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岁冰城女孩求父母买重疾险:我家6个亲戚患重病

 1965yumeng 2018-11-19

来源:生活报

原标题:19岁女孩求父母买重疾险:“我家6个亲戚患重病”

28岁小伙5年买两份保险:“工作辛苦又伤身,想从心理上‘找补找补’”

负荷青春 那些买重疾险的冰城年轻人

生活报记者周际娜

核心提示:今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30岁后癌症的发病、死亡率快速上升。(注: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

“28岁上海金融女患淋巴瘤”“26岁小伙饮食规律极差患胃窦癌”……近年来,我国重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发病年龄却随之降低。很多中青年群体常被这些消息刷屏,已然成为购买重疾险的主力。

不久前,澎湃新闻刊发了一篇名为《不愿“裸奔”的年轻人:25岁时,我买下了重大疾病险》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

“表面上是买保险,实际上是对人生的无奈。”网友“笑笑”的评论,道出了很多年轻人心底的想法。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购买重疾险的冰城年轻人,其中最小的年仅19岁,到底是杞人忧天还是未雨绸缪?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忧虑与苦衷……

90后的惶恐——“我没有伞,先买个纸壳子挡挡”

19岁的张子璇,危机感要比同龄人来得早一些,因为她从小就被一群病人“包围”着。今年9月上大专,开学前,她跟父母提的要求是给自己买一份重疾险。

“其实,我是被亲戚给吓的!”子璇向记者坦言,她是身边同龄人中买重疾险较早的,家里亲戚多,几乎个个是“药篓子”,“我家有6个亲戚患重病,我姥姥患尿毒症透析了5年,姥爷做过心脏搭桥,三姨姥脑出血,三姨姥爷老年痴呆,四姨姥得过轻微脑梗,三年前刚三十出头的小姨也得了癌症……”子璇说,她亲眼看到这些亲戚们,一个个积蓄被掏空,每回串门大家聊的话题也都跟疾病和医疗费有关,这让年纪轻轻的她,过早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沉重。

“我对保险其实一点儿也不了解,条款也从来没认真研究过,但我觉得这东西很重要,我不想像亲戚们那样,生病已经很闹心了,还要为医药费发愁。”子璇感慨道。

同样是90后,28岁的宋强五年前给自己买了第一份保险,去年年初,他在哈市香坊区五叙街盘下一家烧烤店,其间又买了一份20万元的重疾险。

“我18岁就出来工作了,上班第二年搬钢材,手指被砸成重伤,老板给了3万块钱就不管了,为了讨要治疗费和康复费我闹上了法庭,折腾了好久才拿到赔偿。伤好后第二年,我就下决心给自己买了份保险。去年买重疾险,是因为烧烤店烟熏火燎的,我每天熬到很晚才收工,客人不走我就得一直陪着,最晚的一次熬到早上5点。”宋强知道干这行既辛苦又伤身,但迫于生计,想通过买重疾险从心理上“找补找补”。

宋强告诉记者,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6岁那年父母离婚,初一时父亲去世,母亲把他拉扯大不容易。“这些年我们家积蓄不多,有一点闪失,都可能让现有的生活全盘崩塌。天要下雨的话,我没有‘伞’,只能先买个‘纸壳子’挡挡……”宋强叹息道。

80后的责任——患癌妻子康复后悄悄替老公存钱买重疾险

冰城小伙刘春今年31岁,两年前,妻子丹丹攒钱给他买了一份重疾险。他将自己定义为“隐形贫困人口”——虽然有房有车,但每月都得还贷款。

2014年秋天,刘春和大学同学丹丹结婚了,俩人拿份子钱去泰国玩了半个月,回来后手头的余钱还剩两万多。“丹丹家有个亲戚是卖保险的,其实,我俩原打算婚后买两份,但寻思既然钱不多,就先缓缓。”没想到,这一缓,竟成了“拒保体”。大春回忆道,第二年4月,丹丹的体检报告出了问题,随后被哈医大一院确诊为甲状腺癌。经过两次手术和两次放疗,病情才终于稳定下来。

如今,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大春仍然眼圈泛红,“丹丹生病前我刚辞职,正打算换工作,本来生活就比较拮据,每月还要还贷款,有一回交完住院费,我发现兜里就剩80多块钱了……”

双方老人积蓄不多,夫妻俩不愿意动用他们的养老钱,每次老人们问起,他俩都假装钱够用。丹丹住院期间,大春每天上午在医院陪护,下午3点去香坊万达附近出摊卖章鱼小丸子,晚八点收摊后再返回医院。好在他们后来提取了1.6万公积金,单位的爱心基金又给捐了两万,总算迈过了“钱关”。

2015年10月,大春找到了新工作,丹丹也回单位继续当出纳。她每个月悄悄存钱,由于自己已经属于“拒保体”,她给大春买了份重疾险。

“我得过癌症,比别人更知道没钱治病的滋味,如今我被拒保了,但想给他一份保障。”丹丹感慨道。

“如果我不小心‘挂了’,想给爸妈留笔赔偿金”

从小到大,李娜一直笃信“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最近,她认怂了。

过了三十岁,她发现自己并没有赢得掌控命运的资本,反而“人生的小船随时可能说翻就翻”。11月12日,她赶在31周岁生日前,给自己买了份全险,其中包括20万的重疾险。保费每年近8000元,相当于她年薪的1/6。

“坦白说,掏这笔钱的时候,我犹豫再三,上班这么多年,从来没舍得给自己花过这么多钱。”两个月前,李娜在帮患尿毒症的朋友转发“轻松筹”时,就动了买重疾险的念头,“去医院看朋友的时候,我哭得比她还惨,我一直在想,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我,或者我不小心‘挂了’,爹妈岂不成了失独老人?谁来给他们养老?”

李娜的母亲养老金每月1000多元,父亲明年3月也到了退休年龄。最近,她算了一笔账,如果年底前一次性给父亲补齐养老金至少需要七万多元,她拿不出那么多钱,而且60岁全额补缴似乎不太划算。

“我明白,老人岁数大了,挺没安全感的,需要个心理安慰。”李娜把保险受益人写上了父亲的名字,她的想法是,自己活着一天就能给父母养老,可要是万一不在了,至少父母还能有一笔赔偿金。

看到复杂的保险条款时,李娜头都大了,保险员叨叨一通,她转身就忘了一大半,而此前在网上搜到了很多新闻,大多也都是负面的,比如“重疾险未必保险”“保险条款暗藏玄机”等等。

李娜知道自己算计不过保险公司,然而签下保单的那一刻,她还是松了口气,为自己也为爸妈,“我感觉像是拼命抓住了一根稻草,也许以后未必真能靠得住,但至少眼下可以感觉活得理直气壮一些……”

(根据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