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重”的恶果——警惕以尊重之名的放纵

 长沙7喜 2018-11-19

+


★ “尊重”的恶果——警惕以尊重之名的放纵 ★ 

“给孩子爱与自由,他还我自律与自信”——看似有理,实则坑爹,你被灌过类似鸡汤吗?


Q

禾沐老师,这是我在某书中看到的一段言论。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我又模模糊糊觉得好像哪有点不太对劲儿。您是怎么看的呢?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全然地尊重孩子的自由,该是孩子管的事,交由孩子自己处理。比如,做作业、作息、 买衣服、玩游戏、看电视等,都交给孩子自己管理,父母尽量不要插手, 爱他支持他却不限制他。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真正放下,不要打听考试 分数和名次,无论考得怎样都接纳。 一直坚持这样,孩子内在的精神压力会 逐渐地减少,他会觉得自己是受人尊重 的,自己作为个体存在是重要的,他会逐渐将属于他自己的特有个性展现出 来。

一一某某莉

禾沐

    曾有很多朋友问过我对此的看法, 以前我还没有在公众的平台上发布过相关的内容,今天刚好再次有家长朋友把这个东西转过来,特地私信问我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朋友从专业角度对这个事儿有所了解,我就一并回复了。

-01-

尊重,它是个什么东西?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让很多的亲子教育资讯快速传播。但由于缺乏专业和严谨的评判标准,让很多人无法搞清楚专业心理知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区别。常常会把一些小说、抒情文章当成心理专业知识。而最开始这位家长朋友转给我的文字,就是这种类型的内容,属于典型的“拍脑门、想当然的鸡汤文”。

金庸笔下的韦小宝,我想很多朋友都知道。韦小宝之所以能够骗过很多人,就是在于他“十句话里面,九句真一句假”,真假内容混杂在一起,让我们无从分辨。

经常看到有些科学斗士通过种种途径揭去“伪科学”的面具,那这种论调,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它称之为“伪知识”呢?

这类理论最为可怕的地方在于,如果全都是假的,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敬而远之了。但是正因为它是真假混杂,才让我们看起来那啥那啥分不清楚。

尊重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渴望被尊重,这也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的基础之一。

但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讲,我们怎么算是尊重孩子呢?

完全交给孩子自己管理,对他的事情不闻不问,这样就是尊重了吗?

而针对所谓孩子因此精神压力会逐渐减少说法,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这之前他所产生的压力又源自何处呢?

比如说孩子的作息问题。当他玩手机玩到12点不睡觉,这个时候他的精神压力由从何而呢?又比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写字潦草马虎,那这个时候他的精神压力又从何而来呢?

如果说通过我们这种所谓的形式上的尊重,从而降低了他的这种原始压力。对于孩子来讲,他的成年以后的压力又该谁去负责呢?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再简单的事你接不接受孩子的问题了,而是孩子自己能不能接受自己,社会能不能接受他的问题了吧?

从法律角度来讲,父母是孩子现阶段的监护人。也就是说养育孩子,是法律赋予给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养,代表我们有抚养的义务;育,则代表我们的拥有教育的权利和责任。而这种所谓的全然尊重,“伪尊重”,其实是在某些程度上逃避自己的责任,更严重的说法可以说在犯罪。

-02-

“想好”与“能好”

就像曾经有家长在交流群里宣扬的那样:“孩子需要被尊重,我们需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只需要陪伴,不断的给孩子肯定和鼓励,他就可以成长的更好了。”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好,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希望自己好,跟能够兑现这个好是两码事儿。

一个人没有钱,希望自己变得富有,所以就去抢银行了。希望自己变得更加有钱,这个愿望是没有问题的。但通过抢银行的方式来兑现这个愿望,这就有问题了。所以我不是说你希望好就能好,希望好只能代表你的一个意愿而已。兑现这个好,是需要很多元素的配合,同时还需要你具备对应的能力才能够兑现。

孩子自然也是希望自己好。这个时候,父母作为孩子身边最值得信赖、最安全可靠的人,它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角色给定位成啦啦队,整天在边上跳来跳去、鼓励、喝彩、加油,那负责训练的教练应该由谁来当呢?总不能期盼我们的孩子天赋异禀,生下来就是某个领域的精英吧?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完全靠着自然生长、自我约束力,就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的话,那法律和监狱又是为谁准备的呢?难道说国家不相信民众想好吗?不相信我们想把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建设得更好吗?

对于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自我意识不是那么稳定,不是那么成熟的孩子呢?我们却希望他在这样的一个并不成熟稳定的阶段,就能够完全独立和自治,不觉得这种想法有点匪夷所思吗?

说通俗一点儿,这就是披着专业亲子教育理念外衣的溺爱与纵容,而且比那种赤裸裸的模式更具有隐蔽性和伤害性。

甚至说,传播这样认知模式的所谓专家,在某些层级上其实在制造孩子和家长可预见的痛苦未来!

-03-

有原则尊重

尊重的前提是你值得被尊重。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仅仅因为一个孩子沉迷于手机,因为考试不及格,他就不值得被尊重了。而是说所有的尊重都是一种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无原则的。

如果我们用一种绝对化的状态去看待这个事情的时候,孩子的成长轨迹会有很大概率出现扭曲。而这种扭曲,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孩子和父母。

当负面结果呈现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会找各种理由去抱怨,这个背锅侠也许是老师、学校、社会或游戏等等。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始终铭记一点,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变化,孩子始终是你的孩子,这是无法变更的一个事实。我们自从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们就已经跟他形成了共同体,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我们现在为孩子所投入的一切,不管是物质层级还是精神层级,其实都是在为了让我们的将来变得更安稳、踏实,让我们能够坦然、优雅的老去,而不是伴随着纠结和狼狈。

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交流群里面留言讨论。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详尽指导,也可以预约一对一辅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