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能是史上最完美的“道”解释,用量子力学探讨中华文化的科学性

 博采精取 2018-11-20

现代人总是说古老的中华文化只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本人绝不认同!我认为古老的中华文化是一种基础的科学,也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科学!无论科学如何发展进步,都脱离不了这种基础。老子的“道”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科学性,“道”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理论。

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道”是探索和揭示宇宙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从而揭示一切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首先说宇宙之本质就是“从无到有”。“无”是“道”的起点,也是宇宙的起点,所以无是宇宙之本原,那么就是宇宙万物之本原。

“有”就是本原的征发之物,即宇宙的表征、也即宇宙万物的表象,那么“无”和“有”就构成了宇宙万物的两面性。而对于宇宙万物这个“物”的本身而言,因为从无到有之后,这个宇宙就是绝对运动的,运动也是宇宙的本质属性,是因为物在运动,所以“物”运动所产生的表象就是“事”,物的两面性就是事物,物是本质,事是表象,事物就是物的两面性。也就是宇宙万物的两面性。因此我们说“事物”概括了宇宙万物所表现出来的本质与表象。所以“道”也是探索和揭示一切事物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事物的表象,也就是“有”也,而本质的“无”是我们看不到的,只能用超常的思维来感知或形象的描述。

可能是史上最完美的“道”解释,用量子力学探讨中华文化的科学性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也是“无”和“物”也。

1、“道生一”:因为“道”的初始状态是无,所以它玄妙而虚无。无状无形、恍恍惚惚、疑幻似真、混混沌沌,混沌就是“无中有象”、“无中有物”是为鸿蒙,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也许就是物理学所说的混沌态。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而生、从无到有,我们可以把“道”看作是粒子层次的“超弦空间”,也可以看作是计算机里信息的最小单位比特(bir)的编码“0”,那么“道”是0,0生1,0和1就构成了比特的两个基本单位。

2、“一生二”:“一”是有,也就是宇宙开始从“无”到“有”了。有就是物,物再产生了事物,即“二”就是事物,就是物的两面性也即阴阳性,于是有了阴阳,阴阳的运动变化就能产生更多的事与物就是万物。计算机有了0和1,0与1的不同组合,就可以组成计算机的万种信息。

3、“二生三,三生万物”:由于有了“二”就有了事物,就有了阴阳,就有了运动的持续。便能化生万物,化生事物。“三”即万物也,生成了物质的基本元素,使“道”中的“物”和“事”更加的具有事物化。

可能是史上最完美的“道”解释,用量子力学探讨中华文化的科学性从物理学的量子力学来看,“二”可以说是原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不带电是0是本原也是核心,电子带电荷是1是波也是表象,因此电子是1,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1(-1或+1)电子能产生能量,就构成了有能量的原子,原子又产生了分子;分子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万物,“三”就是分子的不同组合形式。

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三”就是0与1的不同组合形式,从量子比特来看,0与1又可以无限的叠加,这就是量子计算。

又回到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二”就是“有”,也是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就是事与物即事物,再化生“三”,就有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再构成世上宇宙万物及一切的事物。到了事物的层次就是我们人类感观能感受到的宏观世界。

可能是史上最完美的“道”解释,用量子力学探讨中华文化的科学性我们再用现代最前沿的科学量子力学来进一步解释,夸克组成了质子和中子,再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又组成了原子,原子组成了分子,再生成了物质。那么以目前的科学来说,夸克和电子暂时是不可再分了,因此也把它们称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元,就像计算机里的0和1。已知的基本粒子并不仅仅是夸克和电子两种,而是多达数百种,包括正电子、中微子、光子、轻子、介子、重子等;非常奇怪的是,除了夸克和电子外,大部分基本粒子都不组成更大的物质结构。

量子理论的“超弦理论”认为,基本粒子其结构并不是实体的微粒,而是一个具有微小架构的空间。而在这个非常微小的空间中,有一根细细的线在振动着,这个线和吉它或小提琴的弦,不停地发出微弱的象弦一样的振动,这些弦是具有端点的“开弦”和圈状的“闭弦”或闭合弦“弦”。弦振动也是物质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些弦以不同的模式振动就形成了不同的物质微粒。振动越剧烈发送的能量越大;反之亦然。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原理,大能量意味着大质量,小能量意味着小质量。无数微粒就是无数的“超弦空间”,构成了宇宙万物及一切事物现象。由此可见,“道”的本原或许可以解释为一种微粒的“超弦空间”或“弦的振动”。而这就是“无”,即空间是空无的,是仅有无形能量存在的“无”。

“超弦理论”证明了万物都是波动的结果: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的线状的“弦”,弦的不同振动即产生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那么超弦理论就证实了我们所知道的微粒其实是有能量而无状态的,这也是“道”的基本内涵。道虽无形却有能量,无中含有、无中生有就是道的最高境界。

可能是史上最完美的“道”解释,用量子力学探讨中华文化的科学性量子理论还认为,空间和时间不是像过去认为那样总是无限可分即连续的,而是量子化的,空间和时间都有最小的值:空间的值是10的负33次方厘米,时间的最小值是10的负43次方,当空间小到10的负33次方厘米后,时间和空间就会融为一体,空间维度就会高达十维。

那么可以想象:如此大的宇宙竟然是由一份份微小的“无”也即“超弦空间”组合而成。我们看到的星球、地球、泥土、山水、植物和动物等世界的一切事物,其内部结构都是无数的“无空间”或者说是“气泡”。现代科学与古老的中华文化宇宙观“道”竟然不谋而合,世界本是“无”,有是无化生而来,有是无的表象,也印证了佛家所说世间都是空的,色是表象,空是本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

可能是史上最完美的“道”解释,用量子力学探讨中华文化的科学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