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ACC: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潜在治疗方法

 hghhphf 2018-11-20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作用于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的药物,不管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还是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ARB),这些药物均极大地改善了心衰患者的远期预后和临床结局。

近些年来,一个将 ARB 与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整合到一起的新型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问世,给广大心衰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PARADIGM-HF 研究证实 LCZ696 相较于依那普利降低 20% 心衰患者住院率及心血管死亡风险。尽管这一阳性的结果获得美国 FDA 及欧洲医学机构的认可,但是鉴于 ACEI/ARB 作为一线药物用于心衰 30 年的临床证据以及 LCZ696 在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上缺乏足够证据,故仍不能把 LCZ696 作为新的心衰治疗首选药物。此外,人们对于 LCZ696 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机制知之甚少。


近期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临床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报告,为 LCZ696 的临床作用机制和心脏保护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该研究分组如下

 新西兰大白兔被麻醉镇静后通过试验前手术植入的冠脉球囊扩张阻断血流 45 分钟造成心肌梗死,之后抽空球囊进行心肌再灌注,所有兔子共计分为三个试验组。

梗死心肌保护组,在再灌注治疗开始时即随机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 (20 mg/kg; n = 9)、缬沙坦 (9.1 mg/kg; n = 8) 或安慰剂 (体积相同的水,n = 9)。心梗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兔子血清 cTnI 水平,72 小时后将兔子处死并做心肌组织学分析。HFrEF 治疗组,在第 6 周前每周通过超声波心动描记术检测兔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如 LVEF ≤ 40% 则可入组,如至第 6 周兔子未出现心功能异常则排除,入组后兔子在第 6 周开始随机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 (10 mg/kg,每日两次; n = 7), 缬沙坦 (9.1 mg/kg/day; n = 7) 或安慰剂 (n = 8),服用至试验结束第 10 周将兔子处死并做心肌病理组织检查。HFrEF 预防组,在再灌注治疗开始时随机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 (10 mg/kg,每日两次; n = 9), 缬沙坦 (9.1 mg/kg/day; n = 9) 或安慰剂 (n = 9), 服用至试验结束将兔子处死并做心肌组织检查。


研究得出,1. 沙库巴曲/缬沙坦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和血清 cTnI 水平。

在梗死心肌保护组,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安慰剂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缬沙坦均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同时高风险心肌梗死面积在三种药物组无明显差。但是只有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安慰剂相比显著降低了心梗急性期 cTnI 水平。

2. 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了缺血性心肌病所致 HFrEF 的左心室功能且降低了心肌梗死后瘢痕面积。

在 HFrEF 治疗组,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和安慰剂相比,显著提高了兔子 LVEF 值,且这种益处是持续整个试验过程并在第 10 周达到最显著差异 (p = 0.016)。在减少心梗后瘢痕面积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安慰剂相比达到统计学差异;与缬沙坦相比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可看出明显下降趋势。

3. 急性心梗后长时间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可预防缺血性心肌病所致 HFrEF。

在 HFrEF 预防组,在该研究各个时间点检测 LVEF 均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要高于安慰剂组,且两组间达到统计学差异,且在心梗后 4 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 LVEF 值要明显高于缬沙坦组。虽然缬沙坦相较于安慰剂显示出升高 LVEF 的趋势,但是两组间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相比,具有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且改善心室重构。而且在心梗所致的心衰预防和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相比可带来明显的短期和长期获益。脑啡肽酶抑制剂与 ARB 类药物的结合增加了其抑制心梗后急性及慢性损伤作用。

本研究中未出现肾脏损伤的案例,但考虑到心衰所致肾脏损伤出现缓慢,短期(10 周)观察不能充分评估肾脏损伤情况,故沙库巴曲/缬沙坦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性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梗后心衰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待正在进行的 PARADISE-MI 研究给予我们最终的答案。


编辑:建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