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物汤真的能补血吗?

 昼三夜二205 2018-11-20

这篇文章以中医里面一味很出名的经典补血药“四物汤”作为例子来分析一下如何补血


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方药,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其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及“妇女之圣药”等。四物汤的成分是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现在很多人为了图方便,将之制成“四物膏”。

人体的血藏在肝中,所谓补血就必须让肝胆的经络畅通的运行,将藏在肝里面的血推入心脏然后散布全身,推动血液的循环,然后再来补充血的物质成分。因为如果道路不通畅,直接补血的话就会造成拥堵。就像一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


当归这味药气很烈,在这里主要是帮助肝血的上升,同时因为当归的汁液浓厚,不像桂枝等疏肝的药那么燥,所以它同时也可以滋润血液。川芎呢,则是来帮助当归上升的,因为它的气更加烈,推动力更强,假如遇到一些淤血阻碍上升之路,川芎就能帮忙破除障碍。


这两味药都是肝经从左上升之药,由于肝经和胆经形成一个圆形闭环,所以又加了一味白芍来帮助胆经从右下降(此处不懂的参看第一课),如果不加白芍,就容易上火,这样左边一升右边一降,整个圆环就加速运动起来了,输送血的路子就畅通了。

输血的道路通畅之后,就要着手补充血液的分量了。中医一般选用熟地黄,因为地黄经过蒸晒后,色黑入肾,含有的汁液浓厚,能补足血液里面的液体,相当于水管里面干了要往里面加水一样。


地黄其性又厚重下沉,能吸附人体上部的营养物质与能量一直沉入肾中,所以地黄能补肾水,肾水足了,肝里面的阴液得到肾的补充,也相应的充足了。而人的血液就是来自于肝,所以归根结底,地黄是造血的物质材料来源。


刚挖出来的地黄叫做鲜地黄,晒干后叫做生地黄,张仲景一般喜欢用生地黄,后来的人由于嫌生地黄太寒,吃了容易拉肚子,所以就把它蒸晒成了熟地黄,性质就转为温补了。这味药的原理就是给血里面兑上汁液。

如何?这味药在补血上,方方面面考虑得非常周全吧?可惜到这里剧情反转了,很多人一吃下去,立马就感觉脾胃被堵住了,吃什么都没胃口,反而血更虚了。因为熟地黄这味药跟阿胶一样特别滋腻,就像沥青一样,除非你的脾胃非常的旺盛,否则想消化掉它转为血液是很难的。


人体可不是想加什么进去就能加什么进去的,这些中药和西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补充的是血液的物质成分,而物质成分是需要人体吸收转化才能利用的。熟地黄想入肾,变成肾水,再转化成血液,就得先经过脾胃这一关,脾胃不强,怎么进来就怎么拉出去,根本入不了肝肾。


所以血虚不是你想补,想补就能补的。就像盖房子,把建筑材料都买齐了放在一边,可没有建筑工人出力干活,怎么能把砖瓦变成楼房呢?

           

这里的建筑工人,就是脾胃,你当归,白芍下去,不也得靠脾胃去消化?所以说,大多数人的贫血,归根到底,还是脾胃气不足造成的,脾胃阳气旺还贫血的不是没有,比较少见。


《黄帝内经》讲,中焦并胃中受气,泌糟粕,蒸津液,上注于肺,乃化为血,是为营气。意思就是说,血的来源是脾胃利用三焦送过来的命门之火,蒸腾食物后转化而成的。所以恢复脾胃的健旺,才是补血的最有效渠道,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吃补血的药,才能事半功倍。明白了吧?要想补血,先健脾胃再说,胃经主血,脾胃强健,才能把食物的精华转为血。


如果脾胃的气不足,一般表现为吃不下饭,稍微吃一点就不怎么消化,平时动一动就容易气喘吁吁,有时容易出虚汗,面色苍白,不易上火。这种状况一般是脾胃的气不足,可以考虑在四物汤里加入黄芪15克。

如果是脾湿,表现为舌头上有齿痕,身体虚胖,容易水肿,但是胃口还好,这时可以在四物汤里加入白术10克,茯苓15克(打粉)。

如果是脾胃寒凉,表现为怕喝冷水,胃部感觉很冷,容易腹泻,这时应该在四物汤里加上生姜15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