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没看错,经典驱虫方药还能治帕金森病

 东海瀛洲 2018-11-21

👆



作者:汪凯



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病的治疗及恢复也愈发重要。帕金森病正是一种患病率正在明显上升的老年病。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50岁以后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据调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并且其患病率、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成倍升高。据推算,到2030年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约达到494万人。虽然这种病的病死率低,但病残率高,并且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的药物。

帕金森病的表现

'抖'是帕金森患者最明显的表现,医学上将这种典型症状称为'静止性震颤',主要表现为肢体颤抖肌肉拘紧两个方面。其他的典型症状还有步态和姿势障碍以及运动迟缓等。在中晚期还可能会出现非运动症状,比如,抑郁、便秘、睡眠障碍和认识损害等。


中医眼中的帕金森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提示肝风内动是震颤的重要原因。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疏泄太过,肝风内动发为颤病;肝主藏血,濡养筋脉,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则筋脉拘紧。可见,帕金森病患者肢体颤抖和肌肉拘紧这两大主症均是厥阴肝病重要病机的集中体现。而六经中厥阴是以肝和心包的脏腑经络气化为基础,凡肝之病,无不与厥阴的机能失常有关。


驱虫方'乌梅丸'也治帕金森


凡是有些中医基础的人,都会下意识地将'乌梅丸'归为驱虫方药,这主要是因为中医经典《伤寒论》用其治疗蛔虫导致的'蛔厥'。


其实,中医的一个特色就是'异病同治'。驱虫方药乌梅丸同时也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清代名医柯韵伯认为'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


清代名医柯韵伯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名医对乌梅丸进行加减,去掉原方中细辛、花椒、附子、干姜等易伤阴的辛味药物,加入行气活血的川芎,以及豁痰开窍的石菖蒲等药物,制成帕病3号方,与西药美多巴片配合治疗寒热错杂、厥阴风动型的帕金森病患者,疗效明显。治法如下:


帕病3号方(乌梅丸加减):

乌梅10g、黄连3g、桂枝6g、党参10g、当归10g、川芎6g、石菖蒲6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每月连服3周,连续3个月。


美多巴片:

美多巴125mg,每日2次,连用一周,然后改为美多巴每日早250mg,午晚各125mg,连续3个月。


通过3个月的治疗,研究人员发现,接受帕病3号方及美多巴片治疗的帕金森患者的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以及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仅服用美多巴(配合中药协定方安慰剂)治疗的帕金森患者有明显差异。且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改变,说明这种治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目前帕金森病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治疗方法不统一。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帕金森病,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异病同治'的特色,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较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向,相信终有一天帕金森病会得到根治,帕金森患者终将迎来他们的福音。



参考文献:

郑春叶 雒晓东 帕病3号方治疗帕金森病30例临床研究 《中医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