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厌胜神兽中,也有位Mr. Big

 睫毛上的风尘 2018-11-19

手握生杀大权,连猛虎都对其毕恭毕敬,身长却不足1.5厘米。听起来是不是很像《疯狂动物城》里的Mr. Big?今天要八卦的,乃汉代厌胜神兽中一个极著名大类的一个极特殊品种:系臂辟邪


辟邪作为动词,泛指趋吉避凶、厌骇妖祥之法术功能;辟邪作为名词,则专指一种神兽。《山海经》记载:“辟邪之兽,来自海东神兽,能知人之忠佞,不直者,触而啖杀之。”


到两汉时期,中华神州进入春秋战国大分裂后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官方信仰与天南地北各种民间信仰交织混合出一个庞杂的仙怪宇宙,异常丰富,空前发达,无比诡谲又无比瑰丽。


辟邪,正是此仙怪宇宙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神兽,大型如神道石刻,小型如玉串微雕。最近名声大噪的香港邦瀚斯思源堂古玉拍卖,五件成交价过千万的明星拍品中,就有两件汉代玉辟邪。


在器物文明研究领域多有建树的孙机先生,曾提出西汉元帝时期儿童开蒙读物《急就篇》里的四句:

系臂琅玕虎魄龙,

璧碧珠玑玫瑰瓮。

玉玦环佩靡从容,

射鬾辟邪除群凶。


据颜师古考证,射鬾即玉刚卯。而辟邪,孙机认为指汉墓里奇特的微雕小兽,材质有琥珀、煤精、黄金、琉璃、骨头等,尺寸仅1厘米上下,如上图右侧所示。

参见《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根据南京博物院左骏对考古资料的整理,宝玉石微雕自西汉中期开始流行,受到贵族们大力追捧,文献中甚至将其作为衡量“奢靡”生活的标准之一,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时尚情调,直到隋唐早期方告结束,风靡了近七个世纪之久!其中,动物形微雕出现于西汉晚期,以卧兽形居多,另有少量鸟和羊的形态。

(参见《故宮文物月刊》第369期)


小卧兽常与玉石雕刻的管珠、动物、连胜搭配成串饰,随身佩戴,相当于护身符,与汉代“辟邪三宝”刚卯、翁仲、司南佩同类。因考虑这种串饰是系在手臂上,孙机名之为“系臂辟邪”。



北大学者李零进一步考证说,辟邪的形象来源于狮子。因自西域舶来,狮子从一开始就带有神秘色彩和异国情调,战国时称“狻猊”,人们将其发现归功于穆天子西游,认为此兽比老虎还凶猛,可以吃老虎,更以“狻猊食虎”为祥瑞。


狮子真正被叫作“狮子”,要到汉代,依然让被视为神秘瑞兽,而非等闲动物。艺术形象则依托麒麟,取其有翼有角,并带有一定程度的“虎化”。 隋唐之后,写实性的狮子才因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步普及,变得较为可爱,有“狗化”趋势,由此确立了所谓“中国式狮子”的雏形。

 (参见《中国学术》2001年第1期



就考古资料所见,辟邪的形象时而有角,时而无角,时而有羽翼,时而无羽翼,时而单独,时而成对,与之相关的命名如“桃拔”、“天禄”等也引发诸多考辨。但其实,数位研究者都曾指出,“辟邪”之名,更大程度上应被视为一种吉祥语,就像《急就篇》所言:“辟邪除群凶。”


配图为祥玉坊所藏众多辟邪小神兽之一,从艺术欣赏角度,洪掌柜一直对战汉六朝微雕情有独钟,在这么小的空间内,造型与线条活泼流动,富有生命暗示,蕴含力量美,俨然中国艺术精神的缩影。如此憨态可掬的小灵物们,用来充实她的古董萌宠系列,再珍贵不过。



多年间,掌柜的陆陆续续收集到各种材质的小辟邪,绿松石、石榴石、琥珀、琉璃、煤精等。配图这枚为琉璃,乃国际上傲娇的“中国紫”,略加盘玩,即看出色彩变化,年代依造型可断为西汉。


辟邪兽身形虽小,除邪化煞力量却强,岂不正是位名副其实的Mr. Big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