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 内篇 人间世》(3)内圣外王,先持心斋

 楚士祥丁 2018-11-20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上篇读到,颜回被他老师孔子已经问到无话可说,只好问老师孔子,究竟如何是好?孔子回答他:“斋。”,然后我就告诉你怎麽办。颜回以为是祭祀斋戒沐浴那套,所以孔子跟著解释说,这个“斋”不是祭祀之斋,是心斋的斋。

先来看看“斋”这个字怎麽解读。《说文解字》对斋的注释就两个字:“戒,洁也。”

所以斋有两层意思:“戒”就是警惕,警惕自己不能超出一定的界限,就叫“戒”;“洁”好理解,乾淨的意思,当然,应该作动词解,使乾淨。所以“心斋”的意思,就是心境上保持在一个范围内不外逸,从而使自己的心境清淨澄明。

这个当然是我的解读,我们再来看孔子的解读:你首先要专心一志,不要去听耳朵里听到的(不是听不到,只是不受其影响),而去向内去听你的心(体察自己的思想变动)。然后再进一步,听你内在的气息(体察自己内在气息的作用)。这样修持下去,直到外在的音声停留在耳朵外面对你不再起作用,自己的思想也不再乱动而符合自然,所谓“心不苟虑,必依于道”也。

接下来的就比较费解了。之前的那句“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中的“气”,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麽现代的词语来解读比较贴切,暂用“气息”来解读。道家的“气”是个专有名词,不过常见于道家文章的,是“炁”这个字。“炁”字上面是个“无”,说明“炁”这种东西是看不见摸不著的;下面是个“火”,代表一种能量,能对事物起作用的能量。《道德经》上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炁)以为和。”所以“气”或者“炁”这种能量,既不是阴也不是阳,是第三种类型的能量。这个第三种能量所起的作用,是“和”。所以,这种能量,只有你把正反对立的两面都放下了,才能体察得出来。怎麽做到?头一句就说了,“若一志”嘛!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志”不光有专心的意思,也有屏弃对立两面的意思,否则无法得“一”。

好了,讲了那麽多关于“气”的说法,后面这段就比较能理解了。庄子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庄子告诉你,你要一志去体察的那个“气”的东西,是虚的(看不见,摸不著),能对万物起“和”的作用的东西。

最后一句:“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个第三种能量,是慢慢被显露出来的,你的修行境界越高,显露的越多,进而越接近“道”。能体察到这个能起“和”作用的能量,就是“心斋”的意思。大家回忆下《齐物论》里有一句:“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这句我在《齐物论》的读书笔记已经解读过,这裡不赘述。这句话表明了一个意思,圣人厉害就是厉害在能“和之以是非”,所以凡圣人能不持心斋者乎?

能持心斋者,必能内圣而外王,出仕一个卫国能遇到的问题又能算什麽问题?So easy 啦~ 这个就是庄子借孔子的嘴说出来的一番在人间世的王道之法。

《庄子 <wbr>内篇 <wbr>人间世》(3)内圣外王,先持心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