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元重宝) 之前看到一篇畅想, 说300年后,北宋四大天王(皇宋,熙宁,元丰,元祐),勇夺钱币拍卖标王。 几百年后事, 未免杞人忧天。 其实不消三五十年, 想来我们如今能见的名品大珍,再难一见, 我们日常可寻的精品美品,也会渴望不及。 其实就这三五年, 我们手里的钱币,已然今非昔比。 (南宋·淳熙元宝) 稍有些泉龄的老玩家, 都能想起市场的曾经。 整册整册的永安常平,弘治嘉靖, 整摞整摞的大咸丰,大天启。 大大小小的五铢带着泥土的气息,1元一个,也不管是四出还是双柱, 南宋的钱币堆叠一起,怎么挑全随你,也不管是建炎还是隆兴。 现如今再去市场找钱币, 哪怕是有上一枚永安,两个东汉, 也都会无比庆幸。 (北朝·永安五铢) 四五年前, 第一次参加交流会, 浙江的泉商会告诉你,一小罐的宋明,里面有多少天定和大义, 江苏的地皮会告诉你,铲一趟苏锡常,能搞到多少雍正和罗汉。 如今再去, 浙江的泉商,卖起了天价的房梁, 江苏的地皮,只剩下残次的康熙。 再过几年, 或许连这些天价残次,也成了奢望。 (明清·房梁等) 1940年的《历代古钱图说》里, 彼时的行情, 是一角的隆庆,两角的大明, 两角的当五十,一块的当千。 (银本位) 近说十年前, 还是学生的我一天5块的零钱, 攒上一周去买货, 可以是一个隆庆,或是一个咸丰当五十。 而现如今, 一个月不吃不喝的工资,买一枚都很难。 (清·咸丰重宝) 身边一个美锈控, 最早2块一个的挑朱砂开元,爆蓝永乐, 后来因为家庭原因, 退坑卖币。 这几年再想回来玩美锈, 别说挑了, 一个朱砂结晶的开元,开价就要三五百, 一个通体爆蓝的宋屌,至少也要五十起, 在他的印象里,朱砂的开元不是很常见么,美锈的宋屌不该在批量里吗? 怎么就这价了? (宋·大观) 本地一个大泉商, 跟我说雍正最早才2毛, 收了三十年,从2毛收到5毛,从5毛收到5块,再从5块收到50, 如今再往地皮上收, 下面垃圾货都要500了, 再也收不起。 连卖家都收不起了, 再扒上买家一层皮, 以后的行情,可想而知。 (清) 每当听到别人讲述十年,二十年前的行情, 总是后悔自己生不逢时。 你没有遇到过整摞堆叠的钱币, 可是你曾拥有过的名版好品, 不也禁不住诱惑,卖掉了么。 你没遇到过2毛的雍正,50的隆庆, 可是你200买的雍正,500买的隆庆, 不也加个五十、一百的都卖掉了吗。 而现在,你还有吗? (明·万历通宝) 以前,喜欢周元, 极品的周元, 最早两三天就能遇到一个, 而现如今,两三个月都难觅一品。 也曾攒过一段时间的水金钱币, 以往批量可挑的东西, 现在得花上一年半载,才难得满意。 想得到同样的钱币, 精力和成本随着时间成倍递增, 想来只有亲身经历,才有体会。 而不难想象, 再过三五年,三五十年, 你再想得到这个钱币的难度,又得多少! (南朝·太货六铢) 这些年, 主流从品种派到品相派的转变, 还不是因为钱币少了,才越玩越细。 几年前, 哪有那么多层出不穷的仿品,各种修补工艺, 几年后, 更多的以次充好工艺,就是出现3D打印也不稀奇。 钱币的不可再生, 对应着越来越多的钱币爱好者, 寻觅一枚钱币的难度和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铜元机制币) ![]() 而至少眼下, 还有钱币。 虽然贵一些,但至少没争议, 虽然难找些,但至少遇得见, 今天玩钱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钱币, 把握当下,积累当下, 那么心爱的钱币,积累的财富, 才能攥在当下! 图片:小小货泉,毘陵漢少,品一藏泉 排版:品一藏泉 文末的广告页面是【品一藏泉】唯一的收入源 支持的粉丝们可以点击一下 品一会得到0.1元的广告分成 多点无效哦!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钱币 因为你连“品一藏泉”都没有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