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 嫂

 天涯共暖 2018-11-20

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如果用这句话概括俺村里“军嫂”,那是再合适不了。

俺村“军嫂”身材魁梧颀长,性格温厚和善,1969年参军入伍,1974年转业回乡,在部队不仅是位随军卫生员,而且对文艺特别爱好,1972年并被派选随军进入老挝参加过援老抗美战斗。

村里人说,那年,“军嫂”兄弟两人报名参军都被选上,父母只好让老小出去,把老大留在身边。六年后,“军嫂”回来,父母相继去世,他依靠自身能力在村里谋到一份工作,并在本镇找了一位独女成了家。 

 

 几年后,岳父、岳母病重,无人照顾,军嫂把两位人接到身边日夜照顾,直至两位老人寿终正寝,他把两位老人后事依然安排得妥妥帖帖,送上了山。

 改革开放,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军嫂”儿媳都在外打工,妻子突然患了中风,双手和双脚都失去了自理能力。凭着在部队学到的一些卫生知识,他每天坚持帮妻子按摩、康复锻炼。从医院到家里,他没有惊动任何孩子,每天像位贤惠的“妻子”对爱人不离不弃,细心料理,无怨无悔。无论吃喝拉撒,更衣洗漱,他从不把个人情绪发泄到妻子身上。因此,村里人都称他为“军嫂”,一点也不为过。

“军嫂”,不仅待人和蔼,而且乐于助人。近年,广场舞盛行,“军嫂”由于对音乐爱好,二胡拉得娴熟,因此,找他学习、请教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在料理妻子一切之后,他总是乐于帮助年轻人学习乐理知识和二胡技巧。 

 

2012年为了协助镇老年协会工作,他毅然组织部分音乐骨干成立了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全镇老人走出去,不断开阔眼界。几年来,在“军嫂”的带领下,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先后组织农民上过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以及附近庐山、西海、贤母园等旅游景点进行过观光和旅游。在镇老协资金缺乏的条件下,为发展镇文化事业积累资金,“军嫂”积极措施,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

他就是城子镇城镇村原党支部委员、城镇村主任金锦元,退役回乡后,一直在平凡岗位上,不仅默默为绿色橄榄枝增添了一份亮丽的色彩,而且为弘扬孝老、敬老中华传统美德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