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h尿蛋白定量检查

 sjw0923cn 2018-11-19

Tips



正常情况下,只有白蛋白能够通过肾小球,然后被肾小管重吸收。


如果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则应进一步进行24h尿蛋白的“定量”试验。


尿蛋白定量是指准确测定24h内全部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


留尿时要求适量添加防腐剂。



尿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肾脏病变的程度。




尿蛋白定量正常值:


儿童:<40mg>

成人:20—80mg/24h


尿蛋白定量临床意义:

大于150mg/24h,为蛋白尿。


不同疾病,尿中排出的蛋白量不同:
1、轻度蛋白尿(<500mg>
见于非活动期肾脏疾病、肾盂肾炎、体位性(长时间站立)蛋白尿、剧烈运动,以及处于高温、严寒环境中。

2、中度蛋白尿(500mg—4g/24h):
见于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高血压、肾硬化、肾肿瘤等。

3、重度蛋白尿(>4g/24h):
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


不同疾病,蛋白尿的性质不同:

1、肾前性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炎症性蛋白尿、大量白蛋白静注。


2、肾小球性蛋白尿:


原发性: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病、肾动脉硬化症。


继发性:结缔组织病(狼疮性肾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糖尿病性肾病、紫癜肾、肾淀粉样变性。


3、肾小管性蛋白尿(低分子蛋白尿):


近端以及远端肾小管功能损害:Fanconi综合征(家族性少年型肾病综合征)、Lowe综合征(眼脑肾综合征)、Wilson氏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胱氨酸尿症。


非炎症性间质性肾炎:非那西丁肾病、痛风肾。


缺血性肾小管损害:急性肾小管坏死、镉、汞等慢性中毒、肾移植的排斥反应。


4、肾小管分泌性蛋白尿:

抗生素、造影剂、甘露醇大量使用后。


5、肾后性蛋白尿:

肾盂以下的尿路炎症(前列腺炎、输尿管炎、膀胱炎、尿道炎)、尿路结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