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这幅作品历时23年,临终前都未能完成

 tjshpqbjxd 2018-11-20

手绘ART


王式廓生命铸就《血衣》

血衣 画布·木炭 192x345cm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你可知《血衣》这幅作品前后历时23载,是一件在新中国美术创作史上历时最长而终未实现画家本来愿望的作品,最后作者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血衣》是王式廓呕心沥血浇灌出的代表作,始于1950年,前后历时23载,包括10年间创造的百余幅人物素描系列作品及1959年完成的大型素描作品《血衣》,包括以后陆续完成的73幅油画人物肖像等系列和最后未能完成的大型油画《血衣》。


1959年,王式廓正创作《血衣》


1957年,作品尚在素描草图、习作阶段时,就被中国美协机关刊物《美术》重点报道,不仅在封面和内页选刊习作和草图,而且还专门发表了评论文章,一件作品,尚未完成即受到如此关注,这在《美术》杂志编辑史上极其少见。


《血衣》初期草图(第一稿)


《血衣》初期草图(第二稿)


《血衣》定稿草图


此次拍的《血衣》草图、素描共65幅,可以分为整体构思性草图(9幅)、局部形象构思性草图(24幅)以及创作性习作(32幅)。


其中除个别草图和习作曾在有关出版物发表外,其他均未曾公开。


《血衣》(大型素描创作)分解图之一


《血衣》(大型素描创作)分解图之二


《血衣》(大型素描创作)分解图之三


《血衣》(大型素描创作)分解图之四


《血衣》(大型素描创作)分解图之五


《血衣》(大型素描创作)分解图之六


为了准备《血衣》的创作,王式廓有机会就下乡,参加土改工作队,访贫问苦,给农民画肖像,积累人物素材。王荻地夫妇还回忆:“他千方百计收集地主的大褂、地契、要饭小竹篮、破烂衣衫,还专门向中国革命博物馆借了红缨枪,都搁在画室角落里为《血衣》做实物模型。”















《血衣》中,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等,每一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公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
























这些素描人物都是王式廓为创作《血衣》的手稿,这些都是真实的人物形象,从人物取材,到人物表情、内心、细节的刻画,都极力要求自己做到完美。


他甚至为画《血衣》里一个拿地契的老农形象,义无反顾的跑去河南,一段时间后真的找到了让他满足的老农形象。

















画家从现实主义出发,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奔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













后来总结《血衣》的创作,他曾经回忆:“我心中憋了好长时间,不知该怎么表达这种历史性的冲突,概括一个历史时期。”他把这个关键情节的缺失,比作找不到开启主题思想之门的“钥匙”。


一年后,王式廓终于找到了这把“钥匙”:书中画着一个妇女,正用血衣控诉地主的剥削。












《血衣》这幅素描作品,一画再画,画家以生命为代价对艺术的完整性做出了不懈的追求,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1973年他准备完成《血衣》的油画,5月22日,王式廓从清晨一直画到傍晚6时,他就像一名战士握着他的枪一样,捏着手中的画笔,倒在了为油画《血衣》准备的人物肖像习作前,经抢救无效,不幸与世长辞。



这是他倒下时,画的一老一少农民的头像,还没有完成,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血衣》系列作品,虽然其油画尚是一部“未完成的交响乐”,但它的成就已经奠定了王式廓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历史造就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写实绘画,也造就了艺术大师王式廓。


注:来源:798手绘网(ID:shouhui798),转载请注明出处。分享仅供大家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