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本文后,我估计你会有种把当初给这些动物取名字的那些人找出来揍一顿的冲动:你们也太偷懒了吧?除了在陆地动物的名号上加个“海”,一点创意也没有,简直就是存心捣乱! 海象 海象(英文:walrus,学名:Odobenus rosmarus)可是海里的大家伙,雄性能长到1.7吨,它们不管公母都是小眼睛大胡子。它们有一点和大象非常相似——它们有象牙!这些0.5米到1米长的海象象牙不会向上翘起,但这并不妨碍满眼金光的商人们把它开发成象牙的替代品,并因此给海象带来灾难。 目前,海象是鳍脚动物海象科中硕果仅存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北极浅海地区,共有3个亚种:大西洋海象(O. r. rosmarus)、太平洋海象(O. r. divergens)和西伯利亚海象(O. r. laptevi)。 海象喜欢在冰面上活动,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懒洋洋地晒太阳上。由于它们体型硕大、尖牙护身,再加上被激怒后会非常疯狂,因此被称为“浮冰上的王者”,连北极熊也不愿意招惹它们。 不过,到了夏季,海冰消融,情况就不大一样了:虽然海象在水里很欢实,但它们在陆上的运动能力却差得惊人,有时甚至不得不用那副长牙撬动身体前进……夏季正值北极熊的粮食困难期,北极熊会趁着海象行动缓慢的机会,冒险去群体边缘猎杀海象幼仔。 海象以海床上的贝类等为食,但它们并不擅长深潜,目前最深的潜水记录仅为80米,这个记录还不及人类潜水员呢。人们曾经以为,海象会用长牙挖掘海底的贝类,这实际上是个误解,海象并不用长牙做这事,它们用的是胡子! 它们用600-800条腮须来发现食物,这些腮须就像小手一样灵敏。如果发现了猎物,接下来,它们会深吸一口水,然后猛地喷出来,吹走大约15厘米厚的沙,将躲藏在下面的贝类暴露出来。接下来,它会用嘴吸住贝壳来一个暴力的致命深吻,其结果是直接将贝壳吸碎,吃肉、吐壳。这肺活量,着实了得!难怪它潜水不深,但却能在水里憋气半小时…… 象海豹 和海象争夺“大海之象”名头的是象海豹(Elephant seals),也是鳍脚动物,是体型最大的海豹,可以长到身长4米,重逾2吨,比海象还要重。 象海豹有两种,分别是北象海豹(Mirounga angustirostris)和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前者分布于北美太平洋地区,后者则分布在南半球广泛的海域中。 北象海豹(Mirounga angustirostris) 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 象海豹可没有长牙,但是它的雄性有一个肉乎乎的大鼻子。这个肉鼻子不能像大象那样当手用,它是中空的,像音箱一样,在吼叫的时候可以产生共鸣,使声音更加洪亮——在交配季节,海豹群里的大嗓门使人一刻也无法在那里呆下去…… 和海象不同,象海豹可是绝对的潜水高手,曾经被记录到下潜到了1570米的水下,远远超过了核潜艇所能到达的深度。因此,象海豹可以捕猎深水鱼类和乌贼,唯一能在下潜深度上与之媲美的哺乳动物只有能咬断海底电缆的抹香鲸啦。 海豹 一双水汪汪、楚楚可怜的大眼睛是海豹的招牌性萌点,再加上圆滚滚的笨拙身体,真是萌翻了!如果你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原来海豹是没有耳朵的!当然,它听得到声音,只是外耳廓退化或者半退化了。很多海豹身上有斑纹,这也许就是它们得名的原因了。 海豹是鳍脚动物家族中最兴盛的一支,有时也以“真海豹(true seals)”的名字与海豹科外的其它鳍脚动物区分开。它们主要生活在南北半球的寒带和温带海域,其中,由于南极海域没有熊,海豹的生存质量明显大为改观,它们还有企鹅这种美味可以猎杀,然后是北冰洋,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数量就较少了。 西太平洋斑海豹(Phoca largha) 髯海豹(Erignathus barbatus) 环海豹(Pusa hispida ochotensis) 在我国,记录有西太平洋斑海豹(Phoca largha)、髯海豹(Erignathus barbatus)和环海豹(Pusa hispida ochotensis),其中以西太平洋斑海豹分布最为广泛。由于西太平洋斑海豹长了一张“狗脸”,当地人也称之为“海狗”,好吧,下面的单元我还要再提到另一种“海狗”…… 海狮 海狗(fur seals)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海狗(fur seals)属于海狮科,和海狮(sea lions)并称为“有耳海豹”,原因无他,你可以在它们身上看到两个很小很萌的耳朵。 海狮(sea lions) 此外,有耳海豹和真海豹的另一个区别是,它们的后肢可以向前伸,而真海豹是做不到的。从走路姿态来看,海狮等是可以用鳍脚撑起身体“走路”的,而真海豹们只能肚皮贴地蹭着爬行。至于海狮和海狗,我不得不说,它们真的很像,需要细细辨认。它们之间一个区分方法是:雄海狮脑后长着和狮子类似的鬃毛。 雄海狮脑后长着和狮子类似的鬃毛。 海狮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很多马戏团都会训练海狮表演诸如顶球、钻圈等节目。美国人还曾训练海狮作为廉价劳动力打捞坠落到海洋中的导弹或航天器残骸——真的非常廉价,几条鱼就能打发它们去深海干苦力! 美国海军训练的海狮GiGi,在1983年的一次训练中,用鼻子蹭着苏族商船船长Arne Willehag。 在我国黄海南部偶尔会发现北海狮(Eumetopias jubatus),它是海狮中最大的一种,可以长到3米长,体重接近1吨。 北海狮(Eumetopias jubatus) 北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在中国也有分部,但是出现的几率较小,以往的记录主要也是在黄海海域。 北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 海獭 海獭(英文:sea otters,学名:Enhydra lutris)是种以“肚皮卖萌”著称的海货,它是黄鼠狼的近亲,是食肉目哺乳动物中最适应海洋生存的。 它喜欢肚皮朝天漂浮在海面上,肚皮上往往有块用来当砧板砸碎贝壳的石头。海獭们还会手拉手在海面上亮着肚皮休息,小家伙也爱躺在妈妈的肚子上。 海猪 比海猪更大众化的名字是“海豚(dolphins)”,原谅我毁了大家的好感——“豚”在古语中就是猪的意思么。海豚可能由于突出的吻部而得了这么个不好玩的名字。它们是鲸,和海豹之类很好区分——它们没脖子…… 海狸 这家伙其实应该叫“河狸(英文名:beavers,学名:Castor fiber)”,它属于啮齿动物,和老鼠是一家。 河狸是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它们会筑起水坝、截留河水、抬高水源,从而把自己巢穴的入口隐蔽在水下。它们有一条扁平的桨状尾巴,始终生活在河流中,和海洋没有半点关系! 海狸鼠 海狸鼠(Myocastor coypus)与大海和狐狸都没啥关系,我们实在不知道这名字是怎么起出来的——海狸鼠也是啮齿动物,原产地是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很会游泳。 它们由于皮毛贸易而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入侵到很多生态系统中。海狸鼠的外观就是一超级肥大的硕鼠,而且可能是以上所有动物中在岸上跑得最快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