程单也随即成为了众多跃跃欲试的二代们研究的对象。经过大家的群策群
力,一份标准的英国贵族“壮游计划书”出炉了。小贝的一段行程旅行的起点大都选在多佛,他们先是跨海到达巴黎,在这里学习法语、舞蹈、击剑
和马术,当然还有巴黎人至高无上的精致品味。之后,旅行沿着瑞士的日内瓦或洛桑,翻越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可惜当时登山运动还未兴起),
这是旅途中最艰难的一段,不过有钱的二代多半可以雇人把自己抬过去。进入意大利后青年们必须拜访都灵(或米兰),然后花数月在佛罗伦萨学习
文艺复兴的艺术。接着他们可以一路经比萨、帕多瓦、博洛尼亚到达威尼斯,这里被认为是又一座真正呼吸意大利气息的城市。他们的意大利游还有
另外三站,分别是在罗马学习建筑、在那不勒斯学习音乐,以及探访维苏威脚下的刚挖出来不久的庞贝古城。此时,如果钱和时间还没有花光,高富
帅们会再坐船出海前往古典学的圣地希腊,而后北上进入德语区的因斯布鲁克、德累斯顿、柏林和波兹坦,最后在慕尼黑或海德堡找个大学读读书,
顺便赴荷兰学习一下佛兰德斯艺术,这才回到国内。回来之后就开始撰写实习报告,把一路的见闻配上精美的插画出版。这样毒倒一片的旅行,确实
对欧洲,至少是欧洲上层的文化品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那种在文艺复兴中被呼唤出来的对于古典世界的热情,如今成为了一种融入到生活中的
时尚。青年们的游学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买买买,但是他们钟情的不是奥特莱斯和马桶盖,而是成堆成堆带回装点客厅、书房和花园的艺术品。大量
雕塑和绘画也就因此而在欧洲大陆上流动起来。像之前那样的绘画,或许很多都是作为旅游纪念品被定制的。风景画的身价开始上升,风景本身越来
越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这种趋势的开始有效地支持了其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直到印象派时期对风景画的偏爱。购物热同时也带动了一种特殊的审
美,就是对“废墟”的情结。古老的东西一定要破,要有沧桑感,才显得更有故事,更有魅力。在这种小资情调之下,连肖像画也受到了影响。譬如
这幅由JosephWright绘制的RobertGwillym肖像画,一改以前喜欢在身上穿金戴钻来显示富贵的风格,反而给他搞了
个破柱子撑着。或许只有住在这样的建筑里,才能彰显主人公的古典气质,突出他的老派,证明他不折不扣的贵族身份和品味。断桥残雪的美感,看来古今中外皆然。关于这场由旅游而起的艺术时尚,到这里也可以告一段落了。不过对于“壮游”,倒是可以再多说几句。时过境迁,现在高节奏的社会已经很难再支持这样任性的玩耍了,但是这股风潮其实从没有远离,如今在全球的驴友中风靡的“间隔年”(GapYear),或许就可看作是壮游精神的延续吧。只是不知道在这关于旅行的一个个经久轮回之中,是否还有那一份对于古老文化与气质的憧憬与期待?
献花(0)
+1
(本文系瓶本透明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