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一最强帝国,60万大军耗了邻国两年,将邻国活活耗死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11-19

现代战争崇尚科技,打仗就是在拼谁的装备更好,谁的军费更多。在冷兵器时代两军对战很多时候决定战争走向的仅仅是人数,以少胜多的案例固然有,大多数时候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战争胜利的机会就越大。

古时候有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确实如此,大型战争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人开拔,本地作战还好说,异国他乡要养活这么多人对后勤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

近代淮海战役,参战军队总计六十万人,后勤人员却有五百万之多,他们用最原始的手推车为军队输送物资和弹药,可见那场战争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后勤补给。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大军长途跋涉一千多公里来到楚国,等待着他们的是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的五十万楚国精锐。

中国一最强帝国,60万大军耗了邻国两年,将邻国活活耗死

淮海战役仅仅两个月,秦军伐楚却维持了两年,秦军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后勤补给的呢?

史记记载,此次出征秦军号称六十万,这个数字并非恶意夸大,是秦国内部将领们共同讨论出来的数字,其实这六十万大军是把后勤部队算在里面了,按照五个人供养一个士兵的比例,大致作战人数只有十万人。

10万兵力,与楚国50万对抗,胜利来之不易,说明秦军非常厉害。

楚国疆域辽阔,大致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苏等地,十万兵马想要吞下这么大一片地难度极大,这六十万应该是他们思细思量之后给出的最小兵力。

中国一最强帝国,60万大军耗了邻国两年,将邻国活活耗死

王翦的政策摆明了就是死耗,对峙长达一年多就是不出兵,秦昭王在对阵赵国的时候曾就近征粮,甚至开出了勇者封爵的重赏,很多人积极参与到其中,不过此次伐楚却无法继续实行这样的政策。

秦国根本无力在用别国之兵攻打楚国,只能用自己的兵,吃自己的粮食,可想而知后勤补给有多么麻烦。

《宋书》记载,平均每一个士兵每日需要消耗六升粮食,相当终于两斤,六十万人每天需要的一百二十万斤,秦国是怎样运输如此众多的粮食呢?

《梦溪笔谈》记载,每个民夫身背六斗米,士兵自己携带五天的口粮,一个民夫可以供养一个士兵十天左右,此外再需要粮食就得让民夫返回重新再来。

中国一最强帝国,60万大军耗了邻国两年,将邻国活活耗死

可见,打仗大的就是消耗,不需要纠结每个人每天能吃多少粮食,重点在于古代没有先进运输工具,打起仗来十分不易,运输粮食更加艰难。

正是因此,军队中绝不会供养闲人,一个军人就需要五个人的付出,成本非常大。所以参军打仗的人都是抱着必胜的信念,不能辜负国家的栽培。

中国一最强帝国,60万大军耗了邻国两年,将邻国活活耗死

有人说了,为什么不能有牲畜运输呢?诚然牲畜运输会降低人力成本,同时能携带的物资也更多,不过牲畜也是要吃草的,如果找不到放牧的地方,仅仅依靠携带的草料,可能半路就得饿死,还是得用人来。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广修粮仓,储备物资,全国农户都要按照法令进行劳作,规定严格保护耕牛,地位就像现在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一样。

打仗的时候,每攻下一片地会就近修建粮仓,把国内的罪犯或者俘虏的人质押送到这里种地创收。

依靠这种方式,秦国短时间内在咸阳、汉中等地修建了许多大型粮仓,秦灭之后这些粮仓继续供养着刘邦的军队,可见秦国确实有远见。

中国一最强帝国,60万大军耗了邻国两年,将邻国活活耗死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行军,秦国边打仗边修路,除了畅行无阻的路上交通,在黄河、渭河上停靠着大量船只,一旦战争开始,就会动用上万艘船进行运输,陆上运输也有长足进步,战国后期,秦国制造了很多车辆,质量相当好。

过了一千年之后,西方依旧在使用秦国人的驾车方式,秦军之所以厉害不单单是因为军队训练有素,战无不胜,也不是商鞅变法带来的富强,更不是秦国人崇尚武力的天性,同样也不是“远交近攻”的出色外交手段。更多的是他们在打仗之前做好的万全准备。

中国一最强帝国,60万大军耗了邻国两年,将邻国活活耗死

正式具备这些因素,秦国人才敢动辄挥师数十万长途奔袭,因为在他们看来,战争当中最重要的一环——补给,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自己相提并论,这样才让王翦兵临城下,长久对峙而不会担心吃饭问题。

秦国的统一不是没有理由的,国家富强、士兵出色,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