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沙样胆结石的对策

 吉祥ei2uo5k9pq 2018-11-20

门诊就诊中,有一大类胆结石患者,属于泥沙样结石,这一类结石也是属于可能通过药物治疗,或者结石自己通过胆囊胆管收缩排出体外的结石。也就是说只有这一类的结石才是病人认为可以治愈的。

泥沙样胆结石的对策

那什么才是泥沙样结石呢?

泥沙样胆结石诊断来源于1*彩超,或CT检查报告结果。2*ERCP检查和治疗时镜下观察到。3*手术切除胆囊胆管后肉眼看到的。说明一下2*和3*的诊断一般不会出现误差。CT检查出现误差机会也很小。彩超泥沙样结石是根据结石回声间接来判断,如果胆囊胆管内胆汁浓缩的足够浓,胆汁密度足够高,彩超检查时就可能出现强回声的伪影,就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泥沙样结石,当然这种情况下,这一类人群也是很容易就真的出现泥沙样结石的。所以彩超诊断泥沙样结石不是100%就是就是泥沙样结石,但误差也是非常小的。

先看看生理学上对胆汁的描述:

人体肝脏每天大约产生800ml~1000ml胆汁,这些胆汁通过胆管被送到胆囊中储存并浓缩。当人体经过进食3分钟-5分钟后,胆囊会发生反应性的收缩,将胆囊内的胆汁经过胆囊管胰胆管排入十二指肠中。

再看看胆汁的生理作用:

1*胆汁可以将脂肪分解为更加细微的脂肪颗粒,便于吸收。

2*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人们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也看看胆囊的解剖学描述:

胆囊是呈梨形的袋状器官,里面装满了金黄色的胆汁。它长7cm~10cm,直径3cm~5cm,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储存、浓缩、排泄(收缩)、分泌胆汁的功能。所以当胆囊中的胆汁过度浓缩了,没有及时得到排泄,潴留太久了,就容易沉积下来,结晶后出现的结石就是胆结石,胆总管、肝内胆管内的结石。

同时看看胆结石形成的原理:

平常未进餐时,特别是在晚间睡眠时,胆囊处于休息状态,一般胆囊不会自行排出胆汁,这时候胆囊中胆汁中的大量水分就会被吸收,达到过度“浓缩”的状态。如果胆囊这时候没有及时受到刺激进行反射性收缩,比如没有及时进餐,特别是进食早餐,这时候休息中的胆囊继续休息,胆囊中的胆汁就会更加进一步浓缩和结晶,这时候胆汁中的胆固醇和无机盐就会慢慢结晶形成一些小的,就是泥沙样结石。这些泥沙样结石留在胆囊内,经历数年,就会逐步增大,最后形成大的胆囊结石。

再复习一下我前面的文章

1*结石化学成分分类:胆色素性结石,胆固醇性结石,混合性结石。

2*结石部位分类: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包括胆总管结石,胰胆管结石等)

3*综合认识一下:A: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和混合性结石;B胆总管结石,可以原发于胆总管,也可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多为胆色素结石。C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呈泥沙样,容易往下流动,因此多数同时伴有胆总管结石。

可以看出泥沙样结石其实最常见于肝内胆管结石,而不是你认为的胆囊喔,原因呢?因为胆囊泥沙样结石容易从彩超检查出来,但肝内胆管结石不容易被检查出来,特别是小于0.5公分的小结石。而且肝内胆管或者肝外胆管泥沙样的结石也容易自行掉落排入十二指肠,所以其实很多人得了泥沙样的小结石,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它可能自己已经排出体外了,这个是客观事实存在的。

当然胆囊泥沙样的结石排出体外就没有胆管的容易了。

胆囊泥沙样结石跟饮食和肥胖为什么有关呢?

肥胖,高脂饮食的人群,胆结石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当人体摄入大量高胆固醇饮食时,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随之增加,富含胆固醇的胆汁更容易浓缩,更容易沉积结晶,产生结石。过度摄入高糖饮料和食物,也会增加肝脏胆固醇合成,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性成分增加,从而增加胆结石形成的风险。

泥沙样结石有药物可以溶石吗,溶石靠谱吗?

1*胆管内泥沙样的结石是可能自行排出的。

2*胆结石能药物治疗的病例,其实也只有这些泥沙样结石才有可能。

3*常用的药物有消炎利胆片,中外各种厂家的各类消石素,门冬氨酸钾镁,各种中药药剂(包括民间秘方和中成药制剂和片剂,汤剂),茴三硫,熊去氧胆酸钠等等药品,所有这些药,都有人说有效,都有人说无效的,临床上可以说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有效的,因此使用需慎重,特别是费用高的秘方,别太相信。

4*目前临床认为最有效的溶石药物是熊去氧胆酸钠。

其实熊去氧胆酸只对胆固醇结石有效,而对胆色素结石几乎无效。

服药进行溶石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

1*至少需两年的治疗疗程,提醒一下,这个疗程实在长。

2*溶石的人群,必须先口服胆囊造影剂进行X线造影,这一类结石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结石可透过射线,可活动,结石直径小于15mm,最好在5mm以内、未发生钙化的胆固醇结石。在临床上溶石条件够苛刻的。

3*即使符合治疗条件进行溶石治疗的,也只有大约10%溶解成功,而且溶解成功的人群,一段时间后大约有50%的人会复发。

即使是这么苛刻的溶石条件,还是那么低的成功率,那么高的复发率,你还会去选择溶石吗?

最好的溶石药都这样了,那些偏方呢?敢去试的人,只能说胆大。记得要心细,无效的时候及时停用,避免药物的肝肾损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