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 内篇 齐物论》

 楚士祥丁 2018-11-20
《庄子 <wbr>内篇 <wbr>齐物论》(8)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从上篇笔记的那段到本文这段,中间还有一大段,这裡大概讲讲:庄子说,道真的在亏掉吗?当然没有,因为道是绝对的,绝对的东西没有成与亏。所以举了三个音乐家的例子,告诉你,只要你真的爱好,真的专心在某一方面去努力,你就能接近道了。像那种只会耍嘴皮子,坐而论道的人,是不可能见道的。

然后就开始调侃自己,说今天我说的这些话和你们说的都相似吧?还是完全不同?(“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后面一大堆的“有言”,其实都是庄子在逗你玩呢!因为本文引用的这段就是要告诉你,之前庄子自己说的话,其实并没有什麽大的意义。所以如果你还在抓耳挠腮,耗尽心思地去思考庄子那段“有言”的话的时候,其实你已经上当了。

庄子在这裡说了两个譬喻,一个是大小,一个是时间长短,正好,讲的就是时空,也就是宇宙(四维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当今在科学上最能解释宇宙如何诞生和发展的理论),宇宙是从零点时间,经过一个极短的时间(10的-32次方秒)就膨胀到非常庞大到规模,而那个大爆炸之前的那个点,有多大?没有大小,宇宙没产生之前,没有时空概念,所以没有大小。所以,天下乃至宇宙,都是从这个点发展出来的,能比其大吗?就算是任何一座山,乃至整个地球与这个点相比,也是非常非常渺小的吧!好了,其实以上都是牵强附会的,也是我的“有言”,大家听不听都是无所谓的,因为形而上的道是无法言说的,所谓大小也是相对而言的。同样一个苹果,对人来说挺小,但对一隻蚂蚁来说就很巨大了。

说完空间,来看看时间。“殇子”就是一出生就死掉的孩子,“彭祖”传说从尧的时代一直活到了周朝,大概活了八百多年。庄子说,没有比“殇子”更长寿的了,也没有比“彭祖”更短寿的了。这是庄子在挑战我们根深蒂固对时间的认知。在我们生存著的这个宇宙,其实是四维宇宙,除了空间的三维外,还有一个时间维度。单从时间来讲,其实是一维的。所谓一维就是一条线。我们知道,线是由点组成的,而单纯地看其中一点,并没有长短大小。所以我们能说由点组成的时间轴线也有长短的概念吗?零乘以任何数,都是零,对吧?还记得庄子之前说过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吧?这一刻的我和上一刻的我早就不是同一个我了。从这点来看,“殇子”和“彭祖”的寿命又有何区别?大家继续烧下脑,如果时间从一维变成二维(由线成面),又进到三维(由面成体),在这样的多维宇宙裡,还有“寿”与“夭”的概念吗?没有了。

挑战完我们的神经后,庄子就说,天、地、我乃至与万物,既是并存的,也是同一的。这个并存,说的是天地万物与我还是有客观上的区别的(形而下),但本质是同一的(形而上),从这点上没有区别,都是从同一个本源来的。这是在重申《齐物论》的核心论点了。

所以啊,庄子之前的“有言”有意义吗?庄子这时候才告诉你,“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嘿!我哪有什麽言可说啊!《金刚经》裡佛对须菩提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你听进去了,你就离道远了。所以,庄子不光强调“道”,更强调“道之用”,能用才是你的道。释家也是一样,要你去行,要你去证,只有证得的,才是你的。儒家更是注重行,是入世治事的学问,所以要你“格物致知”,要你“知行合一”。

那麽这个“道一”是怎麽用的的呢?后面庄子就说了,“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所以,在这个形而上的“一”,发展第一个形而下的相对的“二”,“一”和“二”统一起来的这个作用,就是“道之用”了。庄子称之为“三”。“三”是个很特别奇妙的数字:在道教有“三清”;在佛教有“三宝”;在儒家有“三纲”;在基督教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等等等等。好像大家在认为“三”这个能衍生万物的数字上,是出奇地统一的。

《齐物论》是“道之用”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后面《养生主》、《人间世》等讲实际行门的几篇章节才能得一以贯之。

《庄子 <wbr>内篇 <wbr>齐物论》(8)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