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速度、光圈、感光度三个要素是决定照片画质的“鼎立三足”,也就是说,这三个设置往往会决定一张照片成与败、优与劣。速度决定着画面的动静对比;光圈决定了画面的虚实对比;感光度决定了画面的明亮、鲜活、质感和细腻。重点说说速度优先模式的运用和注意点。 第一,什么时候选择速度优先模式。一般在拍摄运动的人物、物体、飞行鸟类、描写动感主体等等的时候选择速度优先模式。所谓速度优先,就是一速度保证为前提,首先确定用什么速度拍摄,而后让光圈和感光度处于服从和跟随的的状态。 比如拍摄快速运动的人物,根据你对速度的判断,一般选择1/120—/300秒;快速运动的运动员,选择1/500—1/1000秒等等。当然,这些场合下,追踪拍摄的方法也要结合运用。 比如拍摄飞行的鸟类,一般选择1/800—1/2500秒。 比如拍摄舞蹈、旋转的舞台表演,一般选择1/30—1/80秒,有时为了刻画动感和朦脓感,在有脚架做支撑的前提下,甚至可以选择1/15—1/30秒等等。 比如拍摄流动的清泉、瀑布和喷洒的水花,在有脚架做支撑的前提下,甚至可以选择1/8—1/30秒等等。 第二,怎样设定速度优先模式。确定了使用速度优先的拍摄模式后,一定要处理好光圈和感光度的设定,建议感光度的设置用“自动”去处理,连起来说,就是速度优先、感光度自动、光圈跟随。 第三,速度优先模式运用的关联注意点。在速度优先的的模式下,需要考虑的是对焦方式,没有正确对焦方式做保证,你前面的设置、思路、方法等等都将一事无成。比如,拍摄快速运动的主体,必须使用中央重点对焦或点对焦、单点对焦,而不能使用多点对焦;拍摄舞蹈动作可以使用多点对焦或中央重点对焦,而不宜使用点对焦;拍摄流动的清泉等就要使用多点对焦而不能使用点对焦和单点对焦,等等。 上面提到的速度数值的设置只是一个概念化的区间,具体的设定要根据现场的情况和拍摄经验的积累才能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