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苕情结
2018-11-20 | 阅:  转:  |  分享 
  
红苕情结

陈善军

红苕,在中国南北方有不同的叫法。南方叫甘薯、山芋、红芋、番薯;北方叫红薯、白薯、白芋、地瓜;而在四川、贵州等地又叫红苕。

以前,我国没有红苕这品种。那是在1593年春,一艘从菲律宾启航开往中国轮船的缆绳上,缠绕着甘薯藤蔓。薯蔓外面涂着泥巴,以免被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发现。轮船经过七天七夜的航行,终于到达我国,从此,这个原产南美的作物——甘薯,在福建沿海安家落户,这就是我国种植甘薯的起源。这个引种甘薯的人是福建华侨陈振龙。他身居国外,时刻关怀着祖国的农业发展。在他回国途中,经过周密计划,巧妙伪装,终于躲过了关卡的严格检查,完成了这项引种任务。

在我的记忆中,红苕很贱,生存能力却很强。到了初春,人们把那些在窖里储藏没烂、小根的红苕埋在土里,经过细心管理,苕苗便慢慢出土成长。到了初夏,翠绿的苕藤越长越茂盛,有五、六十公分长时,到了大雨后,人们便剪成十来公分长短背去掏好苕沟的土里,有间距地栽插压紧就行了。

经过半年左右的成长,苕藤长到了一米来长,到了秋末,红苕就可以挖出供人们享用。红苕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很强的消化、通便和辅助排毒、降压、抗衰老的功能。

记得在那些年代,红苕是人们的半年口粮。苕藤和苕把及苕皮是喂猪、牛、羊的好饲料。还有,烂红苕晒干还可以烤酒。那时,人们为了节约,有时把光滑的小红苕煮在猪食锅的下面,煮好后捞出来当晚饭,一家人剥去苕皮吃得津津有味,那香甜的味道现在还值得回味。

总之,红苕的功劳很大。今天,人们还是离不了它。





献花(0)
+1
(本文系善军亦夫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