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葫芦与螃蟹

 malijun21 2018-11-20

葫芦与螃蟹

    葫芦和螃蟹,原本风马牛不相及,无良文官陶谷的缘故,两者中国文化里有时成了搭档。

    陶谷,北宋初翰林,负责起草文件。宋太祖说他有一双鬼眼(陶眼睛颜色深碧),意思心机太深。皇帝眼力不错,陶谷绝对不是什么好鸟。早些时候,陶谷代表后周出使南唐,初到时道貌岸然,吆五喝六,南唐国君李煜和大臣敢怒不敢言。后来,陶谷在驿馆寂寞难耐,壁上留下字谜装嫩曲表心声。南唐宰相韩熙载猜出字谜乘机下套,陶谷原形毕露,在驿馆与伪装成驿卒女儿的特工一夜情。陶办完事还写下一首《风光好》,任女间谍带走。《风光好》配曲后广为流传,陶谷颜面丢尽,国家形象相当受损,可谓中国古代外交丑闻。(参见《尧山堂外纪》卷四十二等)

   陶谷曾与宋太祖在后周共过事,自以为太祖黄袍加身时还救过急,又担任宋朝翰林多年,眼看同僚下属都升了官,自己却颠东忙西不见升迁,真急了。陶谷自己不开口,托人在太祖面前说自己工作如何吃力卖力,探探太祖意思。太祖却说:“翰林起草文书,都是翻阅前人旧作,俗话所谓‘依样画葫芦’而已,有什么费力的?”陶谷听说后,失望异常,作打油诗发牢骚自嘲,最后说:“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参见《东轩笔录》)故事到这里,只有葫芦,没螃蟹什么事。

    后来有一次,陶大人出使南越。当时,南越已对强大的北宋称臣。陶谷阴劲又来了,对吴越国君钱俶狐藉虎威,不可一世。钱俶宴请陶谷尝尝梭子蟹,陶谷不认得,问属哪一类。钱俶让人取来梭子蟹蟛蜞等从大到小十余种罗列。陶看了却说“一蟹不如一蟹”,以此讥讽钱氏家族一代不如一代,宴会结束时,钱俶安排献上一道葫芦羹。陶谷见之不吃,钱俶劝陶谷尝尝,还笑着说“先王在世时,厨师擅长烹调葫芦,今天依样制作呈上。”听了,陶谷竟无言以答。(参见《宋稗类钞·卷二十五)

    就这样,后人说起陶谷其人其事,“一蟹不如一蟹”搭档“依样画葫芦”,两个熟语也由此广为流传。依样画葫芦,说的是没有创意,更谈不上创新;一蟹不如一蟹,说的是一个不如一个。自古至今,陶谷模样的葫芦螃蟹,还少吗?所以,我们经常会想到用到这两个熟语。(陶谷这只葫芦螃蟹的其他事迹,另文叙述,不过得花几天时间先认真读点可靠的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