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的解读-2

 叶晓锜 2018-11-21

西方哲学始终怀抱先验的情结在于,一方面,西方哲学不了解任何一种主体方式都是经验历史的铸就,是经验和先验的统一另一方面,西方哲学以为经验是各自的,具体的,个別的和或然的,先验则是统摄的,共性的,普遍的和必然的。自康德以来,西方哲学在主导上总是致力于找到一种先于一切的先验所在,获得一种纯粹先验的知识。黑格尔的逻辑学,尼釆的强力意志,卡西尔的符号文化,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分析哲学的语言规则,现象学的纯意识,存在主义的此在发问,以及解构论和重构,走的都是同一条路线,即以一种纯粹先验的主体所在和纯粹先验的知识统摄自然世界,心灵世界,人置世界和经验世界。

    然而,在我看来任何先验的主体方式和先验知识都是经验历史的生成,没有经验和先验的统一,纯粹的先验方式和先验知识如同一片光明或一片黑暗,是什么也看不见和说不清的。

    回到认识的主体方式。我们要确立的是,人类的认识是建立在身体方式感知和概念方式认知联结的意识结构基础上的。这样的意识结构是经验历史的铸就。

    人类源自于动物世界,同许多高等动物一样,在生物性演化中生成了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和触觉器官,以及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组成了一个身体方式的知觉系统。以身体方式的知觉把所经验到的外感刺激和内感剌激制作为各种经验对象,由此生成经验判断的意识行为和大脑记忆,造就即时经验和记忆经验合成的调配机制,更进一步的是在长年累月的世世代代养成中渗入基因的传承。

    在人类的意识结构中,身体方式知觉的特质是第一,它以身体方式的知觉把经验到的外感刺激和内感刺激制作为直观的经验对象; 第二,它为进一步的概念方式的认知制作提供了指称和对象的联结。人们常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这里的亲口尝一尝和获得的滋味就是身体方式知觉的经验制作。概念方式的制作则以“这个梨子是甜的”或“这个梨子是酸的”语句指称和梨子相联结,使我们荻得了“这个梨子是甜的”或“这个梨子是酸的”的概念认知。

    人类的意识结构内含着两种不同的意识方式,一种是身体知觉的意识方式,一种是概念指称的意识方式。身体知觉的意识方式,制作和提供了经验对象的感知,也就是康德所说的经验提供了对象,经验对象的提供亦是一种主体方式的制作,即身体方式知觉的制作概念指称的意识方式则制作和提供了概念认知,由是,认知的本质是一种概念指称的主体方式制作。就感知和认知而论,两者是不同的主体方式制作,没有身体知觉的制作,概念指称就无以荻得指称和对象的联结,进行认知的制作; 没有概念指称的制作,身体知觉的感知就无以上升为概念指称的认知。动物头脑和人类头脑有一个根本的不同: 动物的头脑只有身体知觉而没有概念指称的加入; 人类的头脑既有身体知觉又有概念指称的加入。

    人类的概念指称意识方式,并不是上天的赐予,而是人类生存的经验历史赋予,是有它的生成和铸就的经验历史由来的。

    首先,我们必须懂得概念是一种符号指称的构造,当我们用符号,即声符或图符指称对象,就会产生对象的名称约定和性状描述,也就是说,用一个专名指称给予对象名称的约定和规定,用一组形体的,摹状的,关系的,属性的组合指称,赋予对象性状的描述和规定,从而在头脑中把身体知觉制作的经验对象,再制作为符号指称的具有名称和性状构造的抽象概念的事物,由此达到人类认识的产生,即人类特有的,由符号指称构造的概念认识。这种从感知到认知的概念制作会进一步发生和展开它的概念能动,即通过概念统摄,概念组合,概念进阶,概念归纳,概念演绎,概念虚构,以及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运作,生成种种抽象之抽象的概念认识。更进一步的是,通过概念的反馈,求取经验实证的制作和创造,生成人类所特有的概念之物创造,抽象和经验统一的实践认识和实践知识。

    其次,概念是一种符号指称的构造,而符号指称在人类心灵中的生成是和人类狩猎-采集时代的食物分享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的。英国学者理查德·利基在《人类的起源》中谈到人类语言的起源中谈到“我塑造了一幅狩猎-采集者生活方式的图景。我还把语言推到了这些人身上。我相信两者都是无可非议的。”对此,利基引用了美国学者艾萨克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的一篇重要文章的见解,在这篇文章中,艾萨克宣布了他的食物分享假说,把着重点从作为塑造人类行为动因的狩猎,转移到协作地获得和分享食物上来,认为“采取食物分享有利于发展语言、社会互助和智慧”。利基还引用了美国加里福尼亚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威尔斯的见解:“加速我们脑子生长的力量似乎是一种新的刺激物,语言、符号、集体的记忆等等所有的文化的元素。”

    关于食物分享生活的真实性,全球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恩·莫里斯在《人类的演变》一著中提出了人类社会经历了觅食,农耕,工业三种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价值体系,指出在几乎所有的觅食社会中,儿童在早期教育中便被反复灌输分享的价值观,拒绝分享自己的好东西,这在觅食者中间是桩大罪,和自命不凡一样糟糕。

    读利基的《人类的起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线索,即可以从群体狩猎-采集的食物分享生活中寻求人类语言的起源,也就是从食物的分享交流,食物的分配指称中寻求人类语言的起源。我们的远古祖先的采觅者,在食物分享生活中产生了分享交流和分配指称的实际需要,解决这种实际需要的最为简便的方式就是利用人人喉咙里都可以发出的声音进行分享交流和食物分配的指称,这样的情形,使得采觅者们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在长年累月的养成中,逐渐地由叽哩咕噜的生物性叫唤,演变为了清晰的指称性声符,进而生成了人类的口语即语言。采觅者们的喉在喉咙里的位置较低,因而创造了一个大的音室,咽部在声带之上,能够发出范围广泛的声音。研究者们认为,扩大的咽喉是产生发音完全清晰的语言的关键。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人类婴儿出生时像典型的哺乳动物一样,喉位于喉咙的高处,能同时呼吸和饮水,这是给他们喂奶时所必须的。大约18个月以后,婴儿的喉开始向喉咙的下部移位,在小孩长大到大约14岁的时候,喉到达成年人的位置”。为什么会出现喉的位置下移呢?我以为,这正好反映了采觅者的咽喉是语言使用所带来的文化性演变。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详尽地闸明了,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指称的特质。揭示语言起源和指称的特质。当我们确立概念是一种符号指称的构造,那么,认识的起源就破刃而解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线索链条的显现是,人类认识的主体方式是由狩猎-釆集的食物分享交流和食物分配指称的生活图景,声符的制作和使用所产生的文化演化的历史进程所铸就的。也就是说被康德所认定的先的认识的主体方式,是具有它的文化演化的经验历史的起源和由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