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七二:方寸之间,尽显篆刻之美

 七里山人 2018-11-20
蒋七二:方寸之间,尽显篆刻之美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8-05-18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0 ]

在被称作礼乐名邦的小城通海,有一座因“匾山联海”而驰名中外的秀山,在秀山脚下,有一间远近闻名的“七二刻印工作室”。工作室的主人,就叫做蒋七二,是通海县远近闻名的“才子”。“才子”之名究竟从何而来?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于近日采访了蒋七二。

在蒋七二眼里,每一枚印章,都有着独特的灵魂。
在蒋七二眼里,每一枚印章,都有着独特的灵魂。

受秀山文化熏陶,醉心诗书画印

初见蒋七二,发现他与记者想象中的“才子”相去甚远,干净整洁的穿着不似想象中的“艺术家”那样穿长衫、留胡须。在与蒋七二的交流中,记者才知道,蒋七二本名叫蒋毅,毕业于云南大学物理专业,因生于1972年,父母便唤他“七二”。

蒋七二生长在秀山之麓,自小受秀山上源远流长的匾联文化熏陶,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年幼之时背对联、学对联、写对联,学生时期更是诗、书、画均有涉猎,后来潜心研究刻印,这些都是受了秀山文化的影响。

据蒋七二介绍,他在初中时就已经开始学写对联。他说:“每次爬秀山,看到山中花草建筑、匾山联海,有什么感想都会用对联的方式记录下来。”至今为止,蒋七二已经创作了数百副对联。2008年,蒋七二从自己的对联作品中挑选了100副,每副配上一篇“联外话”散文,加上他拍摄的秀山风景,编撰完成了作品《采云轩秀山百联》。书中,他有不少的“联外话”都是七行的诗或七段的文,对联又是两行,所以有很多人都称他的这种写法为“七二体”。

曾有人说,蒋七二现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他自创了“七二体”这种新写法。自古诗书画相通,蒋七二自然也不例外,他形容自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诗书画领域似乎都有一些造诣,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而说起与刻印的渊源,蒋七二告诉记者,这都源于幼时他父亲给他买的一套积木,“那套积木是木质的,我闲着没事的时候,就拿着小鱼刀在上面刻刻划划,划着划着就把我的名字完整的刻出来了,其实那个根本都不算是标准的印章,但却让我喜欢上了刻印。”

数十年来,蒋七二都以一种“玩”的心态来对待诗书画印,他说:“传统文化就应该用‘玩’的态度来对待,不应该有过多的执念,这样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蒋七二收藏的一枚古印,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蒋七二收藏的一枚古印,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将书法和镌刻相结合,展现汉字自然之美

刻印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将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雕刻相结合,通过印章这一特定的形式展现汉字书法之美、章法之美、刀法之美。

蒋七二介绍,在很多人的眼里,篆刻是一门高大上的艺术,显得那么遥不可及,其实,掌握基本的技法,入门也不难。

记者见到蒋七二的时候,他正在精心打磨手中的印章。他手中的刻刀紧密缠绕着一圈圈的棉线,在湿水的磨石和砂纸上反复研磨后,一块棱角分明、六面平滑的印章呈现了出来。接着,蒋七二将印章固定在印床上,根据顾客的要求设计印文。

蒋七二介绍,刻一个精美的印章,有很多个步骤。首先选出要刻的字;在白纸上反复设计出印稿;将印稿拷贝到印面上;印石固定在印床上进行雕刻;打磨印章,用印泥进行试盖,再修改;修改完成,篆刻基本完工。但每次到了这里,蒋七二都要拿出印泥,反复印上几次,效果达到预期才算真正的完工。

蒋七二说:“刻印是把书法和雕刻结合起来的艺术,要让它们的结合完美无瑕,每一个步骤都不可以‘随便’。”以磨章来说,磨章看起来简单,实则大有讲究。力道用得太小,章面不容易磨平滑,力道过大或是磨章的方向不对会导致章面倾斜,磨出的章就不那么完美了,蒋七二刻印多使用冲刀法和切刀法,对刀功的要求很高。练习的过程非常枯燥,划伤手是常事。”

在蒋七二眼里,每一枚印章,都有着独特的灵魂。闲暇时间,蒋七二喜欢摩挲那些印章,仿佛是在和文字进行心灵的交流。他说,一枚印章刻得好不好,线条、章法布局和艺术构思都很重要。这不仅考验对汉字的理解和书法的功底,还需要创新意识。一枚印章就像一个谜面,如何把不同的字完美组合在一个印面上,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每当解开一个谜面,我都能从中获得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抛开诱惑专注于刻印研究

蒋七二刻印很随性,读到一首诗,看到一道风景,都会成为他刻印的灵感来源,“通海淳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底蕴都让我着迷,也不断为我的印章创作带来灵感。”蒋七二说。

然而,他对刻印文化的研究并没有止步于创作,而是延伸到了学术领域。2016年,他的论文作品《云南古代少数民族文字印(记)及图像印(记)分类述略》获得“篆物铭形——图形印与非汉字系统印章国际学会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17年,论文作品《清民时期瓷器上的装饰印章研究》获得了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这两个奖项均由西泠印社所颁发,西泠印社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较广的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非专业出生的蒋七二能在这样团体活动中获奖,是极其难得的。

2017年,蒋七二辞去在银行的工作,在通海开设了一间“七二刻印工作室”,专心研究刻印文化。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见到了许多他收藏的物品,瓦当、陶器、古印……这些也都是他研究的一部分。记者想到,在参加研讨会以及峰会的时候,他还是一个银行的职员,却已经参加了代表着国际印学领域最高规格的学术活动,成为云南省首位入选的本土篆刻家,着实让人佩服。

谈到以后的研究方向,蒋七二表示,以后会将大部分的精力用来研究云南本土少数民族的印文化,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成就。(又亦  文/图)

编辑:蒋婵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