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静,水静,原因心静

 午夜流星ZDR 2018-11-21

【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山静,水静,原因心静

入冬之后的雨,也是俗世里的雨,像沾了烟尘俗气,犹犹豫豫几日,蹀蹀躞躞,一旦下落来,又像王安忆写《长恨歌》的那种笔法,淅淅沥沥,繁繁复复到几乎让人看得生厌。

期间,雨停一时半刻,看得见的湿润很有春泥护花的意味,让人不顾时间错位地欢欣一下。

下着雨的初冬,闲来无事的周末午后,歪在室内一隅,记忆里好些无关紧要又休戚与共的雨天,自会纷至沓来。

五月的梅雨,以平稳的频率,在窗外从早下到晚。我在纸上写字,刻苦又随意。从寂静无声的只有我一人的家中,旧式的梳妆奁里翻到外公外婆结婚照,黑白的,火柴盒大小,两人神情庄重,不露笑意,年轻的女子趿着长长的麻花辫。看看窗外的雨激起的涟漪,胡乱写写,再胡乱想想,天就黑了。

夏末的突如其来的雨,下不完地下着,把人留在一个一刻钟都不想逗留的地方。人不留客雨自留,未免太一厢情愿。有那么一刻,透过田野与田野上方洒洒落落的雨帘,望着陌生人家前后穿透的窗,心里感到惋惜----要是在家,这雨下得再久,都叫人心安理得。

隆冬的冷雨,伴我夜读红楼。一个人,一本书,一支红烛。密密麻麻的字,欲罢不能的故事,怜惜晴雯,佩服鸳鸯,暖心黛玉肯那般用心教香菱写诗。烛油滴在桌上,摸上去,有点烫手。

还是隆冬的阴雨的午后,坐在角落的角落里,为着描摹窗外河边一排光秃秃且枝丫繁密的水杉,时间消失,天就那么一点点,一点点暗下去,暗到无法再坚持,心里似乎有失去一样什么东西的惆怅。

千千万万个日子,记得最深的,最易泛上心头的,总是被雨淋湿的那些个。雨是一把遮阳伞,挡掉纷纷扬扬的颗粒细小的喧杂。

喜欢唐诗宋词,喜欢王维的诗文,喜欢王维诗文里的阴雨天。那些阴雨天,本身就是雨伞,也是沙发,给人安慰,让心松弛。

他在《秋夜独坐》中写:“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钱穆把这一联诗拿去,作为写诗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典范。一雨一灯,一落一鸣,应了释氏无我忘世的禅意。想了想,确有一番秋叶静美。

他又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必定是朝雨轻尘,也必定是青青柳色,才适合营造诗人与友人的送别。一个“浥”的动作,刚刚好,动静若是大了,反盖不住离愁别绪似的。诗人自持一份内敛,情感向来节制。

与之相似的还有《山中》两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也是深秋初冬,白石红叶,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漫步于山路,看似无雨,时间久了,又是沾衣欲湿。景致是这样的景致,心境是这样的心境,如你所读,如你所想。

他还在《积雨辋川庄作》中写到:“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苏轼说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仅仅这两句,何尝不是归隐山林,修道生活的两页剪影。人生一世,枯荣有时。花开一季,盛谢随运。雨,虽是积雨,人却不烦不恼,看的是花,吃的是葵,人也变成井壁上的蕨类植物。

山静,水静,原因心静

世人赐予王维“诗佛”称谓,源于他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禅味。这股禅味,不但在于“雨中山果落,等下草虫鸣”的静思与悬想,更在于“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缘与旷达。

人生臻至此境,纵使山重水复,总是逢凶化吉,纵使山路十八弯,船到桥头自然直。

诗人这份圆融无碍的心境,源于他的静。定静生慧。王维是唐代诗人中最有静气的一位,因为这份难得的静,他胸中自有丘壑,心里自有净土。

风动,幡动,无非心动。

花痛,鸟痛,只是心痛。

山静,水静,原因心静。

因为心静,才能“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因为心静,才能“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

云卷云舒,雨落雨收,朝朝暮暮年年,最让人忽视也最让人欣喜,变得最陌生也最奢侈的,便是生活中那点坐看云起、坐看青苔的好时光。

山静,水静,原因心静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