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池翠湖水 半部昆明史(三)

 孤云惠 2018-11-19

一池翠湖水 半部昆明史

第三回 

护国讨袁举义旗

 舍生取义陨英雄


       在逼死坡头原来有滇军爱国将领顾品珍将军旧居。他参加过重九起义、北伐讨袁和护法战争,时任北伐军云南总司令。朱德是他的学生,也曾任他麾下的团长。现故居已不存。

        向北转入一丘田,有一个“T”字型的岔路口,路面为大青石铺就。此处原名尽忠寺坡(又作荩忠寺坡),因清嘉庆年间在其坡顶建有主祀关圣帝的尽忠寺而得名,原来是十三坡中最长的一个。到了近代,尽忠寺坡再一次被一位英烈注入新的灵魂,也让云南人为自己的辉煌历史而骄傲。这位壮士怀着推翻帝制的决心,为国为民,矢志尽忠,他就是黄毓英。

      黄毓英(1885-1912年),字子和,云南会泽人,早年立志救国而留学日本。学习期间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和联络活动,1905年加入同盟会,为云南支部骨干之一。1908年,他与杨振鸿、吕志伊等人发动千余名旅日华侨,在东京召开云南独立大会,宣布云南脱离清朝统治。回昆后,他参与组建同盟会机关,辛亥革命前夕又加入云南新军,曾冒死动员蔡锷支持和参加革命,并积极参与筹措、领导、组织“重九起义”。1911年10月30日 (农历九月九日),云南“重九起义”爆发。黄毓英身先士卒,驾梯登城,开枪射杀清兵守军,最先攻破北门,打响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被誉为“光复首功”。 云南新政权成立后,黄毓英先后奉命援川、援黔。不幸的是,黄毓英率部由四川前往贵州途中,在1912年5月遇袭身亡,年仅27岁。

     为表彰黄毓英的功绩及对民国革命的贡献,云南军政府给予他崇高荣誉,追谥为“武毅公”,喻意“忠勇武将,刚毅之士”。蔡锷将军亲自撰写“黄武毅公墓志铭”,孙中山先生提书赠予“乾坤正气”匾额,并将他葬于圆通山南麓。为了缅怀先烈,用其精神激励后人,人们将“尽忠寺”改为“黄武毅公祠”,简称“黄公祠”,原先“劝业场后街”改名为“黄公东街”,尽忠寺坡也与之融为一体。

     随着时代变迁,“黄公祠”先后被机关、学校入驻,旧貌已改。几度春秋后,祠内文物已毁,幸存《黄子和祠堂碑》一通,碑文为黄生前好友邓泰中、蒋光亮所撰。旁边建有毓英小学。

     黄公东街上还有一座赵公祠。1922年,护国运动著名将领、有“护国之神”之称的赵又新将军在这里,利用明清时的皇华馆改建成赵公祠堂现仅存牌楼式大门。后来其家属将这里捐赠改办为又新实验小学。1986年改为又新中学。现仅存门楼式建筑一座。

     在宗璞先生的《东藏记》(西藏之东,云南也)中,非常细致的描写了黄公东街及赵公祠附近的梅林,让我倍感亲切熟悉,有身临其境之感。如今,走在这一片昆明仅存的古老锃亮的麻青石板上,会想起汪曾琪所写“急雨时雨水从五华山奔泻而下,经陡坡注入翠湖,水流石上,哗哗作响,很有气势”。下过雨后,湿漉漉的石板特别干净。不知为什么,走在雨后的石板路上,常会让我在心中默念戴望舒的《雨巷》。

正是:

辛亥革命炮声隆,

眼见成果流水东。

护国讨袁起硝烟,

舍生取义陨英雄。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