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丨“贵潘”来了!

 天然首选 2018-11-21

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穿上秋裤了呢

这么冷的季节

是不是想走进冬暖夏凉的博物馆

来来来

苏博又双叒叕送你一个

来博物馆的理由啦~


2018年12月15日,苏州博物馆清代藏家系列之“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即将开展,88件清代苏州潘氏一族的珍贵旧藏就要与大家见面咯!

 “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提到潘家,在苏州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阜潘氏的一支自明末清初从安徽歙县迁至吴中,逐渐成为吴门望族。

原本经商为业的潘氏,先后与申时行、彭启丰、缪彤、毕沅、吴钟骏等明清状元家族,通过联姻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崇尚教育、致力科举的价值取向,逐渐对潘氏家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乾隆年间潘奕隽、潘奕藻先后会试中式,打开潘氏家族功名之门,潘世璜、潘世恩、潘曾莹、潘祖荫等四世其昌,进士举人世代蝉联,生员贡生车载斗量,潘氏一族极为兴盛。

清同治年间,李鸿章任江苏巡抚时,曾为潘宅题匾曰:“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其中,潘世恩和潘祖荫祖孙二人是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潘世恩(1769—1854)原名世辅,字槐堂,号芝轩,江苏吴县人。

乾隆五十八年,潘世恩状元及第揭开了“贵潘”家族“一状元、八进士、十六举人”闻名于世的望族篇章。他历任六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太傅。

道光八年,潘世恩60大寿,皇帝亲笔御赐“福”字匾。咸丰二年,重与鹿鸣宴;咸丰三年,重与恩荣宴,皇帝亲书“琼林人瑞”匾额相赠。咸丰四年,潘世恩在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入祀贤良祠,谥“文恭”。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仕途风顺,一生富贵,可谓极尽人臣之殊荣。

冯桂芬为潘世恩撰写的墓志铭中表示:有清一代,生前加太傅衔的仅有5人,能两次参加琼林宴的有9人,状元出身官至宰辅的也仅为8人,只有潘世恩一人兼而有之。陈康祺的《郎潜纪闻》里也称潘世恩为三百年中第一福气中人。正所谓:大富贵亦寿考!

潘世恩等五状元书扇  苏州博物馆藏



潘祖荫(1830-1890)字东镛,别字朝阳,号伯寅,又号郑庵

潘祖荫是潘世恩最引以为豪的孙子。道光二十八年,潘世恩80寿辰,18岁的潘祖荫蒙道光皇帝恩赐为举人。咸丰二年他考中探花,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南书房行走等,历任工部、刑部、礼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卒晋赠太傅,谥“文勤”。

潘祖荫行书八言联  苏州博物馆藏

他工诗词,精楷书,尤嘉校雠之学,又醉心金石、古籍,家藏颇丰,是一位造诣深厚的金石、文字学家和收藏家。其藏彝器处曰“攀古楼”(收有大盂鼎、大克鼎等),藏古籍善本处曰“滂喜斋”。

赵之谦 “吴县潘伯寅平生真赏”石章  上海博物馆藏

从一个世代经商的外来氏族何以一跃成为人文荟萃之地的名门望族呢?潘氏家族长久以来的优良家风家训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潘氏家族一向有“孝行、读书、作文、行善、尚俭、谨慎”的家风。潘世恩在此基础上更有所创新,总结出关于“读书、立品、居官、制事”等方面的心得体会,不但自身严格遵从,更被录入了《潘文恭公遗训》,成为影响大阜潘氏后代子孙的精神指向。

恭谨忍让、清正俭约是居官良法

潘世恩为人正直,端方勤慎,外柔内刚。乾隆末年权倾朝野的和珅和大人对其极尽拉拢,欲纳为己用。然而,潘世恩年纪虽轻,初入政坛,但为官清廉,持重大方,对和珅把持朝政十分反感,所以始终不肯上贼船。

“平时以留心人物为第一要务”

潘世恩为官之时,对各种人才极为看重。他与晚清名臣林则徐曾在处置江苏涝灾问题上产生过矛盾。但咸丰帝即位后,潘世恩又首先向皇帝推荐曾被流放的林则徐,称他“历任封疆,有体有用。所居民乐,所去民思”。除此之外,他还极力引荐了姚莹、邵懿辰、冯桂芬等人,皆是清代中后期极具影响的重要人物。

潘世恩书扇页  苏州博物馆藏 

潘祖荫的风格与祖父一脉相承,喜结交天下名士,对自己看重的人才若“有一技之长,终身言之不去口”。咸丰九年,左宗棠被永州镇总兵樊燮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幸得潘祖荫三次上疏力保,说他“才可大用”,甚至提出:“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加之多方打点,上下疏通,左氏才得以脱免,成为晚清叱咤风云之人。

大盂鼎款识拓本(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多年后,左宗棠为报当年搭救之恩,将海内重宝大盂鼎赠予喜好金石的潘祖荫,正印证了潘氏家训中“人之存心忠厚者必立言忠厚,立言忠厚者必作事忠厚,身必享忠厚之福,子孙必享忠厚之报”。

“行百里者半九十,惟在持守坚定”

潘祖荫一生嗜好金石,每闻有彝器出土则 “倾囊购之”,不惜耗尽家财,甚至负债典质。这也算是将家训中“刻苦求知、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发挥到了极致。

-

吴大澂

-

这位吴大澂,各位看官可还有印象?没错,就是苏州博物馆“梅景传家”特展的主人公之一。潘吴两家本就是世交,潘祖荫年长且入仕较早,吴大澂尊其为师。

潘祖荫致吴大澂等尺牍  苏州博物馆藏

潘祖荫因公务繁忙,常托吴氏代为访购古物。吴氏本身也搜藏古器,当与潘氏访求相同之物时,也不得不有所取舍。这不,吴氏先在含英阁看中一件卣,后误送入潘宅,潘氏十分中意此卣,就请吴氏代购。此后每每致信吴氏都要问及此事:

伯寅师

含英有回信否,计应在今日也

伯寅师

含英今日归来否

伯寅师

老弟如得暇,望遣人函致含英一问其消息,究竟如何

伯寅师

含英连日杳然,何也?便中探之

。。。。。。如此再三再四执意求卣,吴大澂定有想要拉黑他的冲动。不过,师命难违,也只得忍痛割爱!正是这种绝不半途而废的精神,以及潘氏子孙对家训的代代恪守,形成潘氏醇厚严正的家风,使潘氏一族在科举鼎盛之后,成就为全国知名的收藏家族。

2018年12月15日至2019年3月17日

海内瞩目的“贵潘”收藏重聚苏州

你准备好了吗?

部分图片由苏州状元博物馆提供,其余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清)潘冕《大阜潘氏支谱·序》

(清)冯桂芬《潘文恭公墓志铭》

(清)潘曾莹《文恭公遗训》

(清)李慈铭《潘文勤公墓志铭》

(清)潘祖年《潘祖荫年谱》

潘佳《潘祖荫研究》

李军《潘祖荫与吴大澂》

徐茂明《清代徽苏两地的家族迁徙与文化互动—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

寻乌潘氏《潘世恩—宰相、四朝元老》

虚实相生之道来也《苏州潘氏家族的家训与家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