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知识 1.什么叫焊接? 答:被焊接的金属---叫做母材。 综合五项,CO2焊能使焊接总成本降低 39.6-78.7%,平均降低59%。
二、焊接材料 1.为什么对CO2气体纯度有技术要求?
三、焊接设备 1.为什么对弧焊电源有特殊要求?有哪些要求? 100%(自动焊)时,其最大焊接电流≤290A。而在MAG焊时,额定负载持续率为35%,在实际负载持续率100%时,其最大焊接电流≤207A。
四、焊接工艺 6.什么叫电弧电压?
五、碳钢及普通低合金钢的焊接 5.为什么低合金高强钢会出现裂纹?有哪些影响因素? 〈3〉焊接接头中有较高的残余应力
九、焊接缺陷 答:焊接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缺陷。
十.焊接符号:
1示例: 箭头侧为连续角焊缝,焊脚尺寸为5;箭头背侧为断续角焊缝,焊脚尺寸为5,焊缝长度为50,间隔为100。 箭头侧连续角焊缝,焊脚尺寸为10;该标注焊缝有2处。 箭头侧连续焊接,带钝边Ⅴ形焊缝,钝边尺寸为2,对接间隙为2,坡口角度为60°。
对称交错(断续)角焊缝,现场焊,焊脚尺寸为5,焊缝长度为50,间隔为80. 对称角焊缝,三面焊接,焊脚尺寸为10 双面对称Ⅰ形对接焊缝,对接间隙为2,箭头侧焊缝要求加工与木材平齐(打磨平整),
A区--标注基本符号及带垫板符号; B区—标注辅助符号及坡口角度α、坡口面角度β、及根部间隙b; C区—标注焊缝横截面尺寸,如钝边p,焊缝宽度c、根部半径R、焊脚尺寸K、熔核直径d、焊缝有效宽度s、坡口深度H、余高h; D区—标注长度方向尺寸,如焊缝长度l,断续焊缝的焊缝段数n和焊缝间距e; E区—标注现场符号、周围焊符号、符号应标注在箭头线与基准线(实线)相交处; F区—标注三面焊符号; G区—标注相同焊缝符号N和焊接方法代号。 十一.安全操作: 1. 焊接的主要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是什么? 答:电焊烟尘、电弧光辐射、有毒气体(如HF、O3、NO2、CO等)、焊接放射性射线、高频电测辐射、噪声、热辐射、强迫体位等。 2.电焊发生触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直接电击的原因有: (1)在焊接操作中,手或身体某部位接触到焊条、电极、焊枪或焊钳的带电部分,而脚或身体其他 部位对地和金属结构之间又无绝缘保护。
(2)在接线或调节焊接电流时,手或身体某部碰触线柱、极板等带电体。 (3)登高电焊作业触及或靠近高压网路引起的触电事故。 3.常见的燃爆性气体有哪些,以及各自使用安全要求? 乙炔、压缩纯氧 乙炔使用安全要求: (1)不得超过安全规定的压力极限。如中压乙炔发生器的乙炔压力不得超过0.147MPa。 (2)不得超过安全规定的温度。如乙炔发生气出气口的乙炔温度应低于40℃,水温应低于60℃ (3)乙炔着火时,严禁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扑救,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安分灭火器救火。 (4)在任何情况下,应注意避免在容器或管道里形成乙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一旦形成这类混合气体,应采取安全措施如从排气门或焊割炬排除后,才能给焊炬点火。 (5)装盛乙炔的容器或管道,不得随便进行焊补或切割,必须进行置换,然后清洗,合格后才能动火。 压缩纯氧使用安全要求: (1)严禁用以通风换气 (2)严禁用以气动工具动力源 (3)严禁接触油脂和有机物 (4)禁止用来吹扫工作服 4.焊接弧光辐射的危害? 答:紫外线:1)对眼睛的伤害:紫外线过渡照射引起眼睛的急性角膜结膜炎,称为电光性眼炎。这是明弧焊直接操作人和辅助工人的一种特殊职业性眼病。波长很短的紫外线,能损害结膜和角膜,有时甚至侵及虹膜和视网膜 2)对皮肤的伤害:皮肤受强烈紫外线作用时,可引起皮炎;弥漫性红斑,有时出现小水泡、渗出液和浮肿,有烧灼感,发痒。 3)对纤维的破坏:焊接电弧的紫外线辐射对纤维的破坏能力很强,其中以棉织品为最甚。由于光化学作用的结果,可致棉布工作服氧化变质而破碎。 红外线 :红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组织的热作用。眼部受到强烈的红外线辐射,立即感到强烈的灼伤和灼痛,长期接触可能造成红外线白内障,视力减退,严重时能导致失明。此外还会造成视网膜灼伤 可见光:被照射后眼睛疼痛,看不清东西,通常叫电焊“晃眼”,短时间内失去劳动能力 5.焊工个人防护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焊接护目镜:焊接弧光中含有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强度均大大超过人体眼睛所能承受的限度,过强的可见光将对视网膜产生烧灼,造成眩辉性视网膜炎;过强的紫外线将损伤眼角膜和结膜,造成电光性眼炎;过强的红外线将对眼睛造成慢性损伤。因此必须采用护 目镜滤光片;滤光片的透过率应使焊工既能观察到电弧和熔池,而透过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又不致损伤眼睛。关于滤光片颜色的选择,根据人眼对颜色的适应性,滤光片的颜色以黄绿、蓝绿、黄褐为好。 焊接防护面罩:面罩是用1.5mm厚钢纸板压制而成,质轻、坚韧、绝缘性与耐热性好。 防护工作服:焊工用工作服应具有良好的隔热和屏蔽作用,以保护人体免受热辐射、弧光辐射和飞溅物等伤害。常用白帆工作服或铝膜防护服。用防火阻燃织物制作的工作服也已开始应用。 电焊手套和工作鞋:电焊手套宜采用牛绒面革或猪绒面革制作,以保证绝缘性能好和耐热不易燃烧;工作性应为具有耐热、不易燃、耐磨和防滑性能的绝缘鞋,现一般采用胶底翻毛皮鞋。新研制的焊工安全鞋具有防烧、防砸性能,绝缘性好,鞋底可耐热200℃15min的性能。 防尘口罩:当采用通风除尘措施不能使烟尘浓度降到卫生标准以下时,应佩戴防尘口罩。
十二. 焊接应力与变形 1. 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危害有哪些? 答:焊接应力与变形是直接影响焊接结构性能、安全可靠性和制造工艺性的重要因素。它可能引起焊接接头中冷、热裂纹等工艺缺陷;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将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诸如刚度、强度、受压稳定性等,对结构的断裂特性、疲劳强度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还将影响到结构的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在构件制造过程中,焊接变形往往引起正常工艺流程中断。 2.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机理是什么? 答:绝大多数焊接方法都采用局部加热,焊接时的局部不均匀热输入是产生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决定因素。 热输入是通过材料因素、制造因素和结构因素等几方面的作用,最终形成了焊接应力和变形。
在焊接温度场中,材料特性呈现出决定热源周围金属运动的内拘束度。制造因素(预热/缓冷等工艺措施、夹持状态)和结构因素(构件形状、厚度及刚性)则更多地影响着热源周围金属运动的外拘束度。 3.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有哪些? 答:焊接残余应力在构件中并非都是有害的。在分析其对结构失效或使用性能可能带来的影响时,应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结构设计、不同承载条件和不同运行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1)塑性——当外载工作应力和残余应力的方向一致而相叠加,在这一区域会发生局部塑变形,这部分材料丧失继续承受外载的能力,减小了构件的有效承载截面。 (2)脆性断裂——在焊接接头处的缺陷(裂纹、未焊透)会导致结构的低应力脆性断裂。若裂纹尖端处于焊接残余应力范围内,则缺陷尖端的应力强度增大,裂纹趋向于扩展,直至裂纹尖端超出残余拉应力范围。随后,裂纹有可能停止扩展或继续扩展,这将取决于裂纹长度、应力强度和结构运行环境温度。焊接残余应力只分布于局部区域,对脆性断裂的影响也局限于这一范围。焊后热处理除调质作用外,还可以把焊接接头中的峰值拉伸残余应力降低到0.3~0.5材料屈服强度的水平。 (3)疲劳强度——焊接拉伸残余应力阻碍裂纹闭合,它在疲劳载荷中提高了应力平均值和应力循环特性,使疲劳强度降低。(降低残余应力 、去除焊缝余高和咬边,使表面平滑从而降低应力集中 )焊接构件中的压缩残余应力可以降低应力比值并使裂纹闭合,从而延缓或终止疲劳裂纹的扩展,从而改善焊接结构抗疲劳性能。 (4)刚度——拉伸应力时 ,会降低结构的刚度 (5)受压杆件的稳定性——焊接残余压应力对受压杆件稳定性的影响大小,与内应力的分布有关,总体来看会使之降低。 (6)应力腐蚀——残余拉应力与工作应力叠加后的拉应力值越高,应力腐蚀开裂的时间越短。 (7)构件精度和尺寸稳定性 ——保证构件的设计技术条件和装配精度,对复杂焊接件在焊后要进行机械加工。切削加工把一部分材料从构件上去除,使截面积相应改变,所释放的残余应力使构件中原有的残余应力场失去平衡而重新分布、引起构件变形。这类变形只是当工件完成切削加工从夹具中松开后才能显示出来,影响构件精度。 4.焊接变形的控制与矫正采取哪些措施? 设计方面: (1)尽量减少焊缝数量,在设计焊接结构时应当避免不必要的焊缝。尽量选用型钢、冲压件代替焊接件,以减少筋板数量来减少焊接和矫正变形的工作量。 (2)合理选取焊缝形状及尺寸 对于板厚较大以对接接头应选取X型坡口代替V型坡口,以减少熔敷金属总量以减少焊接变形。对于不需要进行强度计算的T形接头,应尽可能选取工艺上合理的最小焊角尺寸。采用断续焊缝比连续焊缝更能减少变形。当按设计计算确定T形接头角焊缝时, 应采用连续焊缝,不应采用与之等强度的断续焊缝。并应采用双面连续焊缝代替等强度的单面连续焊缝,以减少焊角尺寸。对于受力较大的T形焊缝和十字接头,在保证相同强度的条件下,应采用开坡口有角焊缝。这样比一般角焊缝可大大减少焊缝金属、减少焊接变形。 (3)合理设计结构形式及焊缝位置 设计结构时应考虑焊接工作量最小以及部件总装时的焊接变形量最小。对于薄板结构,应选合适的板厚,减少骨架间距及焊角尺寸,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波浪变形。此外,还应尽量避免设计曲线形结构,因为使用平面结构可使固定状态下的焊接装备比较简单,易于控制焊接变形。由于焊缝的横向收缩比纵向收缩显著,因此尽量将焊缝布置在平行于要求焊接变形量最小的方向。焊缝的位置应尽量靠近截面中心轴,并且尽量对称于该中心轴,以减少结构的弯曲变形。 工艺方面: (1)反变形 焊前将焊件装配成具有与焊接变形相反方向的预先反变形。反变形的大小应与能抵消焊后的变形为准。这种预制的反变形可以是弹性的、塑性的或弹塑性的。 (2)刚性固定 将构件加以固定来限制焊接变形。对于刚度小的结构,可以采用胎卡或临时支承等措施,增加该结构在焊接时的刚度,以减小焊接变形量。结构的刚度越大,利用刚性固定法控制弯曲变形的效果较差,而对角变形及波浪变形较为有效。通常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减少焊接变形,但同时却又增加了焊接应力。 (3)选取合理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参数 选取能量密度比较高的焊接方法,可以减小焊接变形。焊接热输入较小时可以减小焊接变形,但生产效率较低。采用跳焊、逐步退焊等措施可以控制及调节焊接温度场,减小焊接变形量。选取不同的焊接参数也可控制和调节弯曲变形。 (4)选取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 构件在装配过程中,截面的重心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影响焊接变形量。所以这样的构件,采用不同的装配焊接顺序,就有不同的变形量。通常情况下,分布在截面中心线两侧的焊缝,先焊的一侧焊缝所产生的弯曲变形比后焊一侧所产生的变形要大。所以,确定焊接顺序的原则是:焊缝少的一侧先焊。对于截面形状、焊缝布置均对称的构件,应当采用对称焊接的施工。 (5)预拉伸法 采用机械有预拉伸、加热的预拉伸、或者是机械的与加热的两种方法同时使用的预拉伸,可以使薄板预先得到拉伸与伸长。这时在张紧的薄板上装配焊接骨架,可以很好地防止波浪变形。 焊接变形的矫正方法: (1)机械矫正法 采用手工锤击、压力机等机械方法使构件的材料产生新的塑性变形,这就使原来缩短的部分得到延伸,从而矫正了变形。对于薄板拼焊件的矫正,常用多辊平板机; 对于焊缝比较规则的薄壳结构,常采用窄轮辗压焊缝及两侧使之延伸来消除变形。 (2)火焰矫正法 火焰加热所产生的局部压缩塑性变形,使较长的金属材料在冷却后缩短来消除变形。使用时应控制加热的温度及位置。对于低碳钢和普通低合金钢,常采用6000—8000C的加热温度。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对构件再次加热至高温,所以对合金钢等材料应当慎用。 5. 火焰加热矫正有哪些方法? 答:点状加热法 多用于薄板结构,加热点之间的间隔约为60—90mm,加热点的直径约≥15mm。加热的温度为6000—8000C,即用水正面跟踪冷却。但必须注意不能将加热点的温度加热到Fe-C合金图中的A1相变点以上,否则会影响材料的韧性;此法通常适用于两加强筋之间板面的凹凸较正。 线状加热:一般用于矫正因对接焊缝或角焊缝所引起的角变形,所以这种方法在板厚方向均匀加热后水跟踪冷却;适用于梁、柱腹板变形的较正。 三角形加热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较正弯曲变形,一般在板厚方向都要均匀加热,而且有外力配合效果更大一些。适用于顶梁旁弯变形的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