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亳州自古为一大商埠,明清以来,金融业更趋繁荣。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商贾云集,商会林立。到清末民初,全城大小钱庄有33家,南京巷钱庄建于清道光年间,清未平遥 “日升昌”票号的分号。南京巷钱庄,为面阔3间的三进四合院,存有门厅、正厅、后厅、柜房、账房、掌柜房、灶房等建筑30余间,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布局严谨,保存完整。现内有亳州钱庄兴起、发展、消亡专题陈列,对研究近代钱庄的历史和商铺建筑有重要价值。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巷钱庄
钱庄是安徽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钱庄建筑,建于道光年间,钱庄是一座两层三进四合院建筑,四通八达,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布局严谨,自然合理,对研究古代商铺建筑具有很大价值。

钱庄的整体建筑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共有三道院子八道门,八方来财。这八道门是前门大后门小,越往后越小,成倒斗状,寓意日进斗金。还有一条引水渠,寓意财源广进似流水。天井院式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商铺式风格。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边的房檐上流下,“这个比喻四季来财,肥水不流外人田。”掌柜房的摆设也很有讲究,厅台上有四个瓶子,一个镜子,寓意平平静静、四平八稳。

同时,古钱庄建筑对防盗的要求非常高。钱庄的大门上包裹了铁皮,钉上铆钉,两边有错落的门槽,大门关上以后,门缝连刀片都插不进来;屋顶上方有铁丝网,网上有铃铛,如若有人从上面爬过,碰到铁丝,丝上的铃铛就会发出响声报警;墙体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沙子,如果有小偷打洞偷盗的话,沙子会自行流下把洞口堵住。龙凤山介绍,除了防盗之外,这样的墙体还可以防火,如果有火灾发生时,把墙砸开沙子流下来就可灭火;还能防潮,没有沙子,钱放在屋里容易生锈,而沙子可以吸潮。






















 南京巷钱庄共有前厅、中厅、三厅、信房、账房、掌柜 房、金库、财神堂等30多间,信房管人事、中厅用来接待、账房负责银钱出纳……机构一应俱全,分工明确。其中,钱庄内展示的密押诗,内中颇有玄机,表面看起来像现在银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实每个字都是钱庄内部的密码。这套完备的金融管理制度曾经让很多西方管理专家叹服。现钱庄存有亳州钱庄兴起、发展等历史专题陈列,对研究近代钱庄的历史和商铺建筑有重要史料价值。








钱庄亦称银号,是专营银两汇兑,吸引存款、放款的私人金融机构,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清末民初时期,亳州钱庄主要聚集在南京巷和爬子巷这两条街道上,在这两条不足三百米的街道上竟多达42家钱庄,可以说是亳州的金融两条街,为此在当时亳州享有“小南京”的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