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游未尽|水城物语 ·威尼斯之恋(上):运河船影

 红翡綠翠 2018-11-19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终将消失在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里,悦耳的钟声,无法再为心爱之人响起。但我相信,这个美好的世界不会忘记我灵动的身影,浪花盈盈,依旧映照着那双澄澈的眼眸;深海淼淼,依旧回荡着那首动人的情歌。时光似水两相忘,流年寄情一城波。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水,像极了少女的心思,始终让你捉摸不透。就像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一样,水赋予了威尼斯生命,却也终会淹没这里所有的曾经。

不过这并不重要,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不通车辆,也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的城市,威尼斯人早已习惯了清晨听着从不迟到的潮声醒来,一出门就拥抱那流淌的波涛。这就是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剂,也是威尼斯城市灵魂里不断涌动的激情。

因为唯有这座城,可以如此完美地将都市的繁华与水的妩媚结合一体,无法复制……既然注定不能像罗马一样在历史中永恒,那还有什么理由辜负今天绚烂而珍贵的美好时光呢?

所以,城市中的每一处建筑,都被威尼斯人设计得精美绝伦,无法复制。桑塔露琪亚车站作为整个威尼斯地区的交通枢纽,是连接着威尼斯各岛与亚平宁本土的唯一陆路通道,从弗留利来,从米兰来,从翡冷翠来,无论哪个方向,漫长铁轨的尽头终将汇集于此。

被海水包围的车站,汽笛声与海浪声交融,每一列带着向往与景仰而来的火车,都是这曲典雅悠扬的桑塔露琪亚赞歌中不可缺少的音符。与其称之为车站,倒不如叫桑塔露琪亚码头更为合适,因为进入威尼斯主城区,除了船,任何别的交通工具皆无用武之地。

都说火车站是反映一座城市特点最直观的镜子,米兰中央火车站前是宽阔的马路和高楼大厦;翡冷翠SMN车站前是古朴庄重的教堂;罗马Termini车站前是戴克里先浴场的断壁残垣;而当你走出桑塔露琪亚车站时,眼前是一幅令人陶醉的风景画……

在这美妙的画面中,不大的站前广场上,洒满了轻柔和煦的冬日晨光,一群群鸽子自由自在地翱翔嬉戏。闻名世界的大运河从眼前缓缓流过,水波在艳阳沐浴下泛着涟漪。

河道上往来的船只熙熙攘攘却秩序井然,虽不见车水马龙,但沉淀了几百年沧桑往事的大运河如今依旧活力非凡。通体洁白的赤足桥就位于不远处,横跨大运河两岸,连接着河对面的圣西梅奥内教堂。威尼斯城内大大小小400余座桥梁,每一座桥的外观设计都是匠心独运、无法复制的,每一座桥也都是这个巨大露天水上博物馆里最精美的象征。

公交船是维持城市交通运转的核心力量,只有在威尼斯,才能享受到每天坐船出行的特殊体验。沿着密布的河道,公交船线路四通八达,除了大运河沿岸,还能去到朱代卡、丽多、穆拉诺、布拉诺等几大主要外岛。

常规的船只一般外观为乳白色,乘客从中间处上下船,座位分布在两头,有暖和宽敞的室内座位,也有船舷两侧的露天座位。后者往往较受欢迎,因为没有了窗户和顶棚的限制,吹着迎面而来的海风,感受着层层起伏的波浪,真好似漫游在望不到尽头的艺术长廊中。

当然,在威尼斯,还有一种高档的私人“游轮”更为大众熟知——贡多拉,真实的它比照片上还要大且长许多。黑色船体被打磨的十分光滑,闪烁着运河的波光,再配以绛红色的座椅,凸显出优雅气质。修长的身姿,翘起的船头,犹若矫健飞鱼,灵巧穿梭。

古老的造船技艺堪称威尼斯人的拿手绝活,每艘贡多拉都能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无论在水中浸泡多久,从外表看上去依旧整洁如新,船艄上雕刻着的生动图案也入木三分、清晰可辨。威尼斯纵横棋布的水网赋予了贡多拉独一无二的唯美造型,而精致的贡多拉艺术品又给这片孤悬海上的岛屿增添了一笔意义非凡的城市象征。

一条贡多拉大约可乘25人,即便在宽仅丈许的狭窄河道中也能自如往来,因此它可以去到很多普通公交船无法行驶的水巷深处,摆脱嘈杂人群,独享静谧时光。船夫们大多是天生的歌剧家,经常会一边划桨一边哼曲,在这种城市氛围的熏陶下,没有人不愿意高声唱上几句。桥头转角,随处可见的宫殿教堂都是华丽舞台;共鸣回响,窗前岸边的居民游客都是知心听众。

我下榻的旅舍位于朱代卡岛东端,虽然和圣马可广场仅相隔一条水道,但与那边的繁华相比,这里真心可以算城郊了。旅舍楼下的酒吧,就是岛上方圆几里内最热闹的地方,每当夜幕降临,坐在靠窗的沙发上,遥看对面一排富丽堂皇的高贵宫殿渐渐被斑斓华灯点亮,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旅舍紧邻着朱代卡岛上最有名的地标——雷登托雷教堂,它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历史悠久,外观庄重肃穆,内部气氛神圣。1592年,那时的欧洲大陆饱受黑死病肆虐,威尼斯人民为祈求远离瘟疫折磨,兴建了雷登托雷。时至今日,保存于殿内的几幅有关基督诞生的壁画,依然寄托着本地百姓对健康和平安的希冀。

午夜已深,我同样带着这份希冀入眠,这一夜睡的格外安静、格外安稳,直到次日清晨,涨起的海潮会准时把我从梦境唤醒。推开窗棂,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鼻而来,吸一口便顿觉全身充满活力。不计其数的海鸥在半空自由翱翔,浪花也早已冲过堤坝,把岸边的石板路洗刷得光滑透亮。汪洋之中,威尼斯城仍旧是那么华丽妩媚、灵动婉约,仿佛优雅的水上宫殿,亦真亦幻……

海风带走了昨日的阴冷与乌云,蔚蓝当空,艳阳暖人,令心情倍加舒畅,不过强劲的风势显然让海浪也变得更为汹涌。公交船停靠的码头在风浪里剧烈晃动、左右摇摆,楼下门口已被滚滚洪流淹没,街坊四邻合力搭起了简易浮桥才能使居民们正常出入。

每天的涨潮令威尼斯本就不便的交通出行更显困难,所以这些用木板制成的简易浮桥在城里随处可见,尤其是拂晓时分,如同一条条被悬空架起的马路。有时早起的游客们会排着长队站在摇摇欲坠的木板子上,饶有兴致地欣赏着水漫圣马可广场的奇景,然而稍不注意,鞋子与裤脚就会被一波海浪彻底打湿。

等到潮水逐渐退去,太阳爬上头顶,不远处的圣马可广场经过一番“洗礼”后也恢复了原本的浪漫身姿,从一条条公交船上涌下来的游人开始让岸边变的热闹非凡。数十条黑色贡多拉船整齐地一字排开,蔚为壮观,伴随着海浪的节奏起起伏伏,好似是呈现在琴键上的一曲华丽演出,为远道而来的贵客们奏响婉转曼妙的动人旋律。

和煦光影映照着圣马可沧桑的石板,地上水珠残留反射出闪烁的金鳞,让眼前这熠熠生辉的宫殿更显斑斓耀目。它是亚德里亚海最璀璨的结晶,是欧罗巴最华美的厅堂,被拿破仑誉为唯一可称得上叫“广场(piazza)”的地方。面朝大海,看鱼鸟翔游,彩霞夕照;背靠廊翼,听钟罄余音,万籁回响……置身于这典雅浪漫的氛围中,即便只是找个台阶静静坐上一天,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此刻每一秒的时间都是享受。

高近百米的钟塔是圣马可广场的醒目地标,屹立在此已有500余年,默默注视着脚下的城市历尽岁月风霜、兴衰沉浮。塔顶存放着5口大钟,每到整点都会被准时敲响,声音浑厚悠长、绵延百里,这是威尼斯城极富仪式感的瞬间。

大运河汇入潟湖的敞口就紧挨着圣马可广场南端,那里依然矗立着旧的海关总署大楼,它曾经是全欧洲最热闹的海上“门户”,舟船相继,帆桅如织。包括马可·波罗在内,无数勇敢水手从这里起锚远航,征服浩瀚汪洋,同样无数外邦异客也从这里靠岸登陆,开启旅居生活。

连接河口与广场的码头处有两根白色石柱,被称作威尼斯的“城门”,其中一根雕有图腾象征——飞狮,另一根则刻着本地守护神——狄奥多。穿门而过,前方正对的那雄伟庄重、精巧绝伦的建筑,正是圣马可教堂。毫无疑问,这座已走过千载时光的历史珍宝、古迹瑰玉,俨然已成为了整个城市的心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