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安东老王 2018-11-21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延福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桃溪镇福平山。
  寺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赐名延福寺。现存建筑以中轴线排列为山门、天王殿、长生池、大殿、后殿观音堂和两侧厢房等建筑。殿后有石涧井。山门和观音堂前有石狮拱门。山门、天王殿和观音堂为清代建筑,装饰富丽堂皇。东厢房为明代建筑。寺内尚存宋代铜钟与元、明碑刻。殿内文物有宋宝祐二年(1254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后殿前有元代石狮一对,殿内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刘演书写的《重修延福寺记》石碑、明天顺七年(1463年)陶孟端书写的《延福寺重修记》石碑。
  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对延福寺大殿的断代为元泰定三年(1326年)。1960年陈从周先生对延福寺大殿重新进行调查,从碑记中得出该建筑确切的建造年代为元延祐四年(1317年)。从而延福寺大殿成为江南著名的三座元代木构寺庙建筑中最年长的一座,其余两座是重建于元延祐五年(1318年)的金华天宁寺大殿和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的上海真如寺大殿。

  现大殿为元延祐四年(1317年)重建之遗存。大殿方形,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八椽,明代增建下檐,形成五开间重檐的外观。檐下斗栱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当心间置补间铺作三朵,比宋式做法增加了一朵。殿内原采用“彻上明造”,清代修缮时在当心间加设了天花。大殿屋面用灰色板瓦,无脊饰,也不施飞椽。子角梁向上反翘,使屋檐两翼角有很大起翘。
  殿内柱为棱形,侧脚有防震功能。檐柱下置石礩和覆盆柱础,正面当心间檐柱的覆盆柱础上雕有花饰,金柱下则仅置石础。柱础,一为雕饰宝相花的覆盆柱础,上加石礩;一为礩形柱矗前檐柱与金柱之间用乳栿蜀柱,下端雕刻似鹰嘴。平梁与金柱之间加弓形月梁,起搭牵作用,此法开江南弓形梁之先声。殿当心间居中置“ㄇ”形佛坛。坛上塑像不存。
  殿身属厅堂型结构之“八架椽屋,前三椽栿后乳栿用四柱”。前金柱后退一架椽,在佛坛前留出较大的活动空间。柱子除外檐柱外,檐柱和金柱都呈梭形,柱顶有覆盆式卷杀。
  梁栿虽采用月梁但无斜项,琴面甚巨,两端呈梭形卷杀。札牵则作弓形月梁,都同宋《营造法式》记载的做法不同,应属江南地方做法。此外,如乳栿上蜀柱的下端改作鹰嘴状,亦为江南一带明清建筑中常用做法。
  殿内四周墙壁绘山水壁画和行草书作品,多为明代佳作。此殿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最为久远的珍品。1960年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篇图片作者:不务正业书呆子(携程网); 儒雅睿智事成博士(新浪);三焦(新浪)等
   特别鸣谢:儒雅睿智事成博士


 武义延福寺大殿·发现


    武义延福寺的发现和保护,始于1934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音夫妇的考察。延福寺中的大雄宝殿建于公元1317年,距今差不多七百年了。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到了这里,他们俩花了好几天测绘了大殿及各种构件的尺寸,梁思成后来在他的书中多次提及这座寺院,他极称赞大殿斗拱:“此斗拱全部形制特殊,多不合历来传统方式,实为罕见之孤例。”说明处于偏僻乡间的这座大雄宝殿,当时的工匠与造下皇宫大庙的那些工匠自然不同。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左图:1934年梁思成站在延福寺大殿前(资料图片)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1934年林徽因攀缘延福寺中厅柱梁(资料图片)

  1960年,同济大学教授、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陈从周带领学生对延福寺做了全面的测绘,著有《浙江武义县延福寺元构大殿》一文,对寺院的历史沿革和建筑结构等做了透彻致密的分析。他们在寺中测量绘图数日,得出“实为罕见之孤例”的感叹,并在《营造法式注释》和《中国建筑史》中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还附有当年的测图和照片。
  陈从周后在文章中写到:“浙江武义县延福寺大殿是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建造年代最早的,结构亦最完整的,是研究宋到明建筑发展过渡的实例。同时它也与北方的元代建筑又有若干不同的地方,保存了比元代更老的做法。”(《文物》杂志1966年第四期)。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殿转角旧照·梁思成《建筑设计参考图集》
 

武义延福寺大殿·保护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这座大殿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寺中的石碑记载:在明代,“官兵往复,毁宇为薪,存者无几”,可见在大兵们眼中,斗栱也好,梁柱也好,只不过是一把取暖或烧饭的柴火。幸亏大殿太高,上面的斗栱很难够到,大兵终于无法可施。到了解放后,距离梁思成来后只20年,延福寺由于寺僧出走,人气缺乏,大殿在风雨和虫害的侵蚀中摇摇欲坠了,因此那时西边的梁柱上拄了十几根木头防止它的倒塌。文革期间,寺院被生产队占用,山门里养了许多猪,厢房则变为了蚕房,而金刚殿则专门用来焚烧草木灰。1949年后的50年间,大殿共大修了三回,这样的密集整修在历史上恐怕是少有的,大概是信仰的缺失,改变了木头建筑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使得一个建筑生命迅速走向他的暮年。
  不过这座佛殿还是幸运的,1999年,浙江省的文物专家黄滋等人来到这里,他们花了三年时间,对这座古建的每一根木头进行了修复。修复过程中的一些做法非常值得来者借鉴,如大殿梭柱的更换。殿中一共有16根大柱,其中的5根柱子遭到白蚁的侵蚀已经无法通过挖补的方法来维持,他们更换时不仅考虑到了柱子的大小和体积,还考虑到了柱子的树种,5根柱子有三种材质:杉树、柏树与榧树,这次换上的新柱子同样采用了这三种木材,而且每根柱子都和原来的材质一样。这样的维修保护是精心的,它不仅最大可能保护了当年的建筑信息,且对大殿今后的命运产生良性影响。再如斗拱,那些斗栱拆下来时发现各根木料的尺寸各不相同,即便维修人员将每一根木头都编上号,将一些烂掉的木头依样画葫芦替换掉,这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他们整整干了三年,才把整个架构修复好。在古建大修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现代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宋元留下的许多建筑有一种非常奇妙的特点,那就是它们往往不仅冬暖夏凉而且非常洁净,不仅鸟雀不来做窝,连夏天都不进蚊子,梁上也少见灰尘,从来不用擦拭,延福寺大殿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就在离延福寺六十多公里远的金华城里,有一座比延福寺大殿仅晚一年建造的元代建筑:天宁寺大殿,后者的体量比前者大,斗栱结构相似,然而在经历了近年的大修之后,人们发现建筑的性质变了,大殿自身的驱逐鸟雀、蚊子等优点都没了。延福寺在大修后,似乎依然保持着这些优点,不过,为了防止虫害,大修之后大殿曾在全封闭状态下用毒药熏蒸了半个月之久。(文字据:三焦·新浪博友)



武义延福寺大殿·全景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武义延福寺大殿·殿顶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殿(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平而成正方形。每边长11.8米。具有元代木构斗拱建筑的典型风格和结构特征。大殿屋面用灰色板瓦,无脊饰,也不施飞椽。子角梁向上反翘,使屋檐两翼角有很大起翘。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宋构时为单檐,明代加下檐殿廊,形成重檐外观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武义延福寺大殿·梁架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殿中雕刻宝相花的覆盆柱础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殿内原采用“彻上明造”,清代修缮时在当心间加设了天花。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武义延福寺大殿·斗拱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斗拱处理
    
  大殿上檐的柱头、补间斗拱均用六辅作单抄双下昂,第一跳华拱偷心,二、三跳为下昂,昂头单拱素枋造,昂嘴特长,下端粗大,与《法式》中琴面昂的做法差异较大。
  第一层昂头上的交互斗与瓜子拱相交,第二层昂出自瓜子拱上的齐心斗,第二层昂头仅用令拱,无耍头和衬头木,亦是不多见的形制。在柱头中线用三层单拱素枋叠加,斗拱后尾的做法也较特殊,补间辅作先在栌斗上出华拱两跳,足材偷心造,用靴契承托第一层昂尾,第一层昂尾压在第二层昂尾的中部,交互斗上用重拱承托罗汉枋,形成不平行昂尾,第二层昂尾则是由单拱交于下平榑,充分利用“杠杆”原理,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柱头辅作后尾亦先出偷心华拱两跳,靴契和第一层昂尾的位子被三椽栿或乳栿所占,第二层昂尾挑起与劄牵延伸的一端相连。转角辅作用由昂、鸳鸯交手瓜子拱和鸳鸯交手令拱,其后尾与两补间辅作的后尾一起压于老角梁下。大殿下檐檐柱和斗拱的用材明显小于上檐,拱端卷刹也较上檐生硬。下檐柱头、补间斗拱均用五辅作双抄单拱偷心造,第二跳上用令拱承托撩檐枋。柱头中线用两层单拱素枋叠加,补间辅作后尾出三抄偷心造,最上跳施令拱,承托下皮呈上弧线状的素枋,与令拱立面的下弧线形成对比,一起一伏,节奏韵律感强烈,真是匠心独运。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