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淌的歌声,盘点1980—2000年华语流行音乐史(一)——李谷一

 梦回唐朝1994 2018-11-20
本人出身在70年代浙江的一个小城,由于老爸喜欢流行音乐,从小就在听歌的氛围里长大,见证了80年代初开始的一首又一首的经典歌曲,所以想从头到尾的盘点一下这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经典流行歌曲。。。。。。

记忆中,家里最早的播放设备是一台绿色的电唱机,用胶片来播放,俗称电唱片,
流淌的歌声,盘点1980—2000年华语流行音乐史(一)——李谷一
流淌的歌声,盘点1980—2000年华语流行音乐史(一)——李谷一
家里买了很多的越剧绍剧歌曲唱片,唱片在慢慢的旋转,电磁头落在唱片中发出声音,在当时基本是唯一的娱乐了。现在这个大箱子一样的东西已经只能在古董市场里面才能找到了吧,网上图片还是可以找到的。

国内流行音乐应该从谁说起呢,我想李谷一是绕不开的,一首乡恋开启了国内华语乐坛的篇章!!!

李谷一:为了《乡恋》的抗争
流淌的歌声,盘点1980—2000年华语流行音乐史(一)——李谷一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一首为电视风光片而配的歌曲《乡恋》,在 1980年经李谷一唱出,便风靡大江南北,令无数中国百姓为之倾倒。谁会想到,李谷一柔美、亲情的唱法,居然被指斥为“靡靡之音”乃至“亡国之音”,经受了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批判,承受了一段压力极大的煎熬。

今天,90后、00后的小孩子可以旁若无人地听R&B、听嘻哈、听重金属摇滚,肆无忌惮地为各色偶像尖叫。而李谷一,正是这些孩子们应该好好感谢的一个开拓者。

在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播出了一首歌,叫《乡恋》。《乡恋》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那时候,许多歌曲是在影视剧正式播出前先由广播电台放送。《乡恋》由马靖华作词,张丕基谱曲,李谷一演唱。歌曲表现了王昭君离开家乡秭归,踏上漫漫和亲路的一种心境,并以家乡的山水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达到了人、情和风景三者合一的意境。歌曲的旋律优美婉约,结合了流行音乐的亲切、美声唱法的结构和民族音乐的悠扬,让人不禁为之深深陶醉。而李谷一的演唱,更是轻巧甜美、圆润流畅,既带着自然山水的清新之美,又有一种精雕细琢的端庄华丽,听来让人感觉无比悦耳。《乡恋》在编曲手法上,运用了当时最现代化的架子鼓、电吉它和电子琴等西方乐器,对于一个刚刚从乐器之王都必须演奏红色经典才能获得生存空间走过来的中国而言,这样的“前卫”和过于向西方资本主义艺术表演形式看齐的手法,无疑属于典型的离经叛道。而这首作品最让人争议的,还是它在演唱过程中的唱法运用。

《乡恋》被称为中国第一首“气声唱法”作品。但准确来讲,虽然李谷一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位以“气声唱法”而闻名的歌手,但其“气声唱法”的代表作,尽管既有《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也有《妹妹找哥泪花流》,但却并没有真正运用到《乡恋》的演唱中去。《乡恋》的演绎手法,可以称之为“半声唱法”或“轻声唱法”。“半声唱法”属于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中的一种,是以声带主动闭合来体现声乐发声与唱歌训练的一种理念。而除了“半声唱法”外,李谷一在演唱《乡恋》的过程中,还一定程度上融入了邓丽君那种甜美的流行音乐表达方式,也让歌曲听起来更柔和、更亲切。

《乡恋》是一首很典型的以山水寄情意的作品,但它的流传既不是音乐技巧上的纯熟,也不是表现力上的无与伦比,而是因为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成为了特定的焦点,从而在两种文化背景的碰撞下,愈发体现出它的艺术价值。可以这么说,乡恋开创了一个中国流行音乐的新时代。

李谷一经典歌曲
流淌的歌声,盘点1980—2000年华语流行音乐史(一)——李谷一
1.乡恋 2.难忘今宵 3.妹妹找哥泪花流 4.知音 5.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6.我和我的祖国 7.绒花 8.迎宾曲 9.心中的玫瑰 10.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11.前门情思大碗茶 12.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13.我愿是只小燕 14.想延安 15.刘海砍樵 16.故乡是北京 17.永远不能忘记 18.无论天边 19.过去的事情不再想 20.春之歌 21.祖国好 22.中华我的家 23.我的中国心 24.花溪水 25.补锅-野菊花 26.摘一束玫瑰花 27.四季歌 28.妈妈,看看我吧 29.鸟翅 30.赠缅甸友人 31.风雨同舟朝前走 32.生日快乐 33.问声祖国好 34.擦掉吧,伤心的泪 35.浏阳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