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东“镇江山”旧照解说
曾用了大约一周时间来编写这组镇江山旧照及解说文字。今又重编一遍,甚费功夫。几次想申请原创,但还是作罢。严格说来也不是原创。只是太费心思而已。安东老王2018年12月5日重编记。以下为原图文。
这是一组大致能够反映出上世纪10至40年代老安东“镇江山”风貌的旧照。照片上的景观多数已不复存在。这些旧照是日本侵华的罪证。从这些旧照中,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欲长期霸占中国东北的侵略野心。他们俨然把安东当成了新建的“家园”与乐园。这些历史之罪证,也是文物。可惜的是,它们已经多被毁掉。当然,出于当年安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恨恨之情,这是可以理解的。 镇江山大门
![]() 日式风格的镇江山旧山门
原镇江山山门是一具有典型日本神社风格的建筑。山门,日本人称其为“鸟居”。在日本文化中,鸟是人类灵魂的化身,有美丑之分,因此不能让鸟接近神社,故在距神社一定距离内建“鸟居”,意为鸟有居住的地方而不会骚扰神社。
在镇江山入口处共有三个“鸟居”,呈纵向排列,组成了通往神社的三重门,经缓步阶梯,一直将人们引导到现锦江山“大平台”处。这里,就是镇江山最早的建筑之一安东“金毗卢神社”所在地,亦是当年镇江山公园的核心所在。
![]() 镇江山共有三个“鸟居”,组成了通往神社的三重门,经缓步阶梯,直到现锦江山大平台处。 今天丹东人很容易指明图片的拍摄位置,即大平台。
日本神社位于现在的锦江山大平台。神社早已被拆毁,但通向神社的石桥仍在。
据安东县志介绍:安东神社旧称安东大神宫,早期地址位于安东五番通七丁目,是明治三十八年十月(1905年10月)日本在安东的军政署所建立的遥拜之地。后移址于掘割北通(现十经路),经诸多善仕、信徒广为布施,得以建盖神殿、拜殿,树立墙垣,设神社事务所,使其设备完善。 清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使方丈栎本宪政于尹势大庙奉请特别(天照)大神灵归,包括代表“天照大神神体”的三件神器:八咫镜、草薙剑和八坂琼勾玉被请入安东神社,并于十一月二十日祭祀于神社,称为安东神社。同年,安东神社迁入镇江山。 ![]() 上图为1905年日本军政署建于五番通(今五经路)处的早期的安东神社,旧照系1907年拍摄。 安东神社入口处架的木桥为御幸桥,桥畔立有神殿,参拜者在此需整理自己的衣冠向神参拜。 安东神社移至镇江山后,1945年8月28日,苏军攻入安东的第二天,安东神社在苏军的炮火中损毁。抗战胜利后,镇江山公园被安东市民主政府接管,拆除了位于镇江山上的“皇帝陛下安东巡守碑”、安东神社碑等带有侵略痕迹的建筑物。位于山麓的原安东神社大鸟居也被改建成现在牌坊,即锦江山山门,山门高17米、长34米、建筑面积396.7平方米,由安东市建设局设计室孙庆斌设计,城建科负责建设,一九五九年建成。(引自 老三百的图书馆)
镇江山《成荫千古》石碑
成荫千古石碑,是为纪念松本翁而立的,立碑时间为1938年。此碑现立于锦江山水池之西侧林间。其原位置,一说即现“翠薇坪”,有待考证。镇江山公园初建时的性质,是用来为日俄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招魂的。目前,在保存较好的锦江山旧有的几个景点中,它还算是有迹可循的一个。关于此碑有下面一段文字可资解读:
![]()
镇江山“临济寺” 临济寺:近景为表忠碑 该寺原址即现儿童乐园处,系镇江山草创时的开山之作。作为镇江山的第一座建筑,它安放了日俄战争中除旅顺战役外所有在辽东战场上阵亡的日军官兵骨灰,也是由日本禅师细野南岳营建的。以后,这里成了每年夏初镇江山最著名的樱花观赏地。
1910年代的镇江山临济寺
![]() ![]() ![]() ![]() ![]() 临济寺牌楼(山门)
镇江山表忠碑
![]() 表忠碑: 为亡灵招魂所建的忠魂碑也叫表忠碑,1949年被扒倒在此修建了辽东解放纪念塔。
表忠碑,即今“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所在的位置。镇江山初建不久,日本人便在这里立下了“忠魂碑”,也称“表忠碑”,借以为在日俄战争中战死的日军歌功颂德。在它的下方,是我们惯常称之为“一节凉亭”的“朝日阁”。它是目前锦江山少有的保持较好的老安东镇江山遗迹之一,完全日式风格。
![]() ![]() 前图:表忠碑;后图:临济寺 “满洲八景”碑
![]() 满洲八景碑,全称“满洲八景公选第一位镇江山”碑,原址今锦江山大门内上山路阶左侧的林子里。现该碑已断为三截,静卧于招商林北山坡下。此碑据日本安东商工会议所1936年出版的《安东》一书介绍,镇江山于1918年以36万张选票名列东北八景第一。另据丹东史志学者考证,满洲八景是在1929年4月10日由大连的某报社发起评选出来的,用此满洲非指整个东北,而是指南满铁路及附属地日本人所居之地域内的景观。应该说,此八景的评选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 ![]() ![]() ![]() ![]() 镇江山东天阁(锦江亭前身) ![]() 丹东市民习惯称之谓“二节凉亭”的“锦江亭”,原来最早只是这么个方方正正的一节亭子,其名“东天阁”,建于1932年。至今,距其约30米的山下小道灌木丛内,仍保存“身夫”所题的“东天阁”三字碑刻。
![]() 东天阁
![]() 朝日阁(一节凉亭) 旧照 中,一节凉亭中有一石碑 镇江山三角堂
![]() 三角堂紧临朝日阁(一节凉亭),现仍存。
镇江山“喷水池”(莲花池)
![]() ![]() 昔日的荷花池。不过,小桥、喷泉,还是别有韵味的。那时的镇江山喷水池的桥,是一小木桥。
![]() 旧照中的雪松现已长得很高大了。图中右侧的柳树也已老态龙钟。 ![]() ![]() ![]() ![]() ![]() ![]() ![]() ![]() 镇江山樱花
![]() ![]() ![]() ![]() ![]() ![]()
![]() |
|
来自: 安东老王 > 《丹东记忆(史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